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和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7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土地作为农业发展中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建国以来随着农业行政管理领域的不断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整个发展中,不断改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不停的做出努力,针对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和发展战略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发展战略
0 引言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中国一半以上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农业行政管理在经历了数次变革以后,通过不断的转变职能,完善结构,已经能够基本适应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发展的要求,但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在了解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的同时,还要针对其提出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1 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
1.1 中国农业行政管理改革的探索阶段
根据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特点来看,可以将建国60多年以来的改革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中国农业行政改革的探索阶段,时间线为建国以来的前30年。

这一阶段的农业行政管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首先,将目光放在建国前后,即1947~1950这一段时间,中国农业的行政管理是全国范围内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跟对党的土地改革小组,有计划的实施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将土地分给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的无产阶级,彻底废除了几千年以来的土地所有制,是实现了人民群众多年来拥有自己土地的愿望。

到了1952~1957年,这一时间段,中国在解放以后,对于农业管理问题,领导人提出要加快农业合作化的速度,于是,对土地的管理由之前的改革小组变成了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初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没有完全建立,就表内迅速转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久以后又被改为人民公社。

1958年开始,全国进入了“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人民公社强调要把“穷富拉平”,所以推行了吃饭不要钱,按需分配的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1966~1976年,这一段是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笔,因为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是中国改革历史上动荡的10年,是曲折的10年,10年间全国上下搞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使中国的农业、工业的发展倒退了10年之久。

这是中国农业行政管理改革的探索阶段,在这样的30多年间,中国的农业改革充满了坎坷与曲折,由于刚刚建国,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刚起步,人民所受的教育基本偏低,个人崇拜盛行,导致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均是以国家领导人个人看法进行开展,同时又因为当时全国普遍比较落后,于是国家领导人在制定方针上没有科学的依据,所以错误的观点将农业行政改革引入错误的方向,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1.2 中国农业行政管理改革的高速发展阶段
进入了后30年,中国农业行政管理改革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时间线就是随着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开始允许部分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乡政府取代了人民公社,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现象,农民对农业的生产发展有了积极性,到了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三农问题”,这标志着农村的改革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期间没有出动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所以导致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依然持续走低,真正将“三农问题”提升了一个高度是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并且在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等相关税收,是农民减少了负担。

在后30年间的农业改革发展中,国家通过免税收,送补助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问题”,但是还不能彻底的进行解决,因此,这一阶段是农业行政改革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步是也是遭遇了瓶颈阶段。

后30年之所以能够在农业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明确了农业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在这30年里,农业行政管理的发展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农民的需要为主,解除了农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束缚,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决了农业行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正确的行政管理方向的指引下,农民能够拥有土地,自主地经营土地,使农业发展得以快速进行。

2 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战略
2.1 政府方面
针对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在政府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建议政府要加大对于农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力度,建立一种规范廉洁、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确保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协调发展。

政府要对地域人口数量进行定期的检查,严格控制好人口数量,确保人口数量不能超标。

2.2 行政管理方面
依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农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对相关的行政人员简历问责制度,实行有责必问。

有错必究的管理方式,将农业行政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头上,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同时,针对行政管理方面,还应该多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行政管理经验,使农业行政管理更加现代化,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权益。

2.3 乡镇方面
建立了乡政府以后,在坚持党中央的领导下,乡镇基层领导要充分发挥几层了领导组织的核心作用,依法实施民主选举,完善农村之间的自治结构,保障村民对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要维护好群众团结,通过群众力量共同建设好农业发展。

2.4 税收方面
针对税收方面,依然要坚持优化税收政策,减少税收数目,并且在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实现本地区内自行立项、进行投资。

