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考试卷提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河西区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考试卷提分版
填空题 (16分)
按要求写词语。

(1)海洋(两个字的部首相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隐隐约约(A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闪闪发光(AABC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红似火(含比喻词)_____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照样子,写词语。

许许多多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喜洋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gē da shēn yín qí zhì chóu yuàn
( ) ( )( ) ( )
照样子,填一填。

例:一(只)海鸥 (明亮)的眼睛 (露)肚皮
一( )帆船 ( )的风光 ( )衣裳
一( )垂柳 ( )的动物 ( )大象
选择题 (10分)
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处罚处分处理到处
B.中毒中弹猜中中暑
C.分担担心担子扁担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面对美国政府的重重打压,华为迎难而上,勇毅前行。

B.见非洲人吃蚂蚁,我们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C.这伙敌军是临时组织的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D.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干涸(hé)狡黠(xiá)憧憬(chōnɡ)嫦娥奔月(bēn)
B.鸿鹄(hào)梗概(ɡěnɡ)桎梏(ɡào)弄巧成拙(zhuō)
C.嫉妒(jì)恐吓(hè)编辑(jí)心宽体胖(pán)
D.漩涡(xuàn)教诲(huǐ)矜持(jīnɡ)不可估量(lianɡ)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春天到了,金桂飘香,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

B.小洁同学真是胆小,老师叫她发言,她就面红耳赤的。

C.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兴冲冲地跑到操场上玩了起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写的那首诗的不足之处。

B.这个秋天的事情真多,忙都忙不过来,真是多事之秋。

C.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事情都讲清楚,免得大家心里有疙瘩。

D.老张做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总是犹豫不决。

诗词曲鉴赏 (30分)
甜甜推荐了一篇关于天窗的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各题。

高处的窗
草白
①小时候,住在木房子里,板窗一关,俨然一个深幽的洞穴。

屋外阳光煌煌、人声喧嚷,里面暗无天日。

当一间屋子没了光,一切言行举止也便失去参照和意义。

②那是小伙伴的家,我只去过一次,雨天的阁楼上,有光从天而降,像戏剧舞台上的追光。

抬头所见——屋顶之上镶着一块方形玻璃,雨水在高处的玻璃上流着,它们不会流进屋子里,光却能畅通无阻地进来,将各个角落注满。

③天窗是高处的眼睛,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也将月光和星光带给阁楼上的人。

如果是夏日午后一两点钟,光垂直落下,像雨帘,让屋里的一切流动起来。

有了光,阁楼上的灰尘便能在高高低低的光线中起舞;有了光,一间屋子便不再是屋,子,而成为梦境中的飞行器。

④自那以后,关于未来房子的梦想中便有了“天窗”的身影。

我不仅要在墙上开满大小不一的窗,还要有一条通往星空的秘道,我要“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我要“推窗问天色”“天窗送雪声”。

后来,读到顾城的诗句“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不禁汗颜。

我不应该只想着自己的房子,人世间但凡可称之为屋宅的东西,都应该被安上足够多的窗户,越多越好。

⑤我想要的窗由一面最普通的玻璃做成,甚至可以没有窗框、石膏线,剔除一切多余的装饰。

如果可能,我还想拥有一小面彩色玻璃,焕发出华丽光亮的红宝石色、典雅沉静的祖母绿色、矢车菊那样的蓝紫色以及向日葵般的明黄色。

我会将它镶嵌在某个透光的角落,一个高处、隐秘的空间,等待光线穿过。

我想象那样的时刻,辉煌、璀璨,如梦似幻,那是所有光线的前世今生。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2.(内容理解)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那以后,关于未来房子的梦想中便有了‘天窗’的身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句子赏析)有了光,阁楼上的灰尘便能在高高低低的光线中起舞。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小技巧
①抓住关键词语
②分析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情感)我会将它镶嵌在某个透光的角落,一个高处、隐秘的空间,等待光线穿过。

我想象那样的时刻,辉煌、璀璨,如梦似幻,那是所有光线的前世今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题作用)“高处的窗”是文章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_________________,其中“高处”一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________________,而且“高处的窗”也蕴含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的向往。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乌龟的秘密
①乌龟在水边草丛里散步时,碰到了狐狸,他急忙把头缩进壳里。

狐狸无从下嘴,只好扫兴而去。

树上的麻雀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赞叹说:“乌龟大哥,你这一招真棒!”
②“你别夸我了,其实我也有弱点。

”“是吗?”麻雀迷惑不解地问。

③乌龟谨慎地说:“我的头部最怕受到伤害。

虽然我的头缩进去了,但如果用树枝捅的话,我就死定了!不过,你要替我保守这个秘密呀!”
④麻雀是个多嘴多舌的家伙。

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乌鸦,一传十,十传百,连狐狸也知道乌龟的秘密啦!
⑤没多久,乌龟和狐狸又碰面了。

