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要有广度,能由此与彼,力求全面系统。
又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做到点面结合。
现实生活是五光十色,浩瀚无边的。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各种各样的情景,而且交织在一起,以自然状态而存在。
事物的矛盾又有着各个
方面,而人和事又脱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所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可以
说是无限宽广和浩如烟海。
以环境为例,也是无限的,有杏花、春雨、
江南,也有骏马、西风、塞北,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此处有喧嚣的闹
市,那里是僻静的小巷,此时为万籁俱寂,一会儿又鸡鸣犬吠……凡此
种种,是谁也说不穷尽的。
然而写起文章来,仿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什么都可能用得上,所以,这就要求观察要有广度,要扩大视野。
老舍在《多练根本功》中提到:“要想把
小说,剧本等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整的事做
起。
〞其实,这正说明观察要全面,首先学会整体观察,如果没有对事
物的全面把握,作者便不可能高屋建瓴地了解与认识各个构成局部的价
值。
老舍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找到它
的‘底’,因为做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想到它的‘底’!不知
全貌,不会概括。
〞对事物的观察必须是‘全’而‘活’的,即在空间
上必须观察具体,在时间方面也必须了解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
然而,没有对事物各组成局部的正确,深刻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事物的全部。
正如老舍所说:“知道全海,再写一岛,〞观察时对客观事物
的把握既要有“面〞的了解,又要有点的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既见森
林,又见树木。
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就是面的观察,后两句那么是点观察。
诗人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观察方法,茅盾有一句话:“表现在我们笔
下的,只是现实的一局部,然后没有理解全面,那你对于这一局部也不
会真正认识透彻〞。
总之,扩大视野,由此与彼。
把事物的整体和局部
结合起来观察,我们才能看得全面而又深刻。
二,观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
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
世界的纷繁复杂,观察对象的无穷无尽,变幻多姿。
我们不可能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寻根究底,这要求我们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
〞我们
要善于观察那些能代表整体,反映本质的细枝末节。
一个事件总是由许
许多多主要情节组成,一个人也有所谓大节,我们要了解某个人或某件
事,当然要先看这些大节。
但一个人或一件事,总也有许多细枝末节,
它们往往能代表、反映整体,透露事物的本质,也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
我们观察时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观察不能浮光掠影,一定要
入“目〞三分,锐意搜寻,在常人难以发觉的微小差异和变化中去观察
生活。
生活中是如此,以写作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更得注意这一点,因为文章如果缺乏应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就不会饱满,就会生活气息不浓厚,就会显得
干巴和苍白,不能充分地再现生活。
所以,我们观察生活时,且不可轻
易放过看来是细小的事,无论巨细,都应观察入微,深入讲究,我们应
该从细微中发现题材,文学作品反映社会、人生,有如《清明上河图》
的长篇巨作《红楼梦》,也有写一瞬一隅的短小篇什《一件小事》,但
不管长篇或短篇,皆如燕子衔泥垒窝一样,由一点一滴的细微的材料组
成。
王蒙说:“从一些细微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
所谓“见微知著〞乃依恃于观察的细腻。
杜甫诗句“芹泥随燕嘴,蕊粉
上蜂须。
〞诗人能看见燕嘴上的芹泥,蜂须上沾带的蕊粉,可见这是何
等细致的观察。
朱自清要求“剥开来细细看,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
之细都不轻易放过。
‘唯有如此’,才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
观察的仔细,其意义不仅在于能给作品积累细节材料,而且能使人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一点,开掘出生活中有价值的一面,写出成功的作品。
王维的《登终南山》诗中有两句写道“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真切地写出了作者登山时的观察发现。
终南山一片白云萦绕,上山如破云而入,俨然
没有来路,可是低头一看,青色的云气又仿佛没有,虚幻神奇之境,看
似神秘,其实是真实的。
观察所见,写出这一景,便是传世的佳作。
又
如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两句写得那么美,粉
红色的荷花刚刚露蕾时,那么鲜嫩,那么羞涩,而一只蜻蜒就伫立在它
的花蕾上,与小荷融为一体,构成动静结合的意境,读了感到兴味盎然,
这不是诗人细心观察的发现和巧妙的表现吗?当福楼拜教莫泊桑观察
时,就要求,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的
守门人面前,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画出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的
姿态,用形象的手法描写出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外貌,要使我不会把
他们和其他的杂货商,其他的守门人混淆起来。
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
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其他五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
这正是针对观察能
力而言的,作为写作者,首先必须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
休的观察者。
三,充分运用“比拟式〞的观察方法。
气象万千,斑驳复杂的自然界是一幅博大精深,广袤无边的神奇画卷。
细心的,有眼力的艺术家、作家总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什么,成为自己笔下的佳
作。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错综复杂,头绪纷繁,当它们以自然状态存在于社会中,却并不是仓库一样,分门别类,有条不紊。
我们如何理出其头绪,得到
自己想要的东西呢?也就是把握其特点呢?俗话说得好:“有比拟才有
鉴别。
〞有比拟我们才能发现各自的特点。
鲁迅先生以“以一斑而知全
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来概括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
但这“一斑〞、
“一目〞却得之不易,它必须准确地提醒事物的特点和涵,方能让“略
