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测试范围:1-3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共4分)
留学日本,鲁迅难忘藤野先生抑扬顿(cuò)□的说话声调和语重心长的教诲.;待人接物,朱德母亲同情贫苦人,经常周(jì)□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看到客人,列夫·托尔斯泰那对眼睛总是意趣盎然地露出好奇的神色……对人当以诚挚为贵。

如此,那些酸甜苦辣的过往,都能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与“诲”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阴晦.风雨如晦.
B.改悔.悔.恨交加
C.侮.辱抵御外侮.
D.霉.菌受潮霉.烂
(2)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2分)
①抑扬顿(cuò)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jì)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

(共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塞外大漠的壮丽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东汉文人笔下的奇树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

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的赞叹。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
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②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社会热点的各类观点泥沙俱下、快速传播,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

③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显得尤为重要。

④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

⑤如今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练,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生
阅历有限。

A.①④⑤③②
B.④⑤②①③
C.①⑤②③④
D.④①⑤②③
4.综合性学习。

(共8分)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假设你是活动主持人,想在活动开场时用一个古代关于“信”的名言或故事开场,你会说什么?(名言写出句子,故事只说故事名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2分)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中学生如何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征求意见,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两点具体做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共16分)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

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

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

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

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

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
..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

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

“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
是最早到的那个人。

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

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

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

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

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

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

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

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

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事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根据提示进行赏析。

(4分)
①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
..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⑩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共11分)
材料一:人民日报时评: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

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

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

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领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

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

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

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

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些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

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材料二
未来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盈盈)“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

”一位偏远乡镇的初中学生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艺术课。

她非常羡慕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上艺术课,还有课后三点半的“城宫计划”活动。

面对艺术课常常被挤占的问题,开齐开足美育课成为乡村孩子的美好愿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而且,要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积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

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材料三
《意见》指出,美育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3分)
A.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

B.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中号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C.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难有奏效之法,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

D.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10.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

”针对这一现象,请以八年级(1)班嘉嘉的身份,请求校长解决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12-15题。

(共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欣然
..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上文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结合内容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

(共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7.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5分)
18.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共5分)
(1)活动一: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2分)
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2)活动二:思考探究,感受力量。

(3分)
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请结合上述摘录、批注及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19.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是他求学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朱德来说,母亲是他成长路上的那束光……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总有一个人是我们的那束光。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谁又是你的那束光呢?
请以“你是我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有具体细节。

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1)A(2分)
(2)①挫②济(2分)(共4分)
2.山山唯落晖(注意“晖”写法)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萋”写法)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鸢飞戾天者岂不罹凝寒(注意“戾”“罹”写法)(每空一分,共8分)
3.D。

教育家的观点引领了话题,因此④为第一句;①⑤由过去到现在指出了当前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是二三句;结合“再加上”一词来辨析,②与上一句衔接紧密,是第四句;结合以上句意,结合“因此”来辨析③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D。

(3分)
4.(1)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或不倍(违背)信则名不达。

故事:曾子烹彘;商鞅立木。

(2分)
(2)诚信故事我来讲诚信名言大家背(2分)
(3)作业独立完成,不抄袭;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捡到物品归还失主;不欺骗家长、老师等。

(4分)(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5.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

(或:写“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4分)
6.①“偷偷”是瞒着别人的意思。

用神态描写刻画出“我”不能进入实验班的委屈和不甘,写出了“我”对实验班既渴望羡慕又害怕别人知道的复杂心理。

(2分)
②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愉悦、激动的心情。

(2分)(共4分)
7.不能。

因为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

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

(4分)
8.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

(4分)
(二)(共11分)
9.C。

A.不相符,根据材料三“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可知,“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说法是错误的;B.不相符,根据材料二“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可知“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的说法是错误的;C.相符;D.不相符,根据文本三“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可知此处主体不是“义务教育”,应是“高中教育”。

故选:C。

(3分)
10.因为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

对社会
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

(4分)
11.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的嘉嘉,我想对您说说我们艺术课被挤占的事。

大家都很喜欢艺术课,很不满这些课被挤占。

艺术课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对我们很有用。

而且现在教育部也很重视美育,要力争在2022年把美育全面列入中考科目。

恳请校长您能抽空关注此事,把艺术课还给我们。

谢谢校长!(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0分)
12.①高兴的样子:②只是。

(2分)
13.(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子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分)
14.写出月色清澈透明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2分)
15.示例:有闲情雅致;诗意地生活;心胸旷达;壮志难酬;英武豪迈;有报国之志等。

(答出四点即可,4分)(二)(共5分)
16.C。

ABD正确;C项有误,“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有误,五、六两句,“乱花”写的是花东开一朵,西开一朵,没有规律,作者看到的是春花正在开放,小草刚刚没过马蹄,是初春、早春的景色,还不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翠绿如茵的景象。

故选:C。

(3分)
17.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1)①纪律严明②长征(2分)
(2)斯诺通过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被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对“长征精神”有了很深的体会,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所以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3分)(共5分)
五、作文(50分)
19.作文评分标准(5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