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运动控制期末考试试卷,供学习和考研参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页
( 共 5 页 )
五、按下述两种情况定性分析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转速和电流的 变化规律,两个调节器的输出与控制作用,定性画出转速、电流的过渡曲线: ① 负载电流为 I dL 时,突加给定的起动过程,设最大电枢电流为 I dm ; ② 系统稳定后,负载电流由 I dL 加大到 I dN , I dN < I dm 。 (12 分) 答:① Ⅰ段:ASR 很快进入饱和状态,输出限幅值 Uim ,在 ACR 的调节下,电流迅速 上升到 I d
I d R 55 × (0.5 + 0.3) = = 343.750 r / min Ce 0.128
电路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整定电流反馈电压 U im = 8V 。设计指标:要求系统满足调 速范围 D = 25 ,静差率 s
≤ 10% 。
∆ nCl =
k= ∆nop ∆ncl
* n
1. 计算 Ce,额定负载时,开环系统的稳态速降Δnop,满足静差率要求时, 闭环系统的稳态速降Δncl 及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K。 2. 转速反馈系数 α ,调节器放大系数 K p 。
U N = 220V , I N = 55 A , n N = 1500r / min , R a = 0.5Ω 。整流装置内阻
* Rrec = 0.3Ω ,触发整流环节的放大倍数 K s = 35 。最大给定电压 U nm = 8V ,当主
C = 解:⑴ e
∆nop =
UN − IN Ra 220 − 55×0.5 = = 0.128 v / rpm nN 1500
M/T 法: 既检测 M 1 , 也检测 M 2 , 两个计数器同时开启或关闭计数
可适用的速度范围广
四、论述逻辑无环流可逆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由正向电动到反向电 动的过程,如何实现电枢电流的反向。 8 分) ( 答: 从正向电动到反向电动分别为四个阶段: 1. 正组逆变,电流方向不变 2. 反向电流建立,反组整流,电流方向改变 3. 反组逆变,电流方向与 2 相同 4. 反向启动阶段,反组整流,电流方向与 3 相同 在正组切换到反组时,ASR 输出极性改变,等电枢电流过零后,经过封锁 延时后,封锁正组脉冲,经开放延时后,开放反组脉冲。
1 * * 3. 定性画出当 I d ≤ I N 时, U n = αn N 和 U n = αn N 的闭环静特性。 2 4.系统是否有静差?若有静差,应采取何种实际可行的措施消除静差。 (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 3 位,若数值较小时,应保留三位有效位)(15 分)
nN s 1500 × 0.1 = = 6.667 r / min (1 − s ) D 25(1 − 0.1)
∴ W ASR ( s ) =
RΣ = R + Rres = 2.1 Ω
KT = 0.5 ⇒k = 由 ∴ Ki = 0.5 0.5 = =135.135 s−1 TΣi 0.0037
Kτ i RΣ 135.135 × 0.048 × 2.1 = = 1.966 Ks β 35 × 0.198
* U im 10 β= = = 0.198 V/A 答:⑴ I dm 1.8 × 28
* U nm 10 α= = = 0.00671 V ⋅ min/ γ nmax 1490
则
WACR (s) =
1.966× (0.048s +1) 0.048s
⑶也选 PI 调节器
W ACR ( s ) =
k n (τ n s + 1) τ ns
( 共 5 页 )
七、有一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已知电动机参数为:PN =5.5kw,UN =220V,IN =28A,nN=1490 r/min,电枢回路电阻 R=0.8Ω,允许电流过载倍数 λ=1.8,电磁时间常数 TL=0.048s,机电时间常数 Tm=0.185s,主电路采用三 相桥式整流电路,触发整流环节的放大倍数 Ks=35,整流电装置内阻 Rres=1.3 Ω,平均失控时间常数 Ts=0.0017s,最大输入、输出电压均为 10V,电流反馈 滤波时间常数 Toi=0.002s,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Ton=0.015s。 (1)计算电流反馈系数β,转速反馈系数α。 (2)按典型 I 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结构和参数,其中 KT=0.5。 (3)按典型 II 型系统设计转速调节器,其中 h=5,选择调节器结构并计算 参数。 (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 3 位,若数值较小时,应保留三位有效位)(19 分)
* *
I
I
I
I
*
I
I d = I dm 时,
n
U i* ↑
→
Id ↑
*
直到 n=给定值,电流也达到最
n*
I > I dN
U → n↑, 转速超调, i ↓, d ↓, 直到 d
I
I = IdN
,
t
n 达到峰值,此后系统在负载阻力下减速,直到稳定。
I dN
I dL
Id
t
第 4 页
( 共 5 页 )
六、转速单闭环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已知数据如下:电动机: PN = 10kW ,
