高考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1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目录
必修一:
1.知三求二
2.中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3.平大竖小
4.弹簧弹力不能突变
5.等时圆
6.等底斜面
7.μ与tanθ
8.内力公式
9.斜拉力什么时候最小
10.a 与gtanθ
必修二:
1.知二求所有
2.斜面上平抛的特点
3.速度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
的中点
4.圆锥摆运动周期由高决定
5.大半径、大周期、小“速度”
6.同步卫星的特点
7.黄金代换
8.近地卫星的周期求中心天体
的密度
9.双星模型的特点
10.竖直圆的临界条件、恒定结果
11.相对位移等于对地位移
12.斜面上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选修3-1:(16 个)
1.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
2.电场一般思维顺序
3.平行等长线段电势差相等
4.两极板间的场强与板间距离
无关
5.偏转位移与q、m 无关
6.串并联电路的电阻
7.串反并同
8.输出功率的最大值
9.大内小外
10.中值电阻等于欧姆表内阻
11.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
12.等效长度
13.知三定心
14.有界磁场
选修3-2:
1.左力右电
2.增反减同
3.来拒去留
4.增缩减扩
5.同心圆导线的电磁感应问题
6.电荷量的结论式
7.安培力的结论式
8.线圈穿越磁场的i-t 图问题
9.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
10.线圈旋转切割磁感线
11.变压器的等效电阻选修3-5:(4 个)
1.弹性碰撞的解
2.碰撞三原则
3.什么情况下共速
4.氢原子跃迁
选修3-3:
1.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
2.液柱问题
选修3-4:
1.大风吹
2.质点振动的路程
3.两个质点的振动关系
4.平行玻璃砖
5.等时圆
6.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n、v、
f、λ、C、∆x、E)
7.圆形玻璃砖
必修一:(10 个)
1 知三求二
对于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v0、v、x、a、t,已知其中任意三个两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

2 中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对于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

3 比例法
v0=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xⅠ:xⅡ:xⅢ:…:x 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 n=1:(√2−1):(√3−√2):……:(√n−√n−1).
4 平大竖小
共点力平衡中的悬挂模型,斜拉的力向水平方向转动,两个拉力的大小都增大;斜拉的力向竖直方向转动,两个拉力的大小都减小。

(适用条件:方向不变的力与重力的夹角小于等于90°)
也是用与Y 字形受力(如秋千、单杠)
5 等时圆
使用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有一个端点在圆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2)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3)光滑杆(或斜面)
(4)初速度为0
下滑的时间都等于自由落体直径高度所用的时间
6 等底斜面
小球沿底边相等的若干光滑斜面无初速度下滑,倾角为45°时下滑时间最短。

倾角越接近45°时间越短,和45°等差的两个角度(如42°和48°)时间相等。

7 μ与tanθ
物块沿粗糙斜面下滑,只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若μ=tanθ,做匀速直线运动;若μ>tanθ,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μ<tanθ,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8 内力公式
内力F
内=F
m

m

,m

=m1+m2,m

是指不受拉力(或推力)的那
个物体的质量。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若粗糙,要求动摩擦因数相同。

9 斜拉力什么时候最小
为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论是斜面还是平面,斜拉力与速度方向成α角时(tan α=μ),斜拉力最小。

10 a与gtanα
下面4 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 α
下面3种物理模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gtanα
必修二:(12 个)
1 知二求所有
平抛运动默认已知量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此外涉及v0、x、t、v y、y、v、l、α、θ九个物理量。

其中t、v y、y可以互求,算是一个量;α、θ可以互求,算是一个量。

所以等效于总共六个量,v0、x、(t、v y、y)、v、l、(α、θ),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其他物理量都可以求出来。

2 斜面上平抛的特点
从斜面上抛出落到斜面上,速度偏角和位移偏角都为定值,与初速度大小无关,其中位移偏角等于斜面倾角。

3 速度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使用条件: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

4 圆锥摆运动周期由高决定
圆锥摆运动周期T=2π√ℎ
g
与运动半径、摆角、摆长、摆球质量没有决定关系
5 大半径、大周期、小“速度”
适用条件:
(1)同一中心天体
(2)稳定圆轨道
不能用的情景:变轨问题/拉格朗日点问题
6 同步卫星的特点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同步地做匀速圆周运动七个一定:r、T、ω、v、a、绕向、轨道平面。

(其中矢量仅大小一定)
同步卫星的质量m及与m有关的量(动能、势能、机械能、动量)都不确定。

7 黄金代换
忽略地球自转,GM=gR 2
g为中心天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中心天体半径。

8 近地卫星的周期求中心天体的密度
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3π
. 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
GT2
的周期T,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9 双星模型的特点
双星系统: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

