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论经典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三论经典句子
第一篇:人生三论经典句子
1、放的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情能否放的下,人世间最说不清、到不明的就
是一个情字。
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
若是在情感方面放的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2、名声能否放的下。
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
其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多名看的很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为名累的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的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3、钱财能否放的下。
李白在将金酒诗中写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能在这方面放的下,那可称的上是非常潇洒的放
4、忧愁能否放的下。
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忧愁可以说是妨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
”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
如果能把忧愁放的下,那就可称的上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的确是一种幸福
5、爱情,只有相爱的两个人心心相印的沟通才是可取的;爱情只有相爱的每一方都从生命里
体验到自我才是可取的。
即使深爱对方,也要尊重自己。
6、在人的潜意识里,付出总是希望得到回报的,如果你放弃自我、一味地付出,那就势必
在内心深处想要得到更多。
这是一种补偿心理,也是动机的源头,你必须正视。
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我爱他多一些,当然会希望他更加爱我,难道不是这样吗?
7、得之幸之,失之命也。
8、真爱是无私地付出和给予:每一个人都梦想获得真爱,不管其身份、年龄如何,也不管
其阶层、地位贼样。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青春少年,还是家庭主妇,都是如此。
的确,真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使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使人们的心灵充满温情。
真爱,是成熟的爱,是耶稣所说的爱别人就像爱自己那样的爱。
当你真正爱一个人时,你所想到的不是对方能给你什么,而是你可以给他什么,你可以给他所需要的感情吗?你可以给他快乐和幸福吗?你可以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吗?只有这样的爱才是无私的真爱。
真爱是爱人口渴时递上的一杯水,真爱是出门时的一句叮咛
9、国人的劣根性是很严重的,但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人性中好的一面,某些劣根性是绝大多
数人都有共同的、严重的缺点,很多东西是人下意识的判断,是不能完完全全的被驱除掉的,这些所谓劣根性其实都是一个私在作怪。
在我看来,一个人有没有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劣根性,关键在于这个人的私欲的膨胀程度。
当一个人的私欲膨胀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不会考虑他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危害、给他自身增加的污点,也就是所谓的力令智昏。
而这却是由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决定的。
人的本性中都有很重要的私心,不是一时半世能够消灭的,也永远不可能消灭。
人性的好与坏的结合,一半是兽性,一半是人性,用鲁迅的话就是“羊样的兽,凶兽样的羊。
一个人人性的好坏,主要要看他的本质。
如果他的本质是好的,那么就可以原谅的,如果一个人的本质就是邪恶的,那么他就是不可救药的,当他做坏事后也许会为自己的行径感到些许愧疚,但当他面对下一个事情时,他照样还会那样不可择手段。
他偶尔做一次两次好事也不是出于做好事的用心,而是有所图,有目的。
10、有些人,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爱他们,到最后,都是错的。
爱需要用心呵护,但他必
须是你的妻子,否则,在小心翼翼的保护,也无法让这颗爱的种子开花结果。
11、有些人,我们把他留在回忆里,是为了要借他们来怀念当时的自己。
初恋总是让人
刻苦铭心、难以忘怀,是忘不了他,还是忘不了单纯、勇敢的自己。
12、家庭是两个人或更多人的事,爱情却是一个人的事。
不管你爱过几个人,不管你看
过几回烟花,爱情终究是自我追寻、自我认识和自我完成的慢慢长路。
13、你爱一个人的话,根本不会介意他的条件。
你的介意,不是说明你现实和势力。
而
是你爱他还不至于能够忘记他的学历。
大学毕业证书是一份很好的嫁妆,却不是一份很好的聘礼,学历比不上学问重要。
一旦有了嫌弃和介意,那只能证明你还没找到最好的。
14、淡泊着包容万象,谦谦为怀,与喜怒哀乐皆泰然处之,尝酸甜苦辣均受之如
15、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16、很多人在工作之余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电视前面,要不就是酗酒、豪赌,生活的很无奈。
这种人一定是把自己摆错了位置,他们可能想赚更多的钱,想爬的更高,或者有更多的欲望,由于不知道割舍,想要的太多,结果反而掉入痛苦的深渊。
17、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
18、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
