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公开课课件_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时共产 项目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农 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 集体化、农业
粮收集制
税很重
内 工 大中小工业一律 业 收归国有(单一的公
国家资本 主义
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高度集中的国家 计划模式,直接 管理
贸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 容 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易品,买允卖许商
分 实行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
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高积累政策; 农民的贡献; 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1、原因:①农业的落后 ②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
2、时间: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3、过程: 1929年 开始 1930年 整顿、发展 1932年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1937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
业国②工业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弊病


原因:①农业的落后 ②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
式 农业全盘集体化 时间: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1937年完成

结果: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社 会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积极: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
斯大林模式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失败
敢问路在何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列宁去世后,苏联的路怎么走?
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 路还是走其他的道路?又由谁来带领大 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途?
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
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
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
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
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三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
“牺片牲面农地业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
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
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
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
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
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斯大 林是当选委员中得票最少的 一个,缺票270张,而基洛 夫只缺3张。
斯大林对此感到十分震惊。 但是,基洛夫这位在党内外 深孚众望的领导人在1934年 12月1日被暗杀。
政治上:高度集权制;大清洗运动
影响: 积极: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 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稳定。
消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一些过火行为
笑容的背后会是 什么呢?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材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 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 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
材料2: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材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
1928年
煤(万吨) 3550 石油(万吨) 1160 生铁(万吨) 338 钢(万吨) 430 棉织品(亿米) 26.78
一五计 划初步 方案 6800 1900 800 830 57
一五计划 实际完 最佳方案 成数
7500 2200 1000 1040 62
经济上: 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主要以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国家 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苏联将优先发展重 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摆在了首位。
影响:
积极: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苏联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消极:
从长远来看,斯大林模式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 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样 样管、统统包的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 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两党
制。
苏维埃体制(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度集权)、一党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制、终身制。 政治协商制度。
历史反思
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模 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 教训?
斯大林模式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工业化方针的提出
背景和原因: ①落后的农业国 ②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③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④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
时间: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 的大坝
第聂伯河水电站当时被誉为苏联工业化最 伟大的成就之一,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 志,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
1、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 2、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3、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评价农业集体化:
成就:
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为社会 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原料,促进 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2.过程:1925 1926 1928 1933 1937
名称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时间
主要成就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 业国
1933年1937年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
发而被打断
思考探究
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斯重大工林业选积集累》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资常金都是走怎样 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
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 快,首获先得发利展润重也工较业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 业化理的由头:一苏个联对面象临。帝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 累了国利主润义并的把包这围些,利为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 积累了才保开卫始国逐家渐,转必到须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条件优,先但发这展是重一工个业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
3、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 文化上高度划一
政治上: 高度集权制;大清洗运动
基洛夫被暗杀 — 苏联“大清洗”的导火 索
基洛夫被暗杀 — 苏联“大清洗” 的导火索
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 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 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 钟
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 格勒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 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
问题:
其实施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 情况下进行的,违反了自愿原则,不可能促进 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使工农联盟再次出现 危机。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农业全盘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
1、定义: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 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
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
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
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
占1/3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教科书
材料3: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 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 了26%。
6440 2140 616 592 26.94
根据材料,分析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
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
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
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
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
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条产重件党 工,当业但然 就这不 无是能 法走 保一这卫个需条国要路家。,数党所十知以年道必之战须久争赶的日快长益 发期先业迫 展过近 重程轻,, 工—工后没 业—有 ,共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重工业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有利于保证党
设 评价 的领导,维系政局的稳定;
道 路
消极: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 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
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 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 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 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 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 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 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发争展日轻益工迫业近投,没有 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资赶少快,发周展期重短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见效快,可以
(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 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 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背景和原因(略)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过程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
斯 大
“五年计划” 结果:①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
配 (平均主义)
配制
排斥市场调节 国家统调拨、 计划供应
工资制(平 均主义)
模式的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料所有
所有制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度
市轻场视上轻的工货业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片面发展重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工业请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是如何进行的?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形势严峻,外有帝 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 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 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