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万有引力的大小、向心力的大小、周期、角速度都相等。

半径、线速度、向心加速度都与质量成反比。

双星运动的周期T =2π√
L 3G(m 1+m 2)
双星的总质量m 1+m 2=4π2L 3T 2G
10 竖直圆的临界条件、恒定结果
适用条件:只有重力做功,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
2mv 12−12
mv 22=2mgR m v 12R −m v 22R
=4mg F n1−F n2=4mg a n1−a n2=4g
v 12−v 22=4gR
F 1−F 2=6mg
绳模型,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gR ,在最低点的最小速度为√5gR ,最低点与最高点的拉力差恒为6mg 。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T =3mg , a =2g ,与绳长无关。

杆模型,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0,在最低点的最小速度为√4gR。

最高点速度大于等于√gR时,最低点与最高点的拉力差等于6mg;最高点速度小于√gR时,最低点拉力与最高点支持力之和等于6mg。

11 对地位移等于相对位移
若传动带匀速,在物块由静止加速至共速的过程中:
物块位移的大小等于物块相对传送带位移的大小,是传送带位移的一半。

物块位移就指的是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

物块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放上物块后,电动机多做的功等于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也等于整个系统增加的能量(物块增加的动能+物块增加的重力势能+内能),
也等于(物块增加的机械能+内能),
也等于(内能×2),
也等于(物块增加的机械能×2)。

12 斜面上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斜面上摩擦力做功W f=−μmgx
底,x

为斜面底边长度。

斜面上摩擦
力做功与斜面长度、倾角、高度没有决定关系。

选修3-1:(15 个)
1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
真空中,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三个自由点电荷仅在它们系统的静电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每个点电荷都是二力平衡,满足的规律是: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三者共线。

电荷量的关系√Q
A
Q C=√Q A Q B+√Q B Q C
2 电场一般思维顺序和轨迹问题
解决静电场问题,一般的思维顺序是:求能先看功,求功先看力,求力看场强,场强看疏密。

“由里及表”,把深层次的问题,转化为较浅层次的问题。

条件: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一段轨迹
电场轨迹问题要诀:
场力场线共线(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线共线)
电性场向互判(运动电荷的电性与场强的方向可以互相判断)
力指动增势减(顺着电场力指的那一侧,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力指动大势小)
全与动向无关(电场力、电场线、电性、场强、能量、速度、加速度,全都与运动方向无关)
3 平行等长线段电势差相等
在匀强电场中,
(1)沿任意直线电势均匀变化,同一直线上任意两段的电势差之比等于长度之比
(2)把任意线段n 等分,每一段的电势差都相等
把任意线段两等分,这两段的电势差相等,中点处电势等于两端点电势之和除以2.
(3)任意平行的两条线段,两端点间的电势差之比等于长度之比。

任意平行且等长的两条线段,两端点间的电势差相等
4 两极板间的场强与板间距离无关
当电容器电荷量不变时,两极板间的场强与板间距离无关。

E=U
d
=
Q
Cd
=
Q
εr S
4πkd d
=
4πkQ
εr S
什么时候电容器电荷量不变呢?
(1)与电源断开,或孤立的电容器
(2)虽然与电源连接,但有二极管阻碍充电或放电,电荷量依然不变
5 偏转位移与q、m无关
不同的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时,偏移量和偏转角总是相同的,与q、m无关。

总时间和末速度与q、m有关。

做功和末动能与q有关。

6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
(1)串联总阻值大于最大,越串越大;并联总阻值小于最小,越并越小。

多串联一个电阻,总阻值变大;多并联一个电阻,总阻值变小。

(2)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只要有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都减小;(3)无论串联还是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部分功率之和。

(4)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电阻越大,分担的电流越小。

(5)两电阻并联,和为定值,阻值相等时并联电阻最大。

7 串反并同
适用题型: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适用条件:(1)电源内阻不可忽略(2)滑动变阻器是限流式接法含义:
“串反”:若电压表、电流表、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则他们的变化
趋势与滑动变阻器的变化趋势相反。

“并同”:若电压表、电流表、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则他们的变化趋势与滑动变阻器的变化趋势相同。

拓展应用:(电键的通断)
电键断开等效于这一部分的电阻变成无穷大,电键闭合等效于这一部分的电阻变成无穷小。

8 输出功率的最大值
电源的输出功率
(1)任意电路:P 出=IU =IE −I 2r =P 总−P 内
(2)纯电阻电路:P 出=I 2R =E 2R
(R+r)2=E 2(R−r)2R +4r
(3)纯电阻电路中输出功率随 R 的变化关系
①当 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 m =E 24r .
②当 R>r 时,随着 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 R<r 时,随着 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④当 P 出<P 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 R 1 和 R 2,且 R 1R 2=r 2.
9 大内小外
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且未知(不精确已知)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且未知(不精确已知)
若R x>√R A R V,则R x是大电阻,电流表内接误差更小,测量结果偏大;
若R r<√R A R V,则R x是小电阻,电流表外接误差更小,测量结果偏小。

