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药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煎服。宜后下。
欲攻下,宜生用。久煎则泻下力缓。
活血用酒军,止血用大黄炭。
第九页,共93页。
使用注意
1.孕妇、月经期、哺乳期禁用。
2.脾胃虚弱者慎用。
第十页,共93页。
芒硝
[来源] 为硫酸盐 类矿物芒硝经加
工精制而成的结 晶体。
第十一页,共93页。
第七十一页,共93页。
理血药
凡具有补血、活血、凉血、止血功效,治疗血分 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
分为补血药、凉血药、活血药、止血药。
第七十二页,共93页。
使用注意
活血类药物行散力强,宜耗血动血,不宜用于 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
活血类药物孕妇慎用或禁用。
第七十三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肿
清心除烦
第八十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妇科瘀血诸证 。 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等。因其性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宜。 可单用研末酒调服,如丹参散(《妇人良 方》) 。
第八十一页,共93页。
2. 用于各种瘀血证(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 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第五十四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理气和中
功效
燥湿化痰
第五十五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脾胃气滞证 。 1)尤宜于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苍术、 厚朴等,(平胃散); 2)脾虚气滞,~党参、白术、茯苓 3)若脾胃气滞较甚者,~木香、枳实等。
第二十二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2.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
1) 痰饮呕吐及胃寒呕吐:~生姜 (小半夏汤) 2) 胃热呕吐:~黄连、竹茹
第二十三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3.用于心下痞,胸痹,结胸,梅核气 。 1) 心下痞满,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常者,~ 黄芩、黄连、干姜等(如半夏泻心汤); 2) 胸痹疼痛,~瓜蒌、薤白等(瓜蒌薤白半夏 汤); 3) 痰热结胸,~瓜蒌、黄连等(小陷胸汤); 4)气郁痰凝之梅核气:~茯苓、紫苏 (半夏厚 朴汤)。
泻下药
凡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促进排便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逐水药 本类药物多苦,咸,甘。寒,凉。入大肠
经为主。
第一页,共93页。
使用注意
1)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尤其后者,更 易伤正气,凡正虚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用 或禁用。
2)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2)脾肾阳虚水泛:~茯苓、白术、桂枝等;(真 武汤)
3)脾胃阳虚脘腹冷痛:~党参、白术、干姜等; (附子理中丸)
第四十三页,共93页。
3. 用于寒痹周身骨节疼痛 。 ~桂枝等。(甘草附子汤)
第四十四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5g,先煎1小时左右。
第四十五页,共93页。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第五十一页,共93页。
理气药
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 药。
多辛、苦,气芳香而温。主入肝、脾、 胃、肺经。
第五十二页,共93页。
使用注意
1)本类药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气阴不 足者慎用。
2)入煎剂不宜久煎。
第五十三页,共93页。
陈皮
第二页,共93页。
大黄
将军、锦纹 生军、川军、生锦纹 酒军、酒洗大黄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
第三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泻热通便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第四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结便秘 。
~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大承气汤) 2.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黄连、黄
芩等(泻心汤) 3.火热上炎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
1.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2.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3.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 4.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
可引起中毒。
第四十六页,共93页。
肉桂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树的树皮。
第四十七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第四十八页,共93页。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主治一切痰证。
止咳平喘药:外感、内伤所致的咳嗽和喘息。 分类: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第十五页,共93页。
贝母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贝母的鳞 茎。分为川贝母、浙贝 母、伊贝母、平贝母四 大类。
第十六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2)妇女瘀血经闭:~桃仁、桂枝 (桃核承气汤) 3)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桃仁、红花等(复元
活血汤)
第七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6. 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 。
1)湿热痢疾: ~黄连、木香(木香槟榔丸 )
2)湿热黄疸:~茵陈蒿、栀子 (茵陈蒿汤)
3)热淋:~木通、车前子、滑石(八正散)
第三十五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3.用于肺痈吐脓。
肺痈,~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 根、鱼腥草等。
第三十六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第三十七页,共93页。
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多辛,温,燥烈。入肾、脾、心经。
第三十八页,共93页。
1)血瘀心痛:~檀香、砂仁等;(丹参饮) 2)癥瘕积聚:~三棱、莪术等; 3)跌打损伤:~当归、乳香、没药等; 4)风湿痹痛:~忍冬藤、桑枝等。
第八十二页,共93页。
3. 用于疮疡肿毒 。
~知母、穿山甲、瓜蒌等。
4.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及心悸怔忡、失眠 。
1)热入营血、身发斑疹,以及神昏烦燥等,~鲜地黄、 玄参等。
三祛湿药一化湿燥湿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藿香辛微温化湿燥湿辛温解表和中止呕解暑310苍术辛苦温化温燥湿辛温解表祛风除湿养肝明目310砂仁辛温化温燥湿温脾开胃理气安胎止泻36豆蔻辛温化温燥湿温中止呕消痞36药物药物性味性味功效用量克克?二利水渗湿药三祛湿药共性个性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1015猪苓甘淡平利水渗湿612三清热利湿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茵陈辛苦微温清热利湿退黄止痒1015三祛湿药木通苦寒清热利湿清心除烦通经下乳36金钱草甘咸清热利湿排湿退黄解毒消肿1530车前子甘微温清热利湿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肝明目510泽泻甘寒清热利湿渗湿止泻315关木通有毒肾脏损害
功效
清热化痰
解毒散结
第十七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风热犯肺、燥热伤肺,黄稠痰 配黄芩、知母、瓜蒌等
2、痈疽疮疡、肺痈 配金银花、天花粉、白芷、皂刺等 配红藤、败酱草、桔梗等
