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集训16—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学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必考题集训16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A. 积极向上的心态
B. 心情愉快
C. 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强健的体魄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规范的是()
A. 闻气味
B. 测定液体pH值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3.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观察当地人们居住的房子,会发现房子的大门、阳台和主卧室一般朝(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4.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5.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 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6.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 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8.下列物体是使用塑料制成的是( )
A. 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B. 用麻类千维制作毛绒玩具
C. 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D. 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9.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中都会含有的物质是()。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尿素④水⑤无机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立竿见影
B. 水中倒影
C. 杯弓蛇影
D. 海市蜃楼
11.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家庭里用电器正在工作,如果再接入更多用电器,则家庭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B. 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可能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
C. 安装熔丝时,应尽可能选择额定电流大的熔丝
D. 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
13.下列物质的一步转化过程不符合A B→C的是( )
A. CO CO2→CaCO3
B. CO2C16H12O6→H2O
C. O2H2O+H2
D. H2O O2→FeO
14.把炭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2g,向此剩余固体中加入200g稀硫酸,稀硫酸恰好被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渣呈红色。

同时将反应所得的气体全部通人含溶质37g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25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气体的质量可能是11克或33克
B. 滤渣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32克或96克
C. 参与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可能是40克或120克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可能是38.4克或115.2克
15.“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如图所示是小江同学搭建的迷你版塔吊。

OB是竖直支架,ED是水平臂,OE段叫平衡臂,E端装有配重体,OD段叫吊臂,C处装有滑轮,可以在OD间移动。

已知OE=50cm,OC=60cm,CD=90cm,AP=BP=10cm,若在C点用此塔吊能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1800g,当滑轮移到D点时能够安全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不计“水平臂”和滑轮重力)
A. 642.8g
B. 720g
C. 787.5g
D. 860g
16.2011年11月21日,科研人员从“神州八号”返回舱中取出完成太空之旅的8瓶番茄植株,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1)番茄植株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将这些番茄产生的种子进行培育,得到的植株与原植株在某些性状上有所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
17.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像相距5 m。

现医院按上图所示检查小科视力,让小科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

已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像的距离是________米。

18.用塑料尺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

(1)每次你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________。

(2)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________。

19.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
(1)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

②导管b的作用是________。

(2)按图2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塑料制造厂所用注塑机,从塑料颗粒到塑料盆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这里利用了________态物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在塑料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钢模的温度会________,说明这个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热;由于塑料是非晶体,所以,进入钢模后塑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a/b).
参考答案
1. B
解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学生要识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 D
解析:A、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B、根据测定溶液pH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A、闻药品气味时要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将鼻子凑到瓶口闻,不符合题意;
B、测定溶液pH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药品时蔽塞要倒放,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 B
解析:(1)居住的房子一般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建造时考虑使大门、阳台和主卧室朝太阳光照射来的方向;
(2)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的现象,正午太阳始终在南面,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的现象,正午太阳始终在南面。

所以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人们居住的房子为了有充足的光照大门、阳台和主卧室一般朝南,B选项正确。

故选B
4. C
解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选C。

分析:区分“垂直”与“竖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的是重力的方向。

5. C
解析:结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分析。

解答:A、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面,即也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球仪本身就是地球的模型,不能用来证明地球的形状,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中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 A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B、学生听到教师讲课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传到耳朵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土电话之间有一根拉紧的线,声音的传播靠的就是这条线,土电话证明了固体能传播声音.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中没有介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A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然后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质量变化,最后作比即可;(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3)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根据(1)中的结果判断。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4g+26g+3g+5g=2g+x+3g+36g,解得:x=7g,故D正确不合题意;
那么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g-2g):(26g-7g)=12:19,故A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前后,物质丙的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它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甲和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那么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丁,因此丁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为化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解析: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解答:A.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主要成分是金属,故A不合题意;
B.用麻类纤维制作毛绒玩具,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故B不合题意;
C.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主要成分是钢铁,故C不合题意;
D.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主要成分是塑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C
解答:选C。

血浆中主要成分是水,还有部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废物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可见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尿素和无机盐。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液的形成;了解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

10. A
解答: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选项A符合题意;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选项B不合题意;杯弓蛇影是弓的光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到,所以说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选项C不合题意;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A。

分析:能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11. A
解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
(1)温度计不要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2)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3)要等到温度计的示数温度后再读;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解答:A.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没,没有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A正确;
B.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器底部,故B错误;
C.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C错误;
D.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D错误。

12. C
解析:A、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家庭电路各用电器并联,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
B、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一、短路;二、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C、在选择保险丝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丝,应选择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用电器同时工作的总电流.
D、根据焦耳定律知: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热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解答:解:A、家庭电路各用电器并联,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故A正确.
B、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B正确.
C、安装熔丝时,如果选择额定电流过大的熔丝,将起不到保险作用.故C错误.
D、根据焦耳定律知,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故D正确.
故选:
C.13. D
解析:根据所给各组内物质的性质判断其转化是否可行分析。