可这次乌龟的绝招失去了作用。

可怜的乌龟由于不能守住自己的秘密,成了狐狸的美餐。

1.乌龟的绝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龟的弱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是怎样知道乌龟的秘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乌龟最后成了狐狸的美餐,你觉得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30分)
阅读。

材料一:
不久前,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男孩走在前面,而一位可能是孩子奶奶的老人,躬着腰跟在后面。

老人的背上有一只书包。

照片下面配了一段文字:“孙子比奶奶要高出一头,书包却在奶奶佝偻的背上。

”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决定来一个“真相调查”。

连日来,记者在放学时间段走访了多所小学,发现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均有发生,尤其在低年级家长中更是普遍存在。

一名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和我们上学时相比,我觉得现在的书包好重。

如果因为书包的重量影响发育,就因小失大了。


为了更加精准了解书包重量,经过本人同意,记者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林的书包进行称重,测得重量约为6千克(下图)。

材料二:
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如果连续20分钟背重量占体重15%的书包,其脊椎便会矮缩6至8毫米,长期更会引致腰背痛、走路驼背、脊柱侧弯等,造成“长得慢,缩得快”的快速老化风险。

近几年来,身边有颈椎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已呈低龄化趋势,专家表示,伏案时间长、姿势不正确、书包重量大是加重孩子颈椎负担的“罪魁”。

材料三:
《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中规定:学生背负的书包总重量不应超过孩子体重的10%。

也就是说一个20千克的孩子,装了书本之后的书包最好不要重于2千克。

按照这个标准,某小学根据全校学生体重调研结果,整理出书包重量控制表(下表)。

年级学生平均体重书包重量控制
一24.0千克 2.5千克
二27.5千克 3.0千克
三30.6千克 3.0千克
四34.0千克 3.5千克
五38.3千克 4.0千克
六47.1千克 4.5千克
1.联系上下文,材料一中“佝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出现这么多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的现象,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越来越溺爱。

( )
(2)造成学生群体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
(3)小鹿体重35千克,书包抽测时,发现他的书包重最为3.2千克。

他的书包超重了。

( )
3.“双减”之后,班级决定开展“给书包减重、为身体减负”项目化活动。

(1)同学们讨论“书包减重”,你赞同小林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小林:书包里的东西虽然多,但是每一样都是有用的。

而且我的个子高,力气大,完全背得动书包。

我觉得不需要开展“给书包减重”活动。

到时候书包是“减肥”了,可是上课时的工具却没有带,还要叫家长送,反而给他们添麻烦。

我(赞同不赞同)小林的观点:
(2)一周后,班级开展了书包重量抽查活动。

经过称重,小林的书包还有5千克(见下图)。

但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减轻书包的重量了。

请用你的聪明才智帮他想办法。

语文与生活。

近年来,全国各地交警接连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头盔佩戴率稳步提升,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一:
材料二:当事故发生时,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可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

材料三:夏天戴头盔太热,怎么办?不少人都考虑戴半盔,因为相较全盔和四分之三盔而言,它体积小、重量轻、透气性能佳,较适合夏天戴。

不过,它的安全防护性却相对弱一些。

1.材料一中共展示了______种头盔类型;联系生活经验,我认为其中最能保护头部的是__________。

2.发生交通事故时,头盔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丽丽原本戴的是全盔,由于天气越来越热,她准备给自己换一个新头盔。

结合材料,你会建议她选择哪种头盔?请说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汉字探秘。

同学们在阅读与汉字相关的书籍时,对汉字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试题。

【材料一】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1899年,清代王懿荣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甲骨文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它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魏晋时期有了楷书。

它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更便于书写和认读。

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材料二】在汉字王国里,形声字是重要的一员。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 )
(2)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 )
(3)基本笔画已经形成,并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分水岭的字体是小篆。

( )
(4)材料一中提到了五种字体,其中通行最久,使用最广泛的是楷书。

( )
2.在下列汉字中,全部属于形声字的是()
A.闻放明B.刚休访C.铲剃疤
3.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我猜“窨(yìn)”字的意思和()有关。

A.音乐B.房屋C.说话
4.读懂左侧漫画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④。

俄而⑤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⑥?”兄子胡儿⑦曰:“撒盐空中
差可拟⑧。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⑨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太傅:晋朝的谢安。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儿女:子侄辈。

④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⑤俄而:不久,不一会
儿。

⑥何所似:像什么。

⑦胡儿: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

⑧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⑨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聚会)
B.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 (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
2.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C.俄而雪骤。

(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3.下列是对这篇文言文主题的概括,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