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竹》课件 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精粹深刻的艺术见解
鄭 燮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必寻常翰墨 同,萧疏各有凌云意。 •我有胸中一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 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 理具足矣。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 成竹,其实是一个道理。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 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 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 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 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 乎哉?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竹子,凌霜敖雪,寒冬里孑然挺立,像忠 诚不贰的卫士守护家乡;它沐风栉雨,生 命力坚韧顽强,春夏秋冬四季常茂;它正 直、根固﹑质坚﹑潇洒挺拔,努力积极向 上。自古以来咏竹、赞竹的诗词骚赋层出 不穷,并在植物史上一直与松、梅齐名, 被尊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被誉 为“四君子”,从来就是节操﹑坚毅﹑刚 强的象征.,世人对竹类的喜爱和赞美亦 排在园林造景其他植物之上。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 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是也。秋冬之 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 用匀薄洁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 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 图画乎!
二、 卓而不群的傲岸风骨
鄭 燮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 节节干霄,有似乎君子豪气凌云,不 为俗屈。奇色青翠,其德劲节,其寿 历寒暑而不凋。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 开花,免撩蜂与蝶。 •不过数片叶,满纸浑是节。万物要 见根,非徒观半截。风雨不能摇,雪 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
板桥的竹画诗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成为历代骚人墨客笔下的传统 题材,中国文学艺术的漫漫长河中留下的竹画作品可谓 卷帙浩繁,数不胜数。郑燮的竹画师法自然,格调清新, 具有遗世独立的艺术神韵和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成为 后世难以企及的创作典范。 如果说郑燮的竹画作品是画苑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 珍珠,那么他的题画竹诗文则是文坛上一株株明艳亮丽 的奇葩。郑燮一生作画,其中画竹最多(有些作品虽以 兰、石、菊等并画,但画面的主体往往是竹),因而题 画竹诗文也就最丰。 我们从《郑板桥集》中收录的数百则题画诗文中采 撷题画竹诗文二十五则,并试图将其内容分为五类。
五、精粹深刻的艺术见解
鄭 燮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必寻常翰墨 同,萧疏各有凌云意。 •我有胸中一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 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 理具足矣。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 成竹,其实是一个道理。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 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 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 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机也。独画云 乎哉?
一、怡然自适的生活情态
鄭 燮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余少时读书真州之毛家桥,日在竹中闲步。潮 去则湿泥软沙,潮来则溶溶漾漾,水浅沙明, 绿荫澄鲜可爱。时有 鱼数十头,自池中溢出, 游戏于竹根短草之间,与余乐也。 •竹是新栽石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一窗风雨 三更月,相伴幽认坐小斋。 •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 藤踏上,满身凉露一天星。
谈到竹文化,有个不可不说的人物。在历代文人画士 之中,爱竹的有如满天星斗,竹诗竹画也多如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 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 风。”这是他的一首著名的咏竹诗。郑板桥的竹诗竹 画,无一不是他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高尚情操的写 照,他以竹自况,以竹待人。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 以竹为伴,年轻时他对竹的痴迷程度曾一度到了废寝 忘食的地步,年老时无限感喟地说:“我为这竹君, 不知磨秃了多少毫锋,消损了多少精神啊!”他指竹作 诗,刻竹入画,咏竹言志,以竹传情。郑板桥画出了 竹的人格,竹也成就了郑板桥的声名,如今板桥虽死, 但其“竹魂”却宛如万古青山,与世长存。
鄭 燮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四、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此二竿可以为箫,可以为笛,必须找出孔 窍;然世间之物,与其有孔窍,不若没空 窍之为妙也。
•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 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 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虽然高下分浓淡,总是新篁得意时。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枝新篁侧挂梢。本事 同根同复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板 橋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板 橋 的 竹 畫 詩
板 橋 書 畫
板 橋 生 平
板桥书画
郑板桥既是一个工书法、善绘画的书 画家,同时又是一个精诗词、善文章的文 学家。他一生酷爱画竹、兰、菊、石等, 早在当时,他就因画兰竹而蜚声艺苑、闻 名遐尔。作为其画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题画诗文,也大多写得简短活泼, 意味隽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郑燮思想性 格的一般特点和文学创作的基本风貌。
•。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鄭 燮 題 畫 竹 詩 文 内 容 之 紬 繹
三、廉政爱民的坦白襟怀
•满目黄沙没奈何,山东只是吃馍馍。偶 然画到江南竹,便想春风燕笋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 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杜萧萧两袖寒;写 取一枝青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记得为官种竹枝,泰山脚下峰山陲。应 知尔日新篁发,定有清风忆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