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企双向流动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校企双向流动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1.建设目标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围绕学校“双高”建设总体目标,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氛围,创新体制机制,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标准,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增加专任教师总量,使生师比更趋合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引进高层次人才、能工巧匠,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实施“双师双能”教师培育工程,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队伍质量,培养教师国际化视野;分层次培育双师型教学名师和创新教学团队;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良性的用人导向,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撑;把好教师准入关,拓宽教师资源渠道,聘任兼职教师,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建设思路
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势,以满足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引育并重、分层培育、多元评价”的原则,创新激励机制,坚持校企融合,共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利用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学名师培训工程,培养一批符合学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专业群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高端人才引领、存量师资激活、新生力量增效、兼职教师添色的师资队伍新格局。
3.建设举措
3.1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办公室,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培养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评、监督及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培养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修订教师培训相关制度,推动“职前”教师基本能力培养,重点提升职业教育认知水平、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等教师基本能力,达到高校教师准入水平。
对在职教师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坚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岗
位聘用、职称评审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2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专业群领军人才
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新技术研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境外进修学习等,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建设使各专业群核心领域的师资布局达到均衡,专业群内各主干学科师资队伍规模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前列;逐年扩大师资规模,力争2022年全校教师总量能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培养聘用专业群带头人30名, 8个专业群引进高层次人才8名。
实施企业能工巧匠柔性引进计划,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姿态,从行业企业中柔性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精湛专业技能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建立行业企业骨干人才信息库。
聘请“全国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以及有其他技艺特长的企业技术人才担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
引进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20名。
3.3建立分层分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创建教师发展中心,健全教师培养服务体系;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开展“双师双能”教师培养与管理,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校企共建45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切实增强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师资队伍“双师”素质攻坚,研制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明确双师型教师素养要求;聚焦“1+X”证书制度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分层分类实施专业带头人提升工程、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国际化提升工程、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和兼职教师提升工程等“六项提升工程”;实施“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围绕专业群重点研究领域,分层次培育国家、省级、院级教学创新团队。
3.4建立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库
优化学院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开展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开展专家(技师)进校园活动,设立“产业教授”岗位,吸引企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来校任教。
到2022 年,建成一个稳定在100人规模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课授课课时比例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