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联考试卷语文(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联考试卷语文
2014年3月
第一部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碧波万顷.(qǐng),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千岛湖因此成了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B.“限购”、“地王”、“史上最强调控”……在这些火爆一时的词条背后,是政策的轮翻调整,是市场的变换莫测,是中国房地产久治不愈的痼疾.(jī)。

C.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感谢信,盛赞埃及局势聚紧时中央政府包机撤侨是史无前列的完美安排,称这是香港人的福祉.(chǐ)。

D.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洗具”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迅速窜红,逐渐被赋予.(yù)了深邃的预意,频繁用于一些社会和文化事件中。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
....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B.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
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

C.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
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
......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索契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队员们不孚众望
....,在“我能行,中国赢”的激励下,顶住了压力,再次创造了佳绩。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和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征稿启事
《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①热诚欢迎海内外著名人士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②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及文章,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二)③撰写格式必须执行本刊的编排规范。

规范详见《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文稿。

(三)来稿三个月未被录用,④有权对稿件另行处理。

鉴于人力所限,本刊一般不予退稿,烦请作者自留底稿。

承蒙国内外作者的热心支持,本刊得以不断发展,于此谨致谢忱。

《一峰书院哲学学报》编辑部
2014年1月14日
A.①处“著名人士”用语不当,可改为“各位学者”。

B.②处“论著”与“文章”语意重复,删去“文章”。

C.③处“必须”用语生硬,可改为“请严格”“请”。

D.④处表达准确,不用修改。

4.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

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昌黎先生、青莲居士、香山居士、白石道人、王临川、已斋叟依次指的是韩愈、白居易、李白、姜夔、王安石、关汉卿。

B.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

古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C.由“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叶圣陶的《倪焕之》、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小说。

D.雨果,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文学的代表。

共出版了26部诗集,12个剧本,20部小说,21部理论著作。

最著名的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盂。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

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才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给……吃
C.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D.竟.死不敢为非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衣以.文绣尽忠为廉以.治楚
B.请为.大王六畜葬之臣请以雕玉为.棺
C.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乃.召孙叔敖子
D.若无远有所之.庄王许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解释,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

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

B.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

C.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

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

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

D.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食物都不足以为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

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辞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录求帮助。

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
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小题5】本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列传”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史记》中的其他文章,如《陈涉世家》、《鸿门宴》、《游侠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看法。

(200字)(12分)
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竟死不敢为非”意思是“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
一”的特点。

然后结合具体文章中的具体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首先指出司马迁对某个人物具有怎么样的情感,然后,阐明司马迁是如何把自己对人物的这种情感,寓于客观事实叙述之中表达出来的,也就是借助哪些具体的事件,表达出司马迁什么样的情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文言文译文】
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

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

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

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

”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

出外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

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

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

唉,清官又哪能做呢?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5分)
宰予字子我。

利口辩辞。

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於汝安乎?”曰:“安。

”“汝安则为之。

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心。

”“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吧。

君子守孝期间,吃饭没味道,听音乐不感到快乐,所以才不
这样做。

”宰予起身走出去后,孔子说:“宰予这个人真没有仁爱之心呀。

儿女出生后,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

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嫦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D.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小题2】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结合全词说明原因。

(4分)
【小题3】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
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

这样写就把自己思
洁白迷蒙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

也就是说,雪与杨花互喻,既有表情上的深度,又有形象上的美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点明诗词的特别之处,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其实是写自己的不归之感,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这首词有点特别。

王文诰《苏诗总案》卷十一对此词作了说明:“甲寅(熙宁七年)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

公(苏轼)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镇名,在杭州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

”这就是说,此词是作者有感于行役之苦而怀恋杭州及其家小而作,可是他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
他的思归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默写(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分)
①日星隐曜,;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③中国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其中不少成了千古名句。

如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李白《梦游天姥咏留别》中有“云青青兮欲雨,”之句;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
飞,”之句。

④《兰亭集序》第四自然段以“,”,批评当前士大夫,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⑤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故垒西边,
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 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宇宙无穷极的能量,因为有了秩序,我们才能看到银河的运转、星汉的灿烂。

