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2022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女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女性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1版(冯晓玲, 张婷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11版(冯晓玲, 张婷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急性期:
感染邪毒证
慢性期: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女性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女性盆腔炎(TCD-10编码:N73.902)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8)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
(9)血糖
(10)快速表抗+输血前筛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A125、免疫学检查、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急性期
感染邪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等。

慢性期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中成药:丹黄祛瘀胶囊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中成药:血府逐瘀片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

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2.中药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熏蒸治疗:根据各证型选择不同方药进行熏蒸治疗。

3.西医治疗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
①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少量输血。

③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④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⑤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

(2)抗感染治疗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感染药物,但通常需在实验室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即开始治疗。

因此,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

由于急性盆腔炎常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的混合感染,故常需联合应用抗菌药,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

抗感染治疗2-3日后,如疗效肯定,即使与药敏不符亦不必更换抗菌药。

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1)病情较轻、能耐受口服者,可选择:
①氧氟沙星400mg,每日2次,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用14天;
②头孢西丁钠2g,单次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1g,然后改为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14日;
③可选用其他抗菌药如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等。

2)病情较重者,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根据患者情况、药物
抗菌谱和配伍禁忌选择用药方案。

①青霉素每日320万-960万U,分3-4次静滴,可同时加用甲硝唑500mg静滴,每日2-3次;
②林可霉素600mg静注,每8-12小时1次,庆大霉素8万U,肌注或静滴,每8小时1次;
③环丙沙星200mg静滴,每12小时1次,加甲硝唑500mg静滴,每8小时一次;
④氨苄西林∕舒巴坦3g静注,每6小时1次,加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用14日;
⑤头孢菌素族抗生素:如头孢西丁钠1-2g静滴,每6小时1次;或头孢替坦二钠1-2g静注,每12小时1次。

若考虑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加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用14日;或加服阿奇霉素500mg,每日1次,连用3日;
⑥亦可根据病情选择其他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

手术指征为:
1)药物治疗无效: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 48-72小时,患者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盆腔包块增大者。

2)脓肿持续存在: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经2-3周炎症控制已使包块局限化。

3)脓肿破裂:应在给予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立即剖腹探查。

手术原则以清除病灶为主。

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若盆腔脓肿位置较低,可考虑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

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综合考虑,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反复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极度衰弱重症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情况决定。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

5.妇科基础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抗生素进行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炎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女性盆腔炎的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