说一个人行为举止轻率,就会招致罪过;衣饰相貌不整,就会招致羞辱。
19、看一个人外貌久了,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感情。
20、当你被困惑的时候,不要被你的经验、习惯所迷惑,你要勇敢地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去尝试,总有一个出口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察觉。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久而久之,人们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独特风格
的经验和习惯,在思维方法上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比较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模式,即思维定式。
这种建立在传统经验和习惯上的思维定式,对于处理和解决日常的例行性事务的确有一定的好处,往往能让人们少走些弯路。
但思维定式并非能够到处套用,在处理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思维定式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成为创新思维的绊脚石,阻碍人们向更高、更深、更宽广的未知领域开拓,束缚人们想象的翅膀。
所以,要做优秀的人,必须学会突破思维定式。
21、人性中有个重要弱点,就是贪幕虚荣,许多男人和女人都有虚荣心,一般来说,男人都渴望名声、炫耀能力,而女人更追求美貌、炫耀服饰。
二者表现在精神和物质上有所差别,女人虚荣多是在表面上,而男人的虚荣多是实质性的。
第二篇:论人生
论人生
人生已到中年,心里有很多感慨,也有所感悟,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也许真的不必太在意,人生本如梦,要学会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珍惜上帝赐予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一片阳光照耀的晴空,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许痛苦之后就是幸福。
没有人不想幸福快乐地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我们却经常不能左右幸福,因为痛苦烦恼总是不期而至,面对痛苦烦恼我们也许无法逃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善待自己。
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去珍惜,一生中总会有一个人让你笑得最甜,也总会有一个人让你痛得最深。
忘记一切,就是最好的善待自己,许多事情还是看淡的好,人生的过程不过就是失与得,看淡了也就轻松了,在一切看淡后我不知道我该看重什么?人非圣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如果真的忘不了,就默默地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藏到岁月的烟尘触及不到的地方……
活着有时真的很累,身不由已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
生活本身就有很多无奈,但生活也有
很多想不到的东西,是好也罢,坏也罢,总是让人有所期待,所
以我们都能活下去,人不能想的太多,偶尔往好的地方想想,为了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哪怕是实现不了的也要尽力一下,成也罢,败也罢,心里会舒服些。
还是换一种态度生活吧,把不高兴的统统抛开,人活着就那么短暂的数十载,凡人当然有烦恼啦,生活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无奈,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活中有时快乐,有时悲伤,这都是很正常的,要不为什么老天会创造出眼泪来呢?
人们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我们就往高处走吧,不要想太多伤感的事,什么事都往前看,并相信什么事都会过去的。
有人说,生活是一种享受;有人说,生活是一种无奈。
其实,生活有享受也有无奈,有欣慰也有困惑。
生活就象一枚青果,你含在嘴里慢慢品,细细嚼,便有诸多滋味在你舌尖蔓延,也甜,也酸,也苦,也涩。
漫漫旅途中,或许感到疲惫,也许有些沉重,但只要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就会觉得欣慰,就会充满自信。
好好的珍惜人生,尽情的拥抱生活,虽然辛苦,也会咀嚼出甘甜与芬芳的神韵!快乐从来不是永恒的,痛苦也只是个过程,没有谁能拒绝春天来临,没有谁能永远都做好梦,最终一句,快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要靠自己去找寻的,看淡一切,善待自己。
第三篇:论人生
“论人生”---作者:来致刚
从古至今论人生,是永无休止话题。
人生可比喻为男女形象三阶段;第一阶段看男是人,看女是人;第二阶段看男不是人,看女不是人;第三阶段看男是男,看女是女。
人初识世界,于幼儿时期,皆纯洁无瑕,眼见便是,可谓人生第一阶段,看男、女皆是人。
随年龄渐长,经世事渐多,人们思想复杂,是非黑白颠倒,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人们看男、女不再是人,对世界不再轻易相信,对人事愤恨不平、叹息忧愁、充满疑问,于是常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此入人生第二阶段;人生若停留此阶段,则会感觉家花不如野花香,闺房女不如红院妓,此沐浴却想那浴池净,
站这山却望那山高,欲壑难填永不满足,于是常哀声怨叹命苦。
其实,人要知足常乐,生命是短暂、有限的,哪能够去和永恒无限的宇宙相较量呢?人生苦短,只要活得快乐便行,何必追求过多,甚至摸不着边际的标准!许多人劳碌追求一生,心高气傲一世,最后走到人生终点,却发现尚未达到自已的理想、目标而抱憾终生,不知其人生大道耶!然而,有些人通过自已反修,专心立志做事,不与其计较得失,面对世间红尘俗事,姑且一笑置之,自有清风朗月,此已进入人生第三阶段,人们茅塞顿开,成为真正的智者,看男是男,看女是女,回归于自然。
