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代反应机理
消去反应机理
小结:
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体会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取代
消去
反应物
CH3CH2Br
反应条件 NaOH水溶液,加热
CH3CH2Br NaOH醇溶液,加热
生成物 结论
CH3CH2OH、NaBr CH2=CH2、NaBr、H2O 溴乙烷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 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基本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点
范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围
具全球生物圈
联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
系
相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抵抗力弱 恢复力强
抵抗力强 恢复力弱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火山、地震、山洪、海啸、 雷电火灾等。
②人为因素:影响更广泛、更直接、更大 主要表现为: a.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b.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c.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者
生
甲产
者
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S循环:
大气中的SO2
吸
降 水
收 摄入
燃烧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吸
动植物遗体碎
收
屑、排出物
土壤或水体中 的SO42-
4、特点: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低,反之亦反
②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概念: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
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核心: 遭受破坏、恢复原状。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 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稳 定 性 抵抗力
共热的反应方程式
3、《导》P49 例4、例5
4、《导》P51-52 4、5、7、8、9
课后作业
导学大课堂 P51-52 课后集训
课后作业
中华一题 P50-51 第1-第21 第3、第21不用做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原子上有氢原子),另外苯环上的卤素也不能消去
③反应条件:强碱和醇溶液中加热。
3)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不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说明有卤素原子
卤代烃N水a溶O液H
过量 HNO3
A溶g液NO3有沉淀产生
白淡 黄
《导》P50 例6
色黄 色 色
Cl- Br- I-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形式
(3)进入无机环境: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 CO2
碳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2
燃烧
微
光合 呼吸作用
生
作用
工厂、汽车
物
的
植物体 摄食 动物体
分 解
动植物体的遗体、 残落物
泥炭、 煤、 石油
练习:
消
费丙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以生态系统受到干 扰时保持或恢复稳态的能力来评价。
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 维持原状的能力。
2、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的能力?
3、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分 解、物理沉降、化学分解;食物链和 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 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包括
恢复力稳定性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 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 定阶段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内部综合调 控能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
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
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 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 复循环。
氮循环
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
有机氮 合成
亚硝 酸盐
O2不足
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作用
有机氮 合成
硝化 细菌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归纳:
1、大气中的氮气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 二、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 (1)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 • (2)反复、循环。
三、碳的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的循环过程:
(1) 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方式:
小结: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活泼性:卤代烃强于烃
原因:卤素原子的引入。
◆主要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水解): 强碱和水溶液中加热。
卤代烷烃水解成醇
R-X + NaOH H2O R-OH + NaX △
苯环上的卤素很难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的条件较苛刻
2)消去反应
△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①烃中碳原子数≥2 ②邻碳有氢才消去(即接卤素原子的碳邻近的碳
分解者
火山 石油等化 爆发 石燃料
归 纳:
化石燃料的燃烧
1、大气中 SO2的来源: 火山爆发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S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1)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SO2)。
(2)一部分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 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 的根系吸收 。
3、S在生物群落流动的渠道:
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工业固氮
2、生物群落中的氮素是以什么形式传递的呢? 以有机氮形式来传递。
3、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的? 有何特点?
N2、NO3-、NH3 反复循环
4、氮循环中有哪几个主要的过程?
1)固氮作用
2)有机氮合成作用
3)氨化作用
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4、制法: (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 (2)不饱和烃的加成
小结:
注意卤代烃结构与性质关系,主要掌握 如何消去、如何水解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 烯烃的是:
A.C6H5CH2Cl
B. (CH3) 3CBr
C. CH3CHBr CH3
D. CH3 Cl
E. C6H5Cl
2、写出由CH2BrCH2Br与NaOH醇溶液
消去反应机理
小结:
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体会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取代
消去
反应物
CH3CH2Br
反应条件 NaOH水溶液,加热
CH3CH2Br NaOH醇溶液,加热
生成物 结论
CH3CH2OH、NaBr CH2=CH2、NaBr、H2O 溴乙烷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 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基本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点
范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围
具全球生物圈
联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
系
相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抵抗力弱 恢复力强
抵抗力强 恢复力弱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火山、地震、山洪、海啸、 雷电火灾等。
②人为因素:影响更广泛、更直接、更大 主要表现为: a.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b.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c.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者
生
甲产
者
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S循环:
大气中的SO2
吸
降 水
收 摄入
燃烧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吸
动植物遗体碎
收
屑、排出物
土壤或水体中 的SO42-
4、特点: 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低,反之亦反
②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概念: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
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核心: 遭受破坏、恢复原状。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 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稳 定 性 抵抗力
共热的反应方程式
3、《导》P49 例4、例5
4、《导》P51-52 4、5、7、8、9
课后作业
导学大课堂 P51-52 课后集训
课后作业
中华一题 P50-51 第1-第21 第3、第21不用做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原子上有氢原子),另外苯环上的卤素也不能消去
③反应条件:强碱和醇溶液中加热。
3)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不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说明有卤素原子
卤代烃N水a溶O液H
过量 HNO3
A溶g液NO3有沉淀产生
白淡 黄
《导》P50 例6
色黄 色 色
Cl- Br- I-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形式
(3)进入无机环境: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 CO2
碳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2
燃烧
微
光合 呼吸作用
生
作用
工厂、汽车
物
的
植物体 摄食 动物体
分 解
动植物体的遗体、 残落物
泥炭、 煤、 石油
练习:
消
费丙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以生态系统受到干 扰时保持或恢复稳态的能力来评价。
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 维持原状的能力。
2、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的能力?
3、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分 解、物理沉降、化学分解;食物链和 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 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包括
恢复力稳定性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 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 定阶段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内部综合调 控能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
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
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 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 复循环。
氮循环
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
有机氮 合成
亚硝 酸盐
O2不足
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作用
有机氮 合成
硝化 细菌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归纳:
1、大气中的氮气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 二、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 (1)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 • (2)反复、循环。
三、碳的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的循环过程:
(1) 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方式:
小结: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活泼性:卤代烃强于烃
原因:卤素原子的引入。
◆主要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水解): 强碱和水溶液中加热。
卤代烷烃水解成醇
R-X + NaOH H2O R-OH + NaX △
苯环上的卤素很难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的条件较苛刻
2)消去反应
△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①烃中碳原子数≥2 ②邻碳有氢才消去(即接卤素原子的碳邻近的碳
分解者
火山 石油等化 爆发 石燃料
归 纳:
化石燃料的燃烧
1、大气中 SO2的来源: 火山爆发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S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1)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SO2)。
(2)一部分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 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 的根系吸收 。
3、S在生物群落流动的渠道:
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工业固氮
2、生物群落中的氮素是以什么形式传递的呢? 以有机氮形式来传递。
3、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的? 有何特点?
N2、NO3-、NH3 反复循环
4、氮循环中有哪几个主要的过程?
1)固氮作用
2)有机氮合成作用
3)氨化作用
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4、制法: (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 (2)不饱和烃的加成
小结:
注意卤代烃结构与性质关系,主要掌握 如何消去、如何水解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可制得 烯烃的是:
A.C6H5CH2Cl
B. (CH3) 3CBr
C. CH3CHBr CH3
D. CH3 Cl
E. C6H5Cl
2、写出由CH2BrCH2Br与NaOH醇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