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十一中、淄博一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十一中、淄博一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 .当Δt 极短时,
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这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微元法
C .加速度的定义∆=∆v a t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 .“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C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2024年,在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凭借惊艳表现夺得冠军。
运动员跳水前在跳台上静立一小段时间之后起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立时全红婵所受支持力和她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静立时全红婵所受支持力和她对跳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起跳时全红婵对跳台的压力和她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起跳时全红婵所受支持力大小等于她对跳台的压力大小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5.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 A一定小于G
B.F A与F B大小不相等
C.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
D.轻绳AO、BO的夹角越大,绳的拉力越大
6.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如图所示,已知AB =18 m,BC=3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在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6 m/s12 m/s B.6 m/s18 m/s
C .3 m/s 5 m/s
D .3 m/s 7 m/s
7.刹车距离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以某一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经12m 速度减到零。
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汽车刹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经过1m 其速度变化量相同
B .经过6m 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C .经过前9m 与后3m 的时间之比为1:1
D .经过前6m 与后6m 的时间之比为8.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面上,每块石块的两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
A .1
2 B C .45 D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小球的质量为m ,平衡时小球在A 位置。
今用力F 将小球向下压缩x 至新的平衡位置B ,则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
A .mg kx +
B .kx
C .F mg
D .mg kx -
10.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回带。
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如图所示。
则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 )
A.镇纸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毛笔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C.白纸只受到向右的摩擦力D.桌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11.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行的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v-t图线,在t1时刻两车刚好在同一位置(并排行驶),在t2时刻曲线b的切线与直线a平行,则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在t3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A车加速度均匀增大
D.B车加速度一直增大
12.如图所示,乙球静止于地面上,甲球位于乙球正上方h处,现从地面上竖直上抛乙球,初速度v0=10m/s,同时让甲球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取g=10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h为何值,甲、乙两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
B.当h=10m时,乙球恰好在最高点与甲球相遇
C.当h=15m时,乙球能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D.当h=15m时,乙球能在上升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三、实验题
13.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桌上放一块方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再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另一端拄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
(1)判断力F 单独作用与力1F 、2F 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依据是 。
(2)实验中需要标记或者记录的信息有( )
A .橡皮条的原长
B .橡皮条原长时结点的位置
C .力F 的大小和方向
D .力1F 、2F 的大小和方向
(3)下列措施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A .橡皮条应与两绳套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B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个绳套的夹角必须等于90
C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尽量与木板平行
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4)如下图所示,为A 、B 两个同学在做力的合成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可以断定其中__________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A . B .
14.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轨道、轨道小车、纸带、细绳、砝码、刻度尺、交流电源、弹簧测力计。
(1)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
(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记录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在纸带上取A B C D E F G 、、、、、、7个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其中1 1.10cm x =,2 3.09cm x =,3 5.12cm x =,47.10cm x =,59.13cm x =,611.09cm x =。
表中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 C E F 、、、四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 2m/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1Hz f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四、解答题
1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 m =的滑块恰好沿倾角为37θ=︒的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平行于
该斜面的力F 推滑块,使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取210m s g =,
sin370.6=°,cos370.8=°,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推力F 的大小。
16.如图所示,木块1m 从光滑的斜面上的A 点以22m /s a =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此同时小球2m 在距C 点的正上方20m =h 处自由落下,木块1m 以不变的速率途经斜面底端B 点后继续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在C 点恰好与自由下落的小球2m 相遇,若斜面AB 段长11m L =,水平BC 段长2 1.2m L =,不计空气阻力,试求:(210m/s g =)
(1)2m 下落到地面的时间;
(2)1m 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在BC 段加速度的大小。
17.如图所示,质量112kg m = 的物体A 用细绳绕过光滑的滑轮与质量为22kg m 的物体B 相连,连接A 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θ=︒,此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A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0.5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取210m/s ,求: (1)A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改变物体B 的质量,欲使系统始终保持静止,物体B 的质量不能超过。
18.2024年3月7日起武汉计划投入1000辆新一代量产无人车“萝卜快跑”,实现无人运营。
车辆顶部配的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能随时“嗅”着周围80m 范围内车辆、路牌和行人的“气息”。
(1)假设一辆“萝卜快跑”以72km/h 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车载雷达扫描到前方80m 处的路牌上有限速40km/h 的信息,立刻刹车(刹车过程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萝卜快跑”刹车的加速度a 大小满足什么条件可按规定通过该路牌;
(2)假设“萝卜快跑”和普通出租车均以136km/h v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10m s =处,发现一只小猫突然从斑马线一端开始跑向另一端,于是立即刹车。
已知“萝卜快跑”和普通出租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大值均为0.8g ,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刹车过程
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萝卜快跑”反应时间忽略不计,普通出租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 ,
请分析“萝卜快跑”和普通出租车刹车后可不可以停在斑马线前;
(3)结合(2)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某设计团队设计方案如下:在斑马线前安装减速带使汽车的刹车加速度最大值达到1.2g ,试分析斑马线前减速带至少要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