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1)
413-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课时)
![413-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590d84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0.png)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年。
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用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简单的和。
3.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用石器和木制的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半坡原始居民住在的房子里,能制造,已会纺线、和。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着等动物,还用骨制、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半坡遗址中的出土文物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的国家。
4. 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出现在遗址的陶器上。
5. 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距今约年,其主要农具有、等,陶器有和。
6.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原因是什么?二. 小组活动任务1. 编一场情景剧,内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对话,要求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渗透进去。
2. 依据教材知识完成下表:氏族部落位置距今时间居住场所生产生活状况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大汶口氏族【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bf0ac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0.png)
原始的农耕生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农耕生活是人类最早的生存方式之一。
原始的
农耕生活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在这个时代,人们依靠土地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来维持生计,耕种、播种、收割和加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一种朴素而又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清晨醒来,走出
家门,开始一天的农耕劳作。
他们用简单的农具和自然的力量耕种土地,播种种子,等待着丰收的季节到来。
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人们一起收割,将庄稼带回家,进行加工和储存。
这种劳作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也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丰富的收获。
原始的农耕生活也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人们依靠土地和自然资源生活,他
们尊重大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农耕生活中,人们学会了观察自然的变化,根据季节的变化来种植作物,调整生活的节奏。
他们也学会了尊重土地,保护环境,让土地得到休息和恢复,以保持土地的肥沃和生产力。
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劳作中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的
空气,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的馈赠。
他们吃的是自己种植的食物,喝的是清澈的泉水,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
这种简朴而又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身心健康,充满活力。
原始的农耕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它留下了宝贵的文明遗产。
在现代社会,我
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持身心健康,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遗产,让原始的农耕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永恒主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f2032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1.png)
【导语】⼭顶洞⼈⽐北京⼈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万年的演变。
远古⼈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概述 1、课名:《原始的农耕⽣活》,是⼈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活》是第⼀单元《中华⽂明的起源》的第⼆课,主要介绍⽒族公社时期的历史。
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民族⾃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标分析 1、知识与能⼒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汶⼝原始居民的农耕⽣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产发展⽔平,进⽽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过程,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产⽣是社会⽣产⼒提⾼的表现,是⼀种历史的进步。
2、过程与⽅法 (1)通过观察历史⽂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信息和历史想象的能⼒; (2)通过阅读简短的⽂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能⼒; (3)通过简单的对⽐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较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造原始农耕⽂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明的进步做出的伟⼤贡献产⽣敬仰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化的房屋结构与⾃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然、利⽤⾃然、顺应⾃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体会古⼈的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在⼩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知识。
对⽒族公社时期的⽣活状况有⼀定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的抽象思维能⼒有限,形象思维⽐较强; (3)学⽣阅读历史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还⽐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的⾃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观察历史图⽚,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活场⾯,使学⽣对原始农耕⽣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原创2: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创2: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768060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f.png)
议一议: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 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 有哪些不便之处?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 需要经常迁徙。
据《白虎通》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采集 狩猎
长江流域的浙江 距今约7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水稻(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பைடு நூலகம்
我
国
是
最 早 的 国 家 。
世 界 上 种 植 水 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 点: 2.时 间: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长江流域的浙江 距今约7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水稻(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
半坡出土的纺轮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 间: 2.地 点: 3.生产农具: 4.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四五千 黄河流域的山东泰安 石镰 石锄 黑陶 白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 子和幼童。三人同时埋葬, 但是随葬物品主要放在了男 子的身边。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农耕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 点: 2.时 间: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长江流域的浙江 距今约7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 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 点: 2.时 间: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4.农耕作物: 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_1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_1](https://img.taocdn.com/s3/m/33208ec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5.png)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
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
教师需讲解:
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2、在讲述的同时PPT展示相关图片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02原始农耕生活(解析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02原始农耕生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e13b2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b.png)
专题02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四、定居的根本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浙江河姆渡人和陕西半坡居民遗址都坐落在大河流域,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重要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B.水土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C.河道适宜航行、交通便利D.地形复杂险要、战略位置重要【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掌握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解答】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因此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故选:B。
2.1958年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半坡人生活中有()A.半地穴式房屋B.干栏式房屋C.出土的稻谷D.铜鼎【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掌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A符合题意。
故选:A。
3.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甘肃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A.良渚文化遗址B.齐家文化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分析】本题考查齐家文化遗址,知道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墓葬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境。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b7b572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7.png)
时间:距今7000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社会形态: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发展状况: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 器和骨器,饲养家畜,烧制黑陶,定居生活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长圆形钵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
二.半坡人的 社会状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间:距今5000多年
课堂练习
1、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是C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课堂练习
2.半坡氏族人们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 .黑陶
3、不能反映大汶口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
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D
A.农耕已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B.墓葬里有随葬品 C.有了黑陶和白陶 D.已经种植粮食
时间:距今约4000~5000年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社会形态:父系氏族社会(中晚期)
生产力发展状况:农耕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原始手工业更加进步,以黑白陶为代表。 文化发展状况:能加工精美的玉器等工艺 品,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大汶口富人墓葬
彩陶钵形鼎
彩陶小口壶
小结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大汶口原始居民
2.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和生活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都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即原始时代后期;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 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都会建造房屋和使 用磨制石器 、陶器等。
二者不同之处: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种植 的农作物不同;建筑居住的房屋不同;制作的陶 器艺术风格不同。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课堂练习
课件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b313e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6.png)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长江下游 距今6000多年
河姆渡人是怎 样生产、生活 的呢?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制造陶器 干栏式房子 定居生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 (猪纹陶器)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井架复原图
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为什么半坡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住的是干 栏式房屋?