因此,无论自已是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凄冷的风雨中,都可以让自已的生命闪耀出亮丽的光彩,完美于一生。
此阶段亦反应
第 1 頁,共 3 頁老年人退休后,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为谁辛苦?为谁累?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失去了诚信,而积累了财富,却牺牲了健康。
是故,整个人生是在得失中度过,人们在得到的过程中,其实也正在经历着失去。
当人们追求名人声誉或高贵权力的同时,可曾想过他们活得并不自由,身上有着沉重的压力与责任。
凡事须善尽心力,轻松自在随缘变化,努力又不执着条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生本是体验中成长,在目标设定后,过程的体验是至关重要,至于收获多少,无需计较,只求耕耘,莫问收获,这才是智者。
智者会意识到外在环境是变化无常,若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则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凡人对万物皆要看透开悟,“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真正做人处世。
看透的人,没有名利结果的包袱,反而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更易成功!开悟之人,追求过程中的成长!做事皆是自利、利他,乃至无我利他,不去执着结果就少生烦恼。
人生似海,有时宁静,有时动荡, 有潮起的期待, 有潮落的无奈,人类凭借着生命泉源,经由时间与现实生活的历练而体现。
由于每个人随着生活历练的不同而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解释,个人认为人生是由生命支配生活而构成,而生活的目的是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生命的意义是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为天地万物立正道德行,为天下百姓定精神立寄托,为过去圣贤传承道理,为万世后代子孙开启安宁和平的时代,此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而,人生的目的简言之是在继承上一代的使命,完第 2 頁,共 3 頁成其任务,交付下一代的责任,并教育之,以承其志,万物为此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以臻进化也。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获取又失去,总是相辅相成的纠缠着人生圈子, 要想活得轻松,活得洒脱,就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不要过份地苛求和太多的奢望,不要再痛苦追悔、自怨自艾,好好珍惜眼前,唯有这样才能活出全新自我,有时人们要学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人生道理。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懂金钱、权力、名誉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乐善好施、宽大为怀、正大光明、诚心诚意、安常处顺、怡然自得、静心如水地在快乐心境中处事,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与幸福。
第 3 頁,共 3 頁
第四篇:论“三”
论“三”
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古语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今女曰:三个诸葛亮不及个臭皮匠。
理由有:
(1),当初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孔明先生不过是一介草夫,隐居的“山人”,不被大家所认可。
空有一身奇才,却不肯为大众服务。
这样,即使有三个诸葛亮,又有何用?而臭皮匠技术精湛,不怕苦,不怕累,热心为大众服务,虽默默无闻,可实现了自身价值,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样,诸葛怎胜臭皮匠?
(2),如若刘备身旁有了三个诸葛亮,兵临城下,大敌当前,三人各出一计,导致刘备摇摆不定,最后灭国成为必然结果。
即使,在三个诸葛亮的协助下走向富强,独霸一方,国泰民安。
朝中无事,三
人便开始争权夺势,明枪暗箭,勾心斗角,最终刘备被逐下台。
凭三人的聪明才智,绝对有让蜀国灭亡的实力。
倘若此时刘备身边的是一个深明百姓疾苦的臭皮匠,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百姓疾苦,给刘备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最终使蜀国更加富强。
谁能说三个诸葛亮比得上臭皮匠?
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最头疼的学生有一类,那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
可是,在今天,我越来越感觉到有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
如今学业任务之重,是大人们无法想象的。
每天我们被迫输入大量知识,几乎没有消化的时间。
如果能做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利用“晒网”时间,及时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
就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地,远比在没有消化的
情况下学习新的知识有益得多。
不仅是学习,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及时对废水废物加以处理,还是无法挽救污染现状。
适当地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动,更有益于环境的保护!