解答:A、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生成C16H12O6,C16H12O6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与氢气反应可生成水,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氧气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D、水和氧气可相互转化,但氧气不能转化氧化亚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 D
解析:根据CO2+Ca(OH)2=CaCO3↓+H2O ②CO2+CaCO3 + H2O =Ca(HCO3)2两种情况先判断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二氧化碳质量代入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判断。

解答:①CO2+Ca(OH)2=CaCO3↓+H2O ②CO2+CaCO3 + H2O =Ca(HCO3)2,根据①可知,37gCa(OH)2所能生成的最大量沉淀为37g×CaCO3/Ca(OH)2 =50g;可是实际上只有25g,因此分情况讨论:
⑴假如CO2不足,设CO2质量m
CO2+Ca(OH)2 =CaCO3↓ +H2O
44 100
m 25g
44 : m=100:25 g,解得m=11g
⑵假如CO2过量,设参加①的CO2质量x,参加② 的CO2质量y,已算得沉淀最大量为50g,现在只有25g,说明有50-25=25g在②中被反应掉
CaCO3 +CO2 + H2O=Ca( HCO3 )2
100 44
25g y
100 : 25g=44 : y,解得y=11g
CO2+Ca(OH)2 =CaCO3↓+H2O
44 74
x 37g
44 : x=74 : 37g,解得x=22g
因此CO2质量为11+22=33g
而最初的反应是C+2CuO Cu+CO2↑
⑴假如生成CO2质量11g,设生成Cu质量a,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m
C+2CuO=2Cu+CO2↑
160 128 44
m a 11g
128 : a=44 : 11g,解得a =32g,160:44=m:11g,解得m=40g
⑵假如生成CO2质量33g,设生成Cu质量b,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n
C+2CuO 2Cu+CO2↑
160 128 44
n b 33g
128 : b=44 : 33g,解得b=96g,160:44=n:33g,解得n=120g
剩余氧化铜的质量为112-96=16g或112-32=80g
设硫酸的质量为z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g z
80g
80:98=16g:z或80:98=80g:z
z=19.6g z=98g;
故答案为:D。

15. A
解析:当重物在C处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E端配重体的质量。

当重物在D点时,再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重物的最大质量。

解答:若在C点用此塔吊能起吊重物的最大质量是1800g,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配×(OE+PB)=G C×(OC-PB),
即:m配g×(OE+PB)=m C g×(OC-PB),
m配×(OE+PB)=m C×(OC-PB),
m配×(50cm+10cm)=1800g×(60cm-10cm),
解得:m配=1500g。

当滑轮移到D点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配×(OE+PB)=G D×(OD-BF),
即:m配g×(OE+PB)=m D g×(OD-BF),
m配×(OE+PB)=m D×(OD-BF),
代入数据可得:1500g×(50cm+10cm)=m D×(60cm+90cm-10cm),
解得:m D=642.85g。

故选A。

16. (1)细胞
(2)变异
解析:此题涉及生物的基本单位以及遗传变异等自然现象的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解:(1)、番茄是植物,植物体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器官,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体.植物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存储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将番茄的种子进行培育,得到的植株与原植株在某些性状上有所差异,我们把这种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相似的地方叫遗传,遗传和变异都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故答案为:(1)细胞(2)变异
17. 6
解析:人和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而人到镜子的距离是2m,用人和视力表像的距离减去人到镜子的距离就是视力表像到镜子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因此将求出的距离乘以2即可。

解答: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5m-2m=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即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那么视力表离它的像的距离是:3m×2=6m。

故答案为:6
18. (1)不一样
(2)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尖
解析:观察和实验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解答:(1)不一样。

用塑料尺以较慢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时,此时的音调较低;用塑料尺以较快的速度在木梳的齿上划过时,此时的音调较高。

(2)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木梳的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此时听到的声音越尖。

故答案为:(1)不一样;(2)塑料尺划过的速度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尖
19. (1)铁;使仪器a、c内压强相等,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流下
(2)Fe3O4
解析:(1)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在黑色物中只有铁粉和硫酸能够反应得到氢气。

(2)一氧化碳点燃时易发生爆炸解
解答:(1)①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在黑色物中只有铁粉和硫酸能够反应得到氢气气体,则黑色粉末中含有铁,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②导管b的作用是使仪器a、c内压强相等,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流下
(2)①一氧化碳点燃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排净装置內的空气,所以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②2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只有Fe3O4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黑色粉末中含有Fe3O4。

答案:(1)①Fe;② 使仪器a、c内压强相等,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流下;(2)Fe3O4
20. 熔化;凝固;液;升高;放;b
解析: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要吸收热量;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1)物塑料颗粒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后的塑料液体变成固态的塑料盆是凝固,这里利用了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在塑料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钢模的温度会升高,说明凝固过程
要放热.(2)由于塑料是非晶体,进入钢模后塑料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要放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该是图中的b.
故答案为:熔化;凝固;液;升高;放;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