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
1、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 这样的建筑有利于生存。
2、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属于南方,南方地势低洼, 多雨潮湿。
课 堂 小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 时间 民
地点
河姆渡 居民
距今约 七千年
长江 流域
半坡居 民
距今约 五六千 年
黄河 流域
房屋 样式
干栏 式
半地 穴式
原始 农耕 水稻
粟
原始饲 原始手 养业 工业
猪、狗、陶器、
牛
玉器、
乐器
猪、狗、 牛、马、 羊、鸡
纺线、 织布、 制衣; 彩陶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黄河中游 距今5000多年
种植粟和蔬菜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出现原始艺术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石刀
石锄
石耜冠
石铲
石斧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半坡氏族的 人面鱼纹陶盆
妇女在屋内织布、缝制衣服想像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合集四篇)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合集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1698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9.png)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合集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合集四篇)《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篇1百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ed80a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3.png)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背景。
分析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二章: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原始农耕生活与游牧生活的区别。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第三章:农耕工具与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古代智慧的赞赏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和技术。
分析这些工具和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农耕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工具的作用和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析原始农耕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分工。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
第五章: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分析原始农耕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文物等展示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文化的重要性。
第六章:农耕经济的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七年级历史:第0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部编七年级历史:第0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https://img.taocdn.com/s3/m/21d28b58941ea76e58fa04ce.png)
骨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
耜
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
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
制成。有耒(lěi 杈)、
耜(sì 铲)、锄等, 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
缠藤骨耜
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
于装配把柄。
猜一猜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猪纹,反映了养猪与生活的 密切关系。
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 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 A.②③④
B.①②③
④
D.①②④
C.①③
原始 饲养业
半地穴式房子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约6000年
骨器、角器
(黄河中游)弓箭、长矛、石球
饲养猪、狗等 家畜
渔叉、渔钩、石网坠
种植粟
干栏式房屋 约7000年 浙江余姚 木结构水井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家畜猪、 狗、水牛等
原始 手工业
彩陶
乐器 纺织、制衣
陶器 玉器 乐器 织布机 养蚕缫丝 雕刻 使用天然漆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2018·广东)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 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 (2018·山东青岛)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
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的 出现表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它改 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 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农耕文明时 代。
第2课_原始的农耕生活_教学设计 (1)
![第2课_原始的农耕生活_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88c835d708a1284ac8504335.png)
4、(图片:出土的陶器)用来做什么的?(农耕文明出现后,粮食成为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比如说煮饭需要罐子、吃饭需要碗等。在生活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泥土经过一定温度的烧烤后,能够变成很坚硬的东西,拿来装东西不会漏,于是,陶器就出现了)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看到,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生动图景。特别是我们看到,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工具的进步,带动了原始农耕的发展,而原始农耕的发展,又带动了原始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出现,原始艺术也开始萌芽。生产、生活与艺术总是息息相关的。
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而且很早就种植蔬菜。他们的房我建筑技术和陶器制作水平,在当时都有很高的成就。这就为我国后来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我们祖国的先民们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和智慧份献给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
程
导入新课:
那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食物的呢?(采集、打猎、捕鱼)
远古人类仅靠在野外采集狩猎食物为生会有那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的来源不充足,采集的食物数量有限;打猎时他们的生命常常受到蒙受的威胁;他们居住的地方要经常迁徙。)
用石耜或骨耜翻土,有利于农作物的发芽、生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3、河姆渡居民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就要求生活能够相对的安定。于是,他们开始过怎样的生活?(造房子,挖水井,过定居生活。)
出示”水井复原图”,猜猜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8页《干栏式房屋》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该图,思考“干栏式房屋”的形状、材料、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共4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d8d680c1c708a1294a4410.png)
距今 约七
民 千年
长江 流域
半坡
原始
居民
稻我
国
是
的 国 家 。
世 界 上 种 植
水
骨耜
杆栏式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 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不仅通风防潮,而且可 以防蛇虫猛兽之害,还 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鱼塑
七千年前的古水井
河姆渡出土的穿孔玉斧
社会 组织
原始 人群
原始 人群
氏族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 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生存 会有哪些困难?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 1.说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 农耕文化的特点
• 2.通过观看实物插图和问题,概括出 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 3.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 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 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 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大汶口出土的骨镰
大 汶 口 陶 器
黑陶镂孔高柄杯
要大 先汶
进口
居
民
可
以
制
做
黑
陶
,
比
半
坡
居
民
大汶口晚期的 墓葬里,为什 么有随葬品多 少的现象出现?