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这个口诀:
(1)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和理想电流表(内阻不计)
内接外接就没有区别了,没有系统误差
(2)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且未知(不精确已知),但电流表内阻精确已知
电流表内接,R x=U I⁄−R A
(3)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且未知(不精确已知),但电压表内阻精确已知
电流表外接,R x=U(I−U R A)


(4)电流表内阻和电压表内阻都精确已知
内接外接都可以,都可以剔除电表的误差
伏安法测电源内阻(和电动势E)条件:电表内阻不精确
小外偏小、E偏小(小外小小)大内偏大、E相等(大内大等)
10 多用电表中值电阻和选档
中值电阻等于欧姆表内阻,计算方法:欧姆刻度中间值乘以倍率。

欧姆档选档:试测选档,先用中等倍率的档位试测,根据指针偏转情况判断档位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如何换档。

大偏小阻换小档(大小小)指针偏转过大,意味着电阻较小,应当换小倍率档位重新测量。

小偏大阻换大档(小大大)
指针偏转过小,意味着电阻较大,应当换大倍率档位重新测量。

11 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
同向相吸: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相斥: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12 等效长度
(1)研究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
曲折导线的等效长度是:两端点连线
若导线只有一部分与磁场中,曲折导线的等效长度是:与磁场边界交点的连线。

(2)研究导体棒平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曲折导线的等效长度是:两端点连线
若导线只有一部分与磁场中,曲折导线的等效长度是:与磁场边界交点的连线。

(有效长度是等效长度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分量)
13点顺叉逆
点顺:正电荷在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运动方向一定为顺时针;叉逆:正电荷在叉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运动方向一定为逆时针。

负电荷相反。

14 有界磁场
(1)带电粒子在"单边界磁场"中运动
入射速度与磁场边界的夹角等于出射速度与磁场边界的夹角简称“入射角=出射角”
(2)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中运动
若粒子沿磁场圆的半径指向圆心方向射入,则一定会沿半径背离圆心方向射出。

简称“沿径向射入必沿径向射出”
(3)带电粒子在"双边界磁场"中运动
若涉及最大、最小、刚好、恰好等临界问题,则轨迹与磁场边界“相切”
(4)圆形磁场的两个特殊规律:“磁聚焦”和“磁发散”现象当磁场圆半径与轨迹圆半径相等时,存在两条特殊规律:
①从磁场边界上以相同速度平行入射的相同粒子,又会聚焦于磁
场边界上的同一点。

②反之,从磁场边界上某点向四周发射速率相同的粒子,其出射
方向都平行于入射点的切线方向.
15 知三定心
适用情境: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五个条件:入射点/入射方向/出射点/出射方向/轨迹半径
只要知道其中三个条件,就一定可以确定圆心的位置。

选修3-2:(11 个)
1 左力右电
“左力”:因电生力,用左手;“右电”:因动生电,用右手。

这是按“因果关系”来记忆的口诀,先判断因果关系再用口诀判断左右手。

常见误区是“左手判断力的方向,右手判断电流方向”,这是不一定的。

比如:
(1)已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方向,判断电流的方向。

(2)已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运动方向。

2 增反减同
“增反减同”是应用楞次定律解题时的,一种简明的、具体的依据。

“增反”: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

“减同”:磁通量减小,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

3来拒去留
阻碍相对运动、阻碍磁通量变化(电磁阻尼/电磁驱动)
“来拒”:磁铁靠近线圈,他们之间是排斥作用;
“去留”:磁铁远离线圈,他们之间是吸引作用。

两个导体棒放在同一导轨上
若两个棒所处空间磁场方向一致,则可以用来拒去留;若两个棒所处空间磁场方向相反,就不能用来拒去留。

4 增缩减扩
适用条件:线圈内是单向磁场
增缩:磁场磁通量增大时,线圈面积有收缩趋势,安培力向里;减扩:磁场磁通量减小时,线圈面积有扩张趋势,安培力向外。

若线圈内有两个方向的磁场,也就是说里面是由通电螺线管或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就不能使用“增缩减扩”,而应使用“增扩减缩”。

增扩:磁场磁通量增大时,线圈面积有扩张趋势,减缩:磁场磁通量减小时,线圈面积有收缩趋势。

总之,本质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5 同心圆导线的电磁感应问题增反减同,同向相吸,反向相斥
6 电荷量的结论式
由E=n∆Φ
∆t 、I=E
R+r
、q=I∆t可得: q=n∆Φ
R+r
7 安培力的结论式
闭合回路中,单杆平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

