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语文第二课堂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辟语文第二课堂的几点思考
作者:郭辉
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15期
所谓“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是,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容量大,并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所以,单靠有限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才能使课上的语文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的不足。
和语文一般课堂教学相比,语文第二课堂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语文课外活动的特殊作用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是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的。
于漪先生也认为:“抓住课内一小块,放弃课外一大块,那无疑是沙中建塔,底气极差,虽然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
”
一、开辟语文第二课堂的几种方式
(1)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水平,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的经验是“熟读胸中有本”。
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已证明,语文水平较好的同学,得益于多读是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大致步骤是:成立读书小组,选择好书,阅读、记笔记,讨论读书体会。
读书小组,或以团小组为单位,或自愿结成读书小组,便于互相启发、激励,便于互相交换好书,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选书,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阅读,根据中专生的学习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只读中、短篇作品(文章),只有寒、暑假才可以读长篇。
记笔记,教育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他们不仅记一些名言、警句,还要写一些心得体会文章,培养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讨论,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或小组选代表全班召开读书汇报会。
这样便于学生交流读书体会,以便语文知识、思想觉悟共同提高。
如此,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又陶冶了性情,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
(2)写作小组及其作文比赛。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课余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训练。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写作小组,开展各种写作活动。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每学期都开展作文比赛。
有时,各年级、各班同学普遍参加比赛,各班推选出较好的习作,最后全校统一评选出优秀习作,给予奖励,并进行展览。
如此推动了课余作文训练,学生普遍提高了写作能力。
(3)书法小组及其比赛。
主要目的是培养书写能力,进行美育。
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比赛,对成绩优秀的个人、小组给予奖励。
这样有力地配合了书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形成练字热潮。
(4)办手抄报及其比赛。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班级的手抄报各式各样,生动活泼,由学生自行撰稿、抄写、编排到美术设计。
这样既提高了情趣,又使大家受到了锻炼,最后将优秀的手抄报进行展览。
(5)演讲小组及其演讲、辩论比赛。
当今社会,口才越来越显得重要。
我们逐渐改变了只重视写不重视说的倾向,不仅在课前10分钟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还在语文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开展演讲、辩论活动。
学校组织演讲小组、定期开展演讲和辩论。
演讲、辩论的内容往往是社会热点问题。
学生对各种演讲活动和辩论会十分感兴趣,都愿参与,确实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每次活动后学生可以写一些活动体会,对语文第一课堂也有补充、配合作用。
(6)编课本剧。
先介绍一些戏剧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
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语文课本的文字和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然后,再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突出的文章),分组排演,组织一次全班的演出,评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通过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7)观赏、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
陶行知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这些活动打破了“鸟笼式”学校的狭小天地,让学生投入大自然和社会之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和性格的形成。
其活动形式主要有观赏书画展览、进行社会调查、瞻仰革命圣地、游历名胜古迹等。
二、开辟语文第二课堂的几个注意点
语文第二课堂不能只图快乐有趣,它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在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个性化原则、实践性原则、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第二课堂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勿越俎代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的难易程度,做一名鼓动者、引导者、设计者、协助者。
活动前,教师应帮助设计、谋划,看选题是否切合实际,能否引起关注共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方案应具有广泛性、适应性,能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防止唱独角戏。
活动中,教师随时把握活动进展情况,注意协调,促使
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特别是不能冷落那些性格内向,不愿抛头露面,或是能力较弱,既说不好又做不好的“板凳队员”。
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点评,让学生看到成绩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进行改进提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语文第二课堂必须使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切不可片面追求活动的趣味性,而忽略语文内容的学习,为搞活动而搞活动。
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使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课堂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协同运作,相辅相成。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努力开辟第二课堂,把学生放到一个空前宽松、活泼的社会大环境中加以熏陶。
(南通第一中学,南通崇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