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乡土文化与本地中职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海乡土文化与本地中职语文教学
作者:周婉慧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9期
周婉慧
我国少数民族各有特色,人们分布在各个地区,各地充满了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来源。
将安海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利于
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增强语文内容的趣味性,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走入安海乡土,感受其文化魅力。
一、安海乡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泉州城被朱熹称为“此地古城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里
有着独特的文化民族,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目光。
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
安海乡土文化,为学生们阐述朱熹的文学成就,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充满热爱与眷恋之情。
2.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热情
对于生活经验不充足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
很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不喜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考虑到教学实际,这与学生无法同语文产生情感共鸣有关,教师们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忽视了内容的渗透。
因此,教师将安海乡土文化资源深入到课堂实践中,利用乡土资源的知识性和地域性优势,为学生们带来学习的趣味性。
课堂实践中,教师可
以在整节课内适当的穿插安海乡土文化内容,也可以将这里的名人名事融入教材中,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安海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
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拉近学生与安海之间的距离,感悟乡土文化的独
特魅力。
3.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大堰河,我的保姆》,学生读这首诗词时,无法
了解“童养媳”的含义。
于是,教师可以将安海乡土文化与晋江地区的童养媳文化进行距离,
帮助学生了解这一习俗。
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指出,“童养媳”是一项陋俗,并从“做了媳
妇仔真艰苦”中了解这一习俗。
学生读到:五更起早嫌我晚,滚汤洗面嫌我寒,银鱼烧汤嫌我粗,白米煮饭嫌我乌。
感受民谣的质朴,从朴实的语言中了解到过去童养媳的辛苦遭遇,从而
了解到作者艾青对农民妇女的赞美和感叹,通过民谣中朴实的词汇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由此
可见,教师利用文章或诗词内容,通过对内容的赏析展开安海乡土文化资源挖掘,有效提高了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二、安海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深入发掘安海乡土文化资源,开设乡土文化阅读课
为学生开设关于安海乡土文化资源的阅读课,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阅
读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加深文化底蕴,感悟与安海乡土文
化有关的文章,通过安海乡土文化培植培养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
安海的历史与文学意识,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译,并将学到的知识植入灵魂中。
阅读可以
让学生进步,让学生通过知识积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弱,对
于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教师如果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不会引起
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可以深入发掘安海乡土文化资源,将文
化资源与语文阅读课相结合,通过阅读加深学习兴趣,并对安海乡土文化产生新的理解。
每年春节期间,安海镇都能迎来大量观光游客和回乡探亲的人。
不管是异地的人还是
本地的人,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安海街头巷尾的古镇文化,感悟浓郁的年味。
随着安海乡土
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安平桥——历史文化街区——石井书院”人文旅游线路被发掘。
教师
可以深入发掘这里的安海乡土文化资源,对学生们展开石井书院的详细介绍。
石井书院也被称为“朱祠”,这是泉州创建最早的书院之一,朱松、朱熹与朱在祖孙
三代都在此讲学。
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这里是安海人才辈出之地,朱氏祖孙三代在这里与安海
结缘,其安海乡土文化现象绝无仅有。
深入安海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乡土文化
阅读课,引导学生观看松熹中学的文化校刊《松风》,感悟校歌《熹韵》,与学生共同研读校
本教材《松熹——朱子文化读本》,并为学生节选《朱子家训》文章和朱熹经典语录。
学生从
其中的原文和译文中感悟安海乡土文物古迹与传统习俗。
2.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渗透乡土文化教育
现阶段中职教育改革中,语文课堂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将安海乡土文
化引入课堂实践中,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文化具有感染力,使文化更接地气。
教
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点时,可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建立客观的情感
态度。
学生对课文的赏析与安海乡土文化鉴赏相结合,将安海乡土文化渗入到教学活动各环节内,有利于使中职语文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建议教师深入发掘安海乡土文化内涵,推动“生本”课堂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发展,促
进学生活跃思维。
“生本”课堂的理念就是将课堂重新还给学生,让课堂教育转为课堂学习。
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天性,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安海乡土文化挖掘课堂内容深入,学生自小生活在安海,作为土生土
长的安海人,能够对自己身边的故事与文化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以安海乡土文化为切入点,进
行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各类话题,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感悟话题的多向性,多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安海职校致力于晋江市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致力于安海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设置了南音专用教
室与演出舞台,聘请安海民间艺人,将闽南特色艺术融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按照班级的
人数将学生划分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南音的魅力,培养安海乡土文化的民族意识,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们在艺术节中表演了《直入花园》,通
过古老的唱腔与徐缓的演唱节奏,展现了安海乡土文化进校园的中职语文教学成果。
3.通过乡土旅游,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中职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
考试大纲》提出的要求,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对于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不能仅来自于课堂学习,教材内容具有局限性,学生无法从枯
燥乏味的内容中感悟文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安海乡间,通过安海乡土旅游
活动,深入村落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感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够拓宽学生
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空间,学生在旅游的同时寄情于山水,潜移默化
的提升了对自然事物与民俗文化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为了让学生们感悟安海的乡贤文化,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乡土旅游,了解桐林村落的不
平凡。
桐林因为安平桥得名,这个村落是安平桥创建者后代居住的地方,随着安平桥的创建,
此后八百多年,桐林人伴随着安平桥一起成长。
在紫云黄氏散落的乡村故事中,黄禹门参与建
设的百年老校神话、黄潜蛟的诗词、黄宗容金碧辉煌的宅邸、陈厝坑之谜以及播迁至台湾的三
太子信俗,就像是一条串起的项链,隐隐发光。
教师带领学生们深入各个乡村角落,感悟这些
村落的发展历史,从安海乡土文化中了解人们的精神信仰,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为接
下来的语文写作练习与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中,中职学校教育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实践,将安海乡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学生作为安海人,更加了解安海的人文风俗,将安海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家乡的魅力,从而增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王大治.乡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索[J].成才之路,2017(35):49-50.
[2]杨茵.活用“乡土文化”,优化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J].职业教育(中旬
刊),2017,16(10):78-80.
[3]吴长海.中职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J].江苏教育,2016(04):78-7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
学中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FJJK18-752)研究成果]
周婉慧,福建省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