生产发展
产品剩余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逐步加剧
原始 距今 居民 时间
生活 地区
半地穴式房屋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 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 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 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 暖。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67bcee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2.png)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社会形态:父系氏族社会(中晚期)
生产力发展状况:农耕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原始手工业更加进步,以黑白陶为代表。 文化发展状况:能加工精美的玉器等工艺 品,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大汶口富人墓葬
彩陶钵形鼎
彩陶小口壶
小结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大汶口原始居民
地点: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 社会形态: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发展状况:种植粟和蔬菜,普遍使用 磨制石器和骨器,饲养家畜,纺织麻布、缝 制衣服,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
半坡博物馆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半坡人面网纹盆
思考题:
1.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 同?
河姆渡人修建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以桩木为基础,具有通风防潮的功能, 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半坡人修建 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一半在地下,一 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 特点。
课堂练习
4、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C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受到尊敬,是因为
她们 D
A.心地善良 B.善于打猎捕鱼 C.性情温和 D.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课堂练习
1、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是C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课堂练习
2.半坡氏族人们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 .黑陶
3、不能反映大汶口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
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D
A.农耕已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B.墓葬里有随葬品 C.有了黑陶和白陶 D.已经种植粮食
原始的农耕生活1
![原始的农耕生活1](https://img.taocdn.com/s3/m/edde32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d.png)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遗 发现 距今 生产工 农作物 家畜 日常生 住房
址 地点 年代 具
饲养 活
河 姆 长江 约七 渡 流域 千年
磨制 石器
耒耜
种植 水稻
( 最早)
饲养 家畜
陶器、 玉器、 乐作物 家畜 日常生 住房
址 地点 年代
观察与比较 :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 的异同点?
共同特征:
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 过着定居生活,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都会制造陶器。
不同特征: 生活地区不同;房屋的结构不同;种
植的农作物不同;陶器制作风格不同
不同原因: 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南方湿润多雨,北
方干旱少雨。
饲养 活
河
姆 渡
长江 流域
约七 千年
磨制 石器
耒耜
水稻 饲养 家畜
( 最早)
陶器、 玉器、 乐器、 水井
干栏 式房 屋
半 坡
黄河 流域
约五 六千 年
磨制石器、 粟 木制耒耜、 ( 最早)
饲养 猪狗 等动
彩陶、 半地 纺线、 穴式 织布、 房屋
物 制衣
骨耜
XXX遗址出土的稻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水井和井架复原图
木制耒耜
石刀
XXXX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很早 种植蔬菜的国家。
人面鱼纹陶盆
鱼纹彩塑陶盆
刻画符号
妇女在屋内织布、缝制衣服想像图
遗 发现 距今 生产工具 农作物 家畜 日常生 住房
址 地点 年代
饲养 活
原创1: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创1: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b1e3e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3.png)
。
利 , 制 耒 耜 , 教
神 农 因 天 之 时 ,
想一想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著名的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新旧石石器器时时代代((磨打制制石石器器))
祖
国
境我
内国 远古人类原 始 农 耕 时
第2课
议一议: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 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 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我来想一 想 ……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 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导入框:讲讲小故事:
神农播种五谷
——
民分
农地
作之
《 白 虎 通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动动脑: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食物来源: 不固定(采集与渔猎);固定(原始农业) 居住条件: 天然洞穴;定居 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 打制;磨制。耒耜、制陶、挖井、制作简
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社会分工: 无明显分工;出现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畜牧业
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5.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
素是( C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6.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 B )
A.建造房屋
B.原始农业的出现
C.使用磨制石器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时间: 地域: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生产生活状况:
最早种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文字
动脑筋: 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 步呢?
种植水稻、粟;饲养牲畜;磨制石器;制陶……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
打制石器 采集渔猎
磨制石器; 农耕生活
课堂总结
1、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他们是
原 第 始 的 课 农 耕 生 活 2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
使用磨制石器
你知道这是做什么用 的吗?
用耒耜耕地
阅读史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原始农业出现得较早。
住干栏式的房子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猜猜这是什么?
根据P9第一段小字和本图: 你能推测半坡人的能吃到的食物吗?
半 地 穴 式 房 屋
动脑筋: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 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这 是 做 什 么 用 的 ?
早期文字的雏形
会挖水井
会制造陶器 饲养家畜
会制造玉器和乐器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地域: 长江流域 生产生活状况:
最早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原始生活大家谈
生活地域: 主要工具:
主要粮食作物:
房屋建筑特点: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彩陶刻画)
看看我们的原始村落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5、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长江流域的原 始居民是 A 、山顶洞人
C
B 、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旧石器 时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_______ 新石器 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________ 时代。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长江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____ 黄河 流域的早期居民。河姆渡和半 流域和_____ 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水稻 和___ 粟 的国家。 植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