第十八页,共93页。
[用法用量] 3~10g,煎服。 川贝多用于肺热及阴虚咳嗽 浙贝多用于肺热及散结
第十九页,共93页。
半夏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生半夏
清半夏 姜半夏
法半夏
第二十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燥湿化痰 温化寒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第二十一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用于寒痰、湿痰 。 1)痰湿壅滞、咳嗽气逆,~陈皮、茯苓等(二 陈汤) ; 2)湿痰眩晕,~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半 夏白术天麻汤)。 3)外感风寒,寒饮伏肺:~干姜、细辛、麻黄 (小青龙汤)。
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凉膈散)
第五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4. 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
1)热毒痈肿:~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
2)肠痈:~牡丹皮等。(大黄牡丹汤)
3)烧烫伤:~地榆等。
第六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5. 用于瘀血诸证 。
1)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桃仁、地鳖虫等 (下瘀血汤)
第二十四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0g,煎服。一般宜制过用。 消痞和胃用清半夏
降逆止呕用姜半夏 燥湿化痰用法半夏
第二十五页,共93页。
【使用注意】
反乌头、附子。 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 慎用。
第二十六页,共93页。
杏仁
【药用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 伯利亚杏、东北杏、或 杏的成熟种子。
枳实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 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 幼果。
近成熟者称“枳壳”。
第六十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破气消积 化痰散痞
第六十一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胃肠积滞。 配大黄、芒硝;配山楂、麦芽等。
2. 用于痰滞胸脘 。 配瓜蒌、黄芩;配半夏、陈皮等。
第六十二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芒硝
【药性】咸,苦,寒。 胃、大肠。
【功效】软坚泻下 清热解毒
第十二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实热便秘。
2火热上炎、肠痈、乳痈。
第十三页,共93页。
[用法用量]烊化,3-12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不宜。
第十四页,共93页。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化痰药;
川芎
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第七十四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第七十五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血瘀气滞痛证 。
1)胸中血瘀:~桃仁、红花、桔梗、牛膝 (血 府逐瘀汤)
2)胁肋部瘀血证:~丹皮、桃仁、乌药、元胡、 五灵脂 (膈下逐瘀汤)
3)少腹部瘀血证:~茴香、蒲黄、元胡、五灵 脂、没药 (少腹逐瘀汤)
【临床应用】
2.用于肠燥便秘 。
火麻仁、瓜蒌仁、柏子仁、郁李仁。(五仁丸)
第三十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第三十一页,共93页。
桔梗
【药用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第三十二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袪痰止咳
宣肺利咽
排脓消痈
第三十三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
第二十七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第二十八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用于咳嗽气喘。
1)风寒咳喘:~麻黄、甘草 (三拗汤)
2)风热咳喘:~桑叶、菊花 (桑菊饮) 3)燥热咳嗽:~桑叶、贝母、沙参 (桑杏汤) 4)肺热咳嗽:~石膏、麻黄 (麻杏甘石汤)
第二十九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回阳救逆
温里助阳 祛寒止痛
第四十一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亡阳证 。 1)亡阳证:~干姜、炙甘草等。(四逆汤) 2)亡阳兼气脱:~人参;(参附汤)
第四十二页,共93页。
2. 用于阳虚诸证 。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肉桂、熟地、菟丝子、 山萸肉等;(右归丸)
第七十六页,共93页。
2. 用于头痛,风湿痹痛 。 为治头风头痛要药 1)风寒头痛:~羌活、细辛、白芷 2)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僵蚕
第七十七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阴虚火旺,经量过多及孕妇慎用。
第七十八页,共93页。
丹参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 根及根茎。
第七十九页,共93页。
治咳嗽痰多,不论肺寒、肺热,俱可用之。
1)外感风寒,痰多质稀:~杏仁、紫苏 (杏苏散) 2) 外感风热咳嗽:~桑叶、菊花 (桑菊饮)
3) 痰壅气滞之胸闷痞满者:~枳壳、陈皮、半夏
第三十四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2.用于咽喉肿痛,失音、音哑。
1)外邪犯肺,咽痛失音:~甘草、牛蒡子 (桔梗汤 或加味甘桔汤) 2)热毒壅盛,咽喉肿痛:~射干、马勃、板蓝根
3~10g,煎服。
孕妇忌用。
第六十三页,共93页。

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 的根茎。
第六十四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行气解郁 调经止痛
第六十五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脾胃气滞腹痛。
2. 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乳房胀痛。
调经要药
第六十六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2g,煎服。
疏肝解郁生用,调经止痛醋炙。
第六十七页,共93页。
木香
菊科植物木香或川木香 的根。
第六十八页,共93页。
【性能特点】
功效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第六十九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气滞血瘀。 2. 用于脾虚腹胀。
第七十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使用注意
1)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热病阴虚、 血虚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2)真热假寒者忌用; 3)夏季气候炎热宜轻用,冬季气候寒冷,用量
宜大。
第三十九页,共93页。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的子根的加工品。
[别名]
盐附子、黑顺片、 黑附子、淡附子、 川附子 、白附片
第四十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1. 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等证。 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 症,~熟地、枸杞、山茱萸等;
第四十九页,共93页。
【临床应用】
2. 用于脘腹冷痛,寒痹腰痛 。 3. 用于寒凝血瘀经闭、痛经,脱疽。
第五十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2~5g,宜后下。畏赤石脂。
阴虚火旺、实热证忌用。
第五十六页,共93页。
2. 用于湿痰、寒痰咳嗽。 1)治湿痰咳嗽,~半夏、茯苓等(二陈汤)。 2)治寒痰咳嗽,~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第五十七页,共93页。
3. 用于痰阻气滞之呕吐、呃逆。 ~生姜、竹茹、人参等同用。(橘皮竹茹汤)
第五十八页,共93页。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第五十九页,共9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