同时要有效的推进村庄、组织合并,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尽快事项城乡一体化。

3 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三农”问题一直是这些年来国家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了国家发展的全局,近些年,我国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通过各项税收的见面,精简人员以及建立高效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是基层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依然影响着农业发展的进程,所以,在不断取得农业行政管理进步的同时,还面对着新一轮的挑战,如何针对新的挑(下转第78页)
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和发展战略
罗 旭,唐冰开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号’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7,34(3):386-389.
[7] 陈庆红,顾霞,秦仲麒.黄肉无毛猕猴桃新品种‘鄂猕猴桃3
号’[J].园艺学报,2006,33(4):927.
[8] 周民生,蒋迎春,罗前武,等.美味猕猴桃早熟新品种‘鄂猕猴
桃4号’[J].园艺学报,2008,35(7):1087.
[9] 吴放,张安世,宋爱青,等.猕猴桃新品种—蜜宝1号的选育
[J].果树学报,2006,23(6):914-915.
[10] 雷玉山,王西锐,刘运松,等.猕猴桃中熟新品种——华优的选
育[J].果树学报,200,24(6):869-870.
[11] 刘健,王彦昌,吴世权,等.红肉型猕猴桃新品种红昇的选育及
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6,48(4):26-29.
[12] 佚名.彩色两性花猕猴桃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J].技术
与市场,2016,23(6):4.
[13] 徐小彪,黄春辉,曲雪艳,等.毛花猕猴桃新品种‘赣猕6
号’[J].园艺学报,2015,42(12):2539-2540.
[14] 莫权辉,李洁维,蒋桥生,等.猕猴桃易剥皮新品种‘桂翡’的选
育[J].中国果树,2016,(5):80-82.
[15] 秦红艳,范书田,艾军,等.软枣猕猴桃新品种‘馨绿’[J].园
艺学报,2017,4(10):2029-2030.
[16] 郁俊谊,刘占德,姚春潮,等.猕猴桃新品种‘脐红’[J].园艺
学报,2015,42(7):1409-1410.[17] 王明忠,唐伟,侯仕宣.红肉猕猴桃新品种红华的选育[J].中
国果树,2006,(1):10-12.
[18] 王丽华,郑晓琴,庄启国,等.红肉猕猴桃新品种‘红什1
号’[J].园艺学报,2016,43(1):193-194.
[19] 胡延吉,梁红,刘文.猕猴桃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初报[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8(19):146-151.
[20] 叶开玉,李洁维,蒋桥生,等.猕猴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
适宜剂量的研究[J].广西植物,2012,32(5):694-697. [21] 张太胜.中国航天基金会领导出席周至猕猴桃航天育种新闻
发布会[J].中国航天,2016,(6):62-63.
[22] 韩礼星,赵改荣,李玉红,等.猴桃多倍体诱导研究[J].果树科
学,1998,15(3):273-276.
[23] 刘丽,林苗苗,方金豹,等.秋水仙素对‘琼露’猕猴桃多倍体诱
导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7,35(3):147-151.
[24] 母锡金,王文玲,蔡达荣,等.猕猴桃属美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
桃种间杂交的胚胎学和胚援救[J].植物学报,1990,32(6):425-431.
[25] 陈绪中,李丽,张忠慧,等.猕猴桃种间远缘杂交胚珠培养[J].
果树学报,2006,23(4):620-622.
[26] 肖尊安,韩碧文.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J].植物学报,
1997,29(12):1110-1111.
战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进行解决,是未来党和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的改革。

3.2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作为最基础性的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也为了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所以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想要不断取得经济上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对农业行政管理体质的改革。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历程是艰辛曲折的,但是经过不断的探索以后,终于走上了正轨,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要针对农业行政管理不断的创造新的方法,采取新的政策,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完善体制,推进农业发展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安万明.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与途径[J].农业经济,
2017,(3):34-36.
[2] 李畅宇,赵阳,李颖.从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究农业经济
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144.
[3] 李思林.浅议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J].农业经济,
2016,(3):32-33.
[4] 黄赛俐.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
探索,2015,(2):51-54.
4 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常宁的茶叶加工产业发展是相对迅速的,但是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意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立足当地实际,转变思想,提升认识,敢于创新,尽快实现茶叶加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大竞争力度,实现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为真正实现预期的良好经济收益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天山,方世辉,余有本,等.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发展现状
[J].茶叶科学技术,2009,(4):1-7.
[2] 谭俊峰,金华强,黄跃进,等.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
应用[J].茶叶科学,2010,30(3):229-234.
[3] 刘永华,潘龙波,黄秀兰,等.绿茶连续化清洁生产线加工工艺
[J].广西农学报,2010,25(2):44-46.
[4] 廖勤明,莫怀鸿.茶叶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J].
南方园艺,2015,26(4):28-32.
[5] 张正竹,李尚庆,吴卫国,等.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
究与推广[J].中国茶叶,2009,31(2):4-6.
(上接第74页)(上接第7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