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及改进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对青杨人工林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包括稀植、补植以提高密度、营造混交林、改造小老树、加强管理等方面措施,以提高青杨造林成材率。

关键词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改进方法
一是过分强调纯林。

现有青杨人工林纯林居多,抗逆性较差,易染病虫害,且染病后传播速度快,从而造成林分大面积生长不良或死亡。

二是树种选择不当,种苗质量低劣。

加上造林技术不当,产生露根、下窖、窝根等。

三是过度修枝,不适当间伐,乱砍滥伐。

四是整地质量不高。

互助县一般在秋季提前整地,且整地质量偏低,影响青杨造林成活率。

五是栽植粗放。

当地多数在春季突击造林,加之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落后,质量监督和管护不善,不利于青杨的后期生长。

六是土壤有坚实的沉积层或土壤过于贫瘠。

七是造林密度过大,林木间对水、肥、光照的竞争加剧,导致形成“小老树”,影响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八是抚育不及时。

未适时进行修枝和间伐,林木间对光、热、水、肥的竞争加剧,制约了林木的生长[1-2]。

2 改进方法
2.1 提倡稀植
目前青杨栽植,无论是四旁植树,还是营造片林,普遍密度过大,单株林木生长空间较小,不利于水、肥、气、热等条件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因此,在青杨栽植时,适当稀植是速生丰产的关键。

尤其是土壤条件愈差愈要适当稀植。

2.2 加强抚育管理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加强对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为苗木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是保证苗木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1)浇水。

苗木栽植后要及时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6—7月是杨树幼苗生长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长量要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以上,因而要在保证供给足够水分的基础上,随水追施氮肥112.5~150.0 kg/hm2。

8月上旬以后,要停止浇灌,以防苗木徒长,冬季形成干梢,降低苗木质量。

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以便保墒。

在松土的同时,消灭杂草[3-4]。

(2)修剪。

造林后2年,修去过密枝和徒长枝。

早期速生树种15年后保留树冠。

人工林要保持合理的密度,初植密度过大,一般应在造林后4年及时间伐调整,否则严重影响青杨生长。

(3)病虫害防治措施。

杨树病虫害较多,应该及早防治,可定期喷洒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以防止黑斑病和锈病的发生。

2.3 进行补植,提高密度
主要用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通过补植提高密度,要采用原树种补植,也可选用其他树种,使其形成混交林。

2.4 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在形成林分群体结构中起着主要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提高生长量。

以沙棘青杨混交林为例,混交林增大了对光的吸收,同时沙棘能固氮和改善土壤。

因此,与同龄青杨纯林相比,混交林中青杨无枯梢现象,株高、胸径分别增长38.3%、23.2%。

二是引进树种,改善组成。

主要用于造林、经营
粗放、立地条件差的低价值人工纯林或树种不合理的混交林。

首先进行间伐,然后在林中空地进行补植,使森林成为混交林。

三是改善林地环境。

混交林能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可以改良土壤,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最大毛管持水量增大,土壤的贮水能力增强,有利于林木生长[1-2]。

2.5 及时改造小老树
对已形成“小老树”或严重感染病虫害的青杨,可采取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进行林分改造。

出苗(23 d左右)后为防捂苗和烧芽,要及时扒覆土放苗;苗高40~60 cm时培土1次,以防止风倒和促生不定根,9月中旬顶芽形成后再培土1次,形成底径、高分别为1.0、0.6 m的大土堆;及时抹除多余的芽子和伐根上的萌生芽,生长旺盛期剪除多余的侧枝,以促进主枝生长。

另外,秋季还要加强鼠害防治,保证苗木根系不受危害,安全越冬[3-4]。

2.6 加强管理
对土壤条件恶劣或者沉积层引起林木生长不良的低价值青杨人工林要进行深翻改土,通过排水进行压减。

对因干旱和人畜破坏造成的青杨低产林进行引水灌溉,平茬复壮[5-7]。

3 参考文献
[1] 李福.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及对策[J].中国林业,2008(10):60.
[2] 李复.青杨人工林此产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J].青海农林科技,2002(4):32.
[3] 刘玉善,尹德林,刘海祥.大青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03.
[4] 赵欣欣,王丽,王永长,等.大青杨育苗及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3,51.
[5] 李福.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及对策[J].中国林业,2008(10):60.
[6] 王建国,王德志.大青杨人工林间伐实验[J].林业勘查设计,2008(3):55-56.
[7] 崔鹏彦.浅谈大青杨人工林间伐试验[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0):4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