那失序的星辰,燃烧着、挟持着陨石和尘沙,在大穹拖着光亮的尾巴,消逝到永夜的黑暗中去。


宙,即时空,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同样是人类理性之源,甚至它便是理性本身。

人类的悟性,那不待逻辑、实证的睿智,正是冥冥中理性的启示。

当它体现了宇宙的秩序时,这睿智便具有了不朽的生命,瓜瓞绵绵、不绝如缕地从远古延伸到今天。

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由“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知北游》)的自在之物——理性之源所使然。

人类对它的了解甚微,我们除了表示敬畏与虔诚而外,根本无力改变宇宙的大规律。

对天地之大美,我们能够奉上的也只是无限的赞叹。

③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

当人文未开时,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状态,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

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的一切过错在于违拗宇宙的大智慧。

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④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以为万有乃永恒理念的临摹品,艺术则应为临摹品之临摹品。

这种观念不只为新潮、前卫的艺术家们拒绝,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嘲讽,甚至连古典主义大师都以为柏拉图不免有冬烘先生之嫌。

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在参选先贤妙论时,不要胶柱鼓瑟、作茧自缚,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的。

它不会抑制你独特的创造力,也不会束缚你心灵自由的张力,相反,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合天地大美的作品。

⑤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美学的大限——秩序。

一切失序的,便是毁灭着的如彗星、凋谢着的如残荷、死亡着的如骸骨。

艺术家有时也表现残荷之类,那是对秩序的怀恋,包含着蓄芳待来年的企盼。

⑥然而,倘有艺术家一定要与秩序为仇寇,以脏乱怪丑为追逐,则自古有逐臭之夫、舐痔之徒,有怪力乱神之辈。

那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⑦秩序的标志是纯粹、明确、简捷。

如狄拉克之物理学公式、如开普勒之天体学阐释、如八大山人水墨画之美奂,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范。

这儿是“天人本无二”的至高境界,人类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种回归,返璞归真,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

⑧“我就是上帝”,毕加索,你不觉得有些出语不逊吗?
【小题1】下列有关“秩序”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银河运转,星汉灿烂,四时更嬗,万物枯荣,皆因有序。

B.脏乱怪丑的存在,是合理的秩序,尽管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C.秩序是宇宙、社会、艺术等一切大美之所在。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也是人类睿智的回归。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宇宙是理性之源。

当人类顺应宇宙的秩序并竭力表现自身时,人类便成了秩序。

B.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C.先贤妙论使后人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创造出大美的作品。

D.残荷是失序的东西,它不是美之所在,艺术家表现它,是为了怀念和期盼秩序。

【小题3】作者为什么认为毕加索“有些语出不逊”?请结合本文观点加以阐述。

(3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散戏
张爱玲
①闭幕后的舞台突然小了一圈。

在暗黄的灯光里,只有一面可以看看的桌椅橱柜显得异常简陋。

演员都忙着卸妆去了,南宫姬手扶着纸糊的门,单只地在台上逗留了一会。

②刚才她真不错,她自己有数。

门开着,射进落日的红光。

她伸手在太阳里,细瘦的小红手,手指头燃烧起来像迷离的火苗。

在那一刹那她是女先知,指出了路。

她身上的长衣是谨严的灰色,可是大襟上有个纽扣没扣上,翻过来,露出大红里子,里面看不见的地方也像在那里火腾腾烧着,说:“我们这就出去——立刻!”
③此外还说了许多别的,说的是些什么,全然没有关系。

普通在一出戏里,男女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会面了的时候,剧作者想让他们讲两句适当的话,总感到非常困难,结果还是说到一只小白船,扯上了帆,漂到天边的美丽的岛上去,再不就说起受伤的金丝雀,较聪明的还可以说:“看哪!月亮出来了。