1 TΣn = + Ton = k 1 τ n = hTΣn = 5× ( + Ton ) = 5× 0.0224 = 0.112 k
Ce = WN − I N R 220 − 28 × 0.8 = = 0.133 nN 1490
⑵选 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 Kn =
WACR ( s) =
L(ω ) / dB
低频段 中频段 -20dB/dec 高频段
ωC
ω / s −1
1. 低频段的斜率陡,增益高,系统的稳态精度高 2. 中频段以-20dB/dec 的斜率穿越 0 dB 线,而且这一斜率能覆盖足够的频 带宽度,则系统的稳定性好
第 2 页
( 共 5 页 )
三、M,T 与 M
T
是常用的三种数字测速方法,论述三种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工
K i (τ i s + 1) τis
其中
τi =TL =0.048 s
( h + 1) β CeTm 6 × 0.133 × 0.185 = = 9.26 2hα RΣTΣn 10 × 0.00671× 2.1× 0.0224
9.26 × (0.112 s + 1) 0.112 s
TΣi = Toi + Ts = 0.002 + 0.0017 = 0.0037 s
9.在可逆 V-M 调速系统中,正向制动时,_反组_逆变,机械特性在 _二_象限;反向电动时,_反组_整流,机械特性在_三_象限。 10.实现它励直流电动机平滑连续调速常用两种方法,基速以下采用_ 变压调速_,属于恒_转矩_调速方式,基速以上采用_弱磁_,属于恒_功 率_调速方式。 11.双极性直流 PWM 变换器的占空比ρ=_
n
nN
I d Rrec I d Ra − Ce (1 + K ) Ce (1 + K ) Ce (1 + K ) −
* Un = α n
* K p K sU n
1 nN 2
* Un =
1 αn 2
Id
IN
⑷有静差。用此例积分调节器代替比例放大器,或用积分调节器,即可消除系数静差,实 现无静差。
第 5 页
ton 1 __,当ρ_ > _时,输出 T 2
1 2
平均电压为正,要使输出平均电压为负,应使_ 0 < ρ < __。
二、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进线(伯德图)如下图所示,定性说明 中频段、低频段、高频段和截止频率 ω c (或称剪切频率)与闭环系统稳 定性、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的关系。 分) (8
−1 = 343.750 − 1 = 50.563 6.667
* Un 8 U =αnN ⇒α = = = 0.005 v / rpm ⑵ nN 1500
kp =
KCe 50.563 × 0.128 = = 36.983 ksα 35 × 0.005
∴调节器系统开环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 36.983
n= ⑶
作原理,转速计算表达式(需说明各变量的物理意义) ,精度指标及应用场合。 (8 分) 答:M 法:在一定的时间 Tc 内,测取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 M 1 转速 n =
60 M 1 1 × 100% 适用于高速 ,Z 是每转一圈的脉冲个数,误差率: ZTc M1
草
稿
纸
T 法:在编码器两个相邻脉冲的间隔时间内,测高频时钟脉冲个数 M 2 n= 60 f 0 1 , f 0 为高频时钟频率,误差率: × 100% 适用于低速 ZM 2 M 2 −1
第 1 页
( 共 5 页 )
成 上海大学 2006~2007 学年秋季学期试卷 A 课程名:运动控制(一)课程号: 应试人声明: 我保证遵守《上海大学学生手册》中的《上海大学考场规则》 ,如有考 试违纪、作弊行为,愿意接受《上海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界定及 处分规定》的纪律处分。 应试人 题号 得分 一、填充题(30 分) : 1. 闭环调速系统对于_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_的扰动具有抑制 作用,而对于_反馈通道_的扰动则无能为力。 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调节_转速调节器(ASR)_的限 幅值可以调节系统最大电流;调节_电流调节器(ACR)_的限幅值可 以调节 UPE 的最大输出电压。 3.数字 PI 调节器有位置式和_增量式_两种算法,位置式 PI 调节需 要_输出_限幅和_积分_限幅。 4.可逆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有两种静态环流,分别是_直 流平均环流_和_瞬时脉冲环流_,α=β配合控制_是_(是,否)存在 一 二 应试人学号 三 四 五 应试人所在院系 六 七 八 九 学分: 3 绩
*
草
稿
纸
≈ Idm ,电流上升阶段
*
Ⅱ段:ASR 始终饱和,相当于转速开环,系统成为在 Uim 下的电流调节系统, 同时为了克服反电动势 E,所以在 ACR 的作用下, d 基本上保持略小于 dm 的恒 值,恒流升速阶段。 Ⅲ段:ASR 退饱和, U i , d 迅速减小,该段 ASR,ACR 都不饱和。ASR 起 主导的转速调节作用,ACR 则使 d 尽快地跟随 U i ,转速调节阶段。 ② Ⅰ段:加负载导致 n↓,在 ASR 作用下, U i ↑, d ↑,当 n 停止下降 Ⅱ段:由于 n 仍小于给定值→ 大值 Ⅲ段: 此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