知全豹〞到达作者“尽传精神〞的目的。
所以,扩大视野,准确细微的
观察的更高要求那么是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
这样,写作可能会成功一
半。
世界上的事物林林总总,变幻多姿,各以其独特面貌相区别,同是雨,大雨、小雨、梅雨、疾雨、暴雨、雷阵雨、早晨的雨,午后雨,各有各的情态。
就人物来说,更是“人心不同,各如其貌。
〞观察的重要一环就是异中
求同,同中求异。
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进展比拟观察,他以眼前经过
的一辆牛车为题,让莫泊桑写出不同的散文来,当莫泊桑感到为难时,
他就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
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
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对这些细节细致加以观察,
就是写出一百篇散文也不难。
正如朱自清所说:“观察要注意镏铢之别,
淄绳之辩。
〞仔细咀嚼福楼拜和朱自清的这些话,我们领悟到他们教导
作家观察要善于捕捉事物间的不同点,这种不同点就是特点。
而这种不
同点的发现,除了专注,细微的观察外,还必须充分运用“比拟式〞的
观察方法,《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雪芹通过姥姥进大观园参加一次
家宴,在吃饭时逗乐成心引起众人大笑,展现了不同人物从笑中透露出
的鲜明个性——
凤姐偏挑了一碗鸽蛋放在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老、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便鼓起腮帮子,
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
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
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
着凤姐茶碗,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
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
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
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
这一段精彩的描写,主要是通过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笑。
衬托了宴席的欢乐气氛,也把各个人的性格出神
入化地表现出来了。
一个笑的场面,雪芹没有轻易放过,只写一句“大
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而是通过细微的观察比拟,写出不同的笑状、
笑貌、笑声,使得人物性格迥异,各具风采。
除人之外,对自然界和动植物何尝不需要这种“比拟式〞的观点,这不仅能凸现具特点,同对也是使文章有特色、有厚度、有深度的“决窍〞。
例如,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写北国的秋天,但作者并没有将笔墨集中于此,
而是时常掺入南方的秋天来加以衬托比拟,就更凸现出北国之秋的清、
静、悲凉。
变换角度,不仅因为视觉的新颖给人容的新鲜感,而且由于角度的巧妙,也使文章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如同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一样“四两拔千
斤,〞使复杂难写的文章举重假设轻。
因此,从某种意义可以说,写作
的艺术就是角度选择的艺术。
五,去伪存真,由表与里。
我们论述了如何通过细致的比拟,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
然而,在事物的形形式式的特征里,有些是表象、假象。
我们如果不去伪存真,由表与里。
我
们甚至会被事物纷繁芜杂的特殊性误导。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以说,
我们分析事物,捕捉事物的特点,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更真实,更
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
不但要观察各种表象,体验各种情景,还要透过
现象,分析研究它们的本质意义。
这时,愈站得高,看得深,就愈会把
握住客观事物,深刻理解客观事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见到一位镶着
一只假眼的富翁,那位富翁非常希望别人夸他的眼睛是真的,于是成心
问马克·吐温:“先生,你看我哪一只眼睛是真的?〞马克·吐温成心指
着那只假的说:“这只。
〞“为什么?〞“因为只有在这一只里才有一
点善良的目光。
〞马克·吐温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的本质。
通过以上论述,对于提高观察能力,相信我们已有清楚了解,概括地说,就是在观察者有良好兴趣习惯和丰富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在观察过程中,放宽
视野,仔细观察比拟,把握其本质,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和不懈努力,我
们就一定能造就出良好的观察能力。
观察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是猎取生活场景,自然景观,从而获得写作材料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在写文章之前,无论写记叙文、说
明文还是议论文都要先确定表达事物、说明对象或根本论点,而这些都
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事物和人的行为举止的观察;如果
没有这些,我们就没方法开场作文。
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说:“对
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无论任何作品和文章,
作者要描述、说明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格、特征等,都必须以观
察作为根底,因此,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
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
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精神风貌
和深化文章主题效劳, 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
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完毕语:
一个人的生命是不能用物理年龄来计算的,他的记忆长度才是他生命的长度,而人能记忆起来的总是生命中的种种细节,你活了这一天,你活了这一
生,能记起多少细节呢?一句话,记忆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和生
命的质量。
让我们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与书写,使自己的作文充盈着:浪漫与
激情,理想与憧憬,理智与宽容,爱与温暖,尊严与高度
样为细节描写“立纲〞
观察找“动情点〞〔细节〕合理的想象细描: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景物锤炼语言:用词准确、形象;巧用修饰语;妙用修辞
白描犁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防止浮夸,要求简练。
但这是很难的。
能几笔画出一个人,是要有经历的画家才行。
在初学画的时候,一定是擦了再画,画了再擦,不知经过多少次练习,然后才能一笔是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