”于是两人便静静地看月亮,让伴奏的音乐来说明一切:南宫姬的好处就在这里——她能够说上许多毫无意义的话而等于没开口。

她的声音里有一种奇异的沉寂;她的手势里有一种从容的礼节。

因之,不论她演的是什么戏,都成了古装戏。

④出了戏院,夜深的街上,人还未散尽。

她雇到一辆黄包车,讨价四十元,她翻翻皮夹子,从家里出来得太匆忙,娘姨拦住她要钱,台灯的扑落坏了,得换一只。

因此皮夹里只剩下了三十元。

她便还价,给他三十。

⑤她真是个天才艺人,而且,虽说年纪大了几岁,在台上还是可以看看的。

娘姨知道家里的太太是怎样的一个人么?娘姨只知道她家比一般人家要乱一点,时常有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来,坐着不走,吃零嘴,作践房间,疯到深更半夜。

主人主母的随便与不懂事,大约算是学生派。

其他也没有什么与人不同之处。

⑥有时候南宫姬也觉得娘姨所看到的就是她的私生活的全部。

其他也没有什么了。

黄包车一路拉过去,长街上的天像无底的深沟,阴阳交界的一条沟,隔开了家和戏院。

头上高高挂着路灯,深口的铁罩子,灯罩里照得一片雪白,三节白的,白得耀眼。

黄包车上的人无声地滑过去,头上有路灯,一盏接一盏,无底的阴沟里浮起了阴间的月亮,一个又一个。

⑦是怎么一来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呢?南宫姬和她丈夫是恋爱结婚的,而且——是怎样的恋爱呀!两人都是献身剧运的热情的青年,为了爱,也自杀过,也恐吓过,说要走到辽远的,辽远的地方,一辈子不回来了,是怎样的炮烙似的话呀!是怎样的伤人的小动作,辛酸的,永恒的手势!至今还没有一个剧作者写过这样好的戏。

报纸上也纷纷议论他们的事,那是助威的锣鼓,中国的戏剧的传统里,锣鼓向来是打得太响,往往淹没了主角的大段唱词,但到底不失为热闹。

⑧现在结了婚上十年了,儿女都不小了,大家似乎忘了从前有过这样的事,尤其是她丈夫。

偶尔提醒他一下,自己也觉得难为情,仿佛近于无赖。

总之,她在台下是没有戏给人看了。

⑨黄包车夫说:“海格路到了。

”南宫姬道:“讲好的,静安寺路海格路。

”车夫道:“呵,静安寺路海格路!静安寺路海格路!加两钿罢!”南宫姬不耐烦,叫他停下来,把钱给了他,就自己走回家去。

⑩街上的店铺全都黑沉沉的,唯有一家新开的木器店,虽然拉上了铁栅栏,橱窗里还是灯火辉煌,两个伙计立在一张镜面油漆大床的两边,拉开了鹅黄锦缎绣花床罩,整顿里面的两只并排的枕头。

难得让人看见的一专门摆样的一张床,原来也有铺床叠被的时候。

⑪南宫姬在玻璃窗外立了一会,然后继续往前走,很有点掉眼泪的意思,可是已经到家了。

一九四四年九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已经散戏,在演员们卸妆的时候,南宫姬悄悄地走上舞台,逗留了一会,圆一圆自己演戏的梦,她做的动作有:手扶纸糊的门,又伸手在太阳里。

B.在舞台上,南宫姬进入了角色的表演状态,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们这就出去——立刻”等许多台词,之后她才走出戏院,走到街上。

C.也许南宫姬已过了自己辉煌的舞台岁月,但她仍是个天才艺人,舞台形象还是有光彩的,她的声音和手势都有其特点。

D.南宫姬的爱情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而如今却生活得平平淡淡,有时候回忆起过去,提醒
丈夫一下当初的情形,自己也觉得难为情。

E.在黄包车夫眼里南宫姬就是一个普通的客人,能宰一下就宰一下,于是就让她在未到目的地的时候下了车,这也从侧面说明她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名气。

【小题2】小说的第二段反复写到“火”(“火苗”“火腾腾烧着”),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3】南宫姬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4】小说最后写南宫姬“很有点掉眼泪的意思”,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请分析她为什么会这样。

(5分)
她感慨不已的。

④她是个天才艺人,但现在只能是“在台上还是可以看看的”,人生仿佛也到了“散戏的地步,这不免让人伤感;且英雄失路,美人迟暮本来就是让人唏嘘哀伤的事,她现在毕竟“年纪大了几岁”。

(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解析】
【小题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