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对外开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
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对外开放”这一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经济
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历程、格局以及如何提
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一课题,有助于学生了
解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
意识。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的经
济制度、市场经济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
意义可能认识还不够深入。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抽象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
动形象的案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格局。
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全球视野。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授法: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框架。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对外开放。
2、讲授新课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结合教材内容和相关案例,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国际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内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对外开放的历程
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几个重要阶段,如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过程。
对外开放的格局
利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解释每个方面的含义和特点,使学生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清晰的认识。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重点讲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如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
通过具体的企业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措施的实际应用。
3、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历程、格局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4、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5、布置作业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一地区对外开放的具体情况,并写一
篇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一些难点
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