(注意:双杆模型不能用)
由E=Blv、F+BIl、I=E
R+r
可得F=B2l2v
R+r
8 线圈穿越磁场的i-t图问题
不论线圈形状、磁场形状、磁场方向如何,只要线圈穿过了磁场,其磁通量总的变化必定为零,“总的感应电荷量”必然为零,正方向通过的电荷量与反方向通过的电荷量相等,也意味着:i-t 图像的上下面积必然相等。

9 导体棒转动切割磁感线
适用条件:导体棒绕端点旋转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式
E=Blv̅=Bl 0+ωl
2
=
1
2
Bl2ω
掌握实质:借助切割式,用平均速度推导出来
10 线圈旋转切割磁感线
线圈旋转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 m=nBS
与转轴的位置无关,与线圈的形状无关,但转轴要与磁场垂直、与线圈共面。

适用条件:转轴与磁场垂直,与线圈平面平行。

11 变压器的等效电阻
条件:副线圈为纯电阻
如果有一个电阻由相同的电源供电,和变压器
初级线圈的电流相等,这个电阻就是这个变
压器的等效电阻。

变压器的等效电阻R′与负载总电阻R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R′=U1
I1
=
U2
n1
n2
I2
n2
n1
=(
n1
n2
)2
U2
I2
=(
n1
n2
)2R
选修 3-5:(4 个)
1 碰撞问题的解
弹性碰撞v 1′=2v 共−v 1 v 2′
=2v 共−v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能的损失∆E =m 1m 22(m 1+m 2 )
(v 1−v 2)2
2 碰撞三原则 (1)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速度要合理
①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 v 后>v 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
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 后′≤v 前′。

②若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若为弹性碰撞: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所有碰撞的可能,都介于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

即:先计算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得出两种情况下物体碰后的速度值,则物体的速度只可能介于这两个值之间。

3 什么情况下共速
(1)完全非弹性碰撞(黏在一起)
(2)斜面(弧面)模型上升到最高点
(3)弹簧压缩到最短(弹簧拉伸到最长)
(4)恰好不相撞(3 个物块)
4 氢原子跃迁
能级公式E n=1
n2
E1
大量原子处于第n 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每个原子每次只能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条数
N=C n2=n(n−1)
2
选修3-3:(2 个)
1 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
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

理想气体忽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为0。

理想气体内能等于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

对于同一种类、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
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2 液柱问题
在气体流通的区域,各处压强相等;如果容器与外界相同,容器内外压强相等。

连通器内同种液体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

(注意:中间被空气柱隔开的两段液柱不能用)如果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一般采用平衡法和取等压面法求压强。

平衡法的研究对象:液柱或液面。

选修3-4:(7 个)
1 大风吹
适用情景: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看作大风吹的方向,质点振动方向可以看作一棵棵小树。

迎风坡的树被吹倒了,代表质点向下振动;背风坡的树不受影响,代表质点向上振动。

其他方法:上坡下振,下坡上振;微平移法;同侧法。

2 质点振动的路程
简谐波中,质点振动的路程s=t
×4A
T
这个公式的适用条件要分两种情况:
①对于特殊位置的点,t必须是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整数倍
②对于非特殊位置的点,t必须是四分之一个周期的偶数倍(半周期的整数倍)
(特殊位置是指:波峰、波谷、平衡位置)
3 两个质点的振动关系
简谐波中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振幅、周期、频率都相同
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在同一列波上,
(1)相距波长整数倍的两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一致
(2)相距半个波长奇数倍的两个质点,位移等大反向,速度等大反向
(3)相距四分一波长奇数倍的两个质点,若一个在平衡位置,另一个在波峰或者波谷;
4 平行玻璃砖
(1)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一定是平行的
(2)入射角越大、折射率越大,侧移一定越大
5 等时圆
不论什么颜色的光,从半圆形玻璃砖上表面的左边缘以相同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n、v、f、λ、C、Δx、E)
紫fen 大:紫光的f(频率)、E(能量)、n(折射率)大,其他量都小。

(谐音:紫芬达)
7 圆形玻璃砖
在圆弧面上,法线沿半径方向,沿径向射入或射出的光线不偏折。

从圆弧面射入入,又从圆弧面射出,角度是对称的。

圆形玻璃砖和平行玻璃砖一定不会发生全反射
半圆形玻璃砖和三棱镜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若光线能从三棱镜中折射出去,那么三棱镜中光线与法线的两个夹角之和等于三棱的顶角,α + β = θ。

θ
α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