三,三思而后行
抱歉,先祖们,今日,小女认为,必须“先行而后三思”。
很多时候,我们丝毫没有考虑的时间和精力。
更多时候,我们必须马上作出决定。
“大敌”面前,如果我们犹豫再三,拿捏不定,很可能会错失最佳时机。
有时,可能因此失去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
况且,作为新时代的主人,遇事优柔寡断,将难成大业。
所以遇事要“先行”。
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出准确,正确,又完美的决定,所以,事后要“三思”,从中得出真知灼见。
“前事之失,后事之师”!
辩论到此结束。
第五篇:论人生读书笔记
论人生读书笔记
近几日又将周国平的《周国平论人生》重读一遍,虽无十分亲切
之感,也引起我再度思考他所讲的哪些问题,论人生读书笔记。
时隔两年,再读到当年令我兴奋不已的句子,已经不再能使我心潮澎湃,却似旧日老友重逢,淡淡温馨宁静,彼此情谊心知肚明,真似那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读书与交友似乎是一样的,一生中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可真正能反复玩味咂摸的不过几个作者或作品,那种一见钟情的触点之感也不过存在于有限的作品和有限的话语片段中,我想对于我,周国平算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朋友,他的思想极易引起我的共鸣。
我同样喜爱刘墉、郑渊洁、余秋雨,而能带给我持久思索与践行的只有周国平。
是因为他把哲学用通俗化的语言讲出来击中了我的心坎么?哲学本无雅俗之分,在我眼中哲学至今都是一个很空洞模糊的概念,我很难发自内心地说我热爱哲学,毋宁说我热爱自然、生命、美好和永恒。
给我这些思考空间,可触可感,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留给以此谋生的人去吧,我只求以此来丰富我的人生。
虽然周国平字里行间思想随意的流露并无极端阴冷之意,至少比史铁生的文章看似轻松,我却从中吸取到许多凝重的气息,时常让我陷入忧郁。
犹如当年读海子,总是把消极无奈思想摄入体内。
有一段时间认为是自己的错,再过久一点重读时,发现这些文字原本藏着黑色的调子,无形中的一股力量把我带入忧郁、痛苦、无奈的场之中。
是啊,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时,我怎能怀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呢?
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年轻人的通病,周国平那句“否定人生的悲剧性必然没有真正理解人生”也应是他年轻时所发的感慨吧。
年长至今,带着娇妻幼女坐在海德堡的草地上观赏天鹅时,想必他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想吧。
周国平的东西永远只能是小众的读物,连前卫的王小波还能引起潮流热读,他却必将在沁着墨香的书屋一角,静静等待一两个敏感而安静的读者。
他不可求世人歌咏他的言语如同“凡有井水出,皆能歌柳词”一般,他就是站在哲学与世俗边缘,守护着自然与美的寂寞者,
他就是周国平,读书笔记大全《论人生读书笔记》。
人人皆可为国王读后感
梁衡
一打开书,书中的文字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小生命,带着我一同开启了穿越时空的旅程,他们带着我纵览千古,寻找那些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人物,探索无处不在的美……
刚看上几页,就能感觉到梁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热爱工作,大公无私,充满热情,这些都是他身上清晰可见的优点。
他用文字构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找到了久违的深刻。
其实,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与本书同名的一篇文章“人人皆可为国王”。
国王是每个人的梦想,国王的生活更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歌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是读者的国王;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们的国王,一个人就算受到了挫折,也不应该气馁退缩。
一个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有追随者,仍然可以反败为胜,成为王者。
史上有多少位名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北宋的柳永,就因为宋仁宗不喜欢他,就让他一次次的在科举考试中失败,让他只能是个落魄之民。
但在歌馆、妓楼、勾栏瓦肆这个王国,他就是国王,这里就是他的一片天。
不管是哪个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正如梁衡所说,国王的精神能让人有三种享受,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高贵还是贫贱,都能成为自己世界中的国王,只要诚实勤奋就行。
我认为,只要一个人有真心对待你的朋友,有真正的友谊,有人缘,就必定有崇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敢在怎样的环境,人人都能成为国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王者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