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P时代的绝唱
中国移动AGPS终端技术规范.5.0.0.报批稿.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A -G P S 终端技术规范 A -G P S M o b i l e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5.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实施 QB-╳╳-╳╳╳-╳╳╳╳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概述 (2)4.1. 业务简介 (2)5. 功能要求 (3)5.1. SUPL功能 (3)5.2. SI定位功能 (3)5.3. NI定位功能 (4)5.4. 安全功能 (5)5.5. 隐私功能 (6)5.6. 系统参数设置 (7)5.7. 用户参数设置 (8)5.8. DM参数设置 (9)5.9. 电源管理 (10)6. 系统要求 (11)7. 性能要求 (12)7.1. 参数指标 (12)7.2. GNSS信号源 (12)7.3. 自主定位性能 (13)7.4. A-GPS定位性能(SI MSB) (15)7.5. 设备可靠性 (15)8. 应用互操作要求 (16)9. 日志要求 (17)9.1. 基本要求 (17)9.2. A-GPS日志要求 (18)9.3. GPS日志要求 (21)10. 编制历史 (22)附录A JSR-179要求 (25)附录B A-GPS日志示例 (25)附录C GPS日志示例 (27)前言本标准定义A-GPS技术在终端部分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接口要求、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和其他方面的要求,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基于A-GPS位置业务的依据之一。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业务概述、功能要求、系统要求、性能要求、应用互操作要求和日志要求。
本标准是位置业务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的附录A、B、C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四年智能手机平台概览绿机器人的崛起

四年智能手机平台概览:绿机器人的崛起时间:2011-08-12 13:54 来源:互联网责任编辑:蜗牛作者:网络评论:() 谁都不曾想4 年前Symbian 独孤求败的时候,只存活了13 年就寿终正寝了。
谁都不曾想4 年前iOS 呱呱坠地的时候,四年能卖出2.2 亿部设备,助力苹果成为市值最大公司。
谁都不曾想4 年前Android 还在实验室的时候,今天会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
还有,一代“PDA 王子”Palm 卖给HP 了,Windows Mobile 改名叫Windows Phone 了,Blackberry OS 成末代贵族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很庆幸我们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可以批评Symbian 的僵化,可以仰望iOS 的魔力;可以叹息Blackberry OS 固执,可以亲历Android 的崛起。
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么那些已然不存在的,也有合理之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话虽糙,理却真。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一见钟情都有原因,何况智能手机系统这个技术含量高的事物。
就智能手机系统平台而言,四年时间其实不短,但起伏涨跌实在太大。
继《四年智能手机市场概览》一文之后,我们来看智能手机系统平台的风云变幻(没错,就是这个词)。
图一: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变化横轴表示时间年表,只看一种颜色,即为某个平台4年来的变迁。
竖轴表示市场份额,总和是100%最顶端是Android 的市场份额变化,横向来年,小机器人绝对是“暴发户”,从无到有,量子级发展速度。
机器人的成功,有各方面的原因,可以总括为一句话:它做了一些别人没做到的事情,于是成功了。
两个层面:app 浪潮下,它的用户界面好于Symbian,它的应用软件多于技术狂们的Palm 和Blackberry;价格,它低于高高在上的iPhone。
退一步讲,假如Android 没落了,它的取代者也只是做了Android “没有做到的事”,现在Android “没做到的事”包括完美的用户体验、应用开发的统一性、软件市场的规范性、专利的完整性等等——好吧,我是在说iPhone,但iPhone 没有涉足中低端市场。
第3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习题(P90-92)一、复习题1.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哪些部分组成了中央处理器?答: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五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P72)2.试简述计算机多级存储系统的组成及其优点。
答:多级存储系统主要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把存储器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基于下述原因:(1)合理解决速度与成本的矛盾,以得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2)使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不仅价格便宜,可以把存储容量做得很大,而且在断电时它所存放的信息也不丢失,可以长久保存,且复制、携带都很方便。
(P76-P77)3.简述Cache的工作原理,说明其作用。
答:Cache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的。
即主存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并不是CPU每时每刻都在访问的,在一段时间内,CPU只访问其一个局部。
这样只要CPU当前访问部分的速度能够与CPU匹配即可,并不需要整个主存的速度都很高。
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把信息分成基本的块并通过一定的替换策略,以块为单位,由低一级存储器调入高一级存储器,供CPU使用。
但是,虚拟存储器的替换策略主要由软件实现,而Cache的控制与管理全部由硬件实现。
因此Cache效率高并且其存在和操作对程序员和系统程序员透明,而虚拟存储器中,页面管理虽然对用户透明,但对程序员不透明;段管理对用户可透明也可不透明。
Cache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存储器速度与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P79)4.描述摩尔定律的内容,并说明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答:摩尔定律(Moore law)源于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时任英特尔(Intel)公司名誉董事长)的一份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
根据他对当时掌握的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每一代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一代产品两倍的容量,新一代芯片的产生是在前一代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
达克罗技术将在两三年内被彻底取代

达克罗技术将在两三年内被彻底取代发布日期:2006-08-11 浏览次数:109 关注:加关注核心提示:达克罗技术将在两三年内被彻底取代现在,锌铬涂层(达克罗)还被我国的一些人称为当今世界表面处理的高新技术,是什么国际表面处理行业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产品。
听起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如果在10年前称锌铬涂层(达克罗)为革命性的高新技术,也许还能唬些人,但今天的锌铬涂层(达克罗)不仅早已褪下了高新技术的光环,而且,它很可能在两三年内寿终正寝。
因此,是到了让锌铬涂层(达克罗)走下神坛的时候了。
锌铬涂层(达克罗)问世已经50年了,它今天如果还能被称为高新技术,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那一定是空前绝后的奇迹。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2 0世纪50年代问世,锌铬涂层(达克罗)作为美国军方专利被保密了整整20年;20世纪70年代,锌铬涂层(达克罗)解密后开始转入民用,最初是由美国、法国和日本的三家公司分享这一技术,不久日本成为这一技术的惟一持有者。
如果它真是前途无量的高新技术,为什么对技术十分重视的美国和法国会如此轻易地放弃呢?它的答案可以在我国找到线索。
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从日本引进了这一技术。
按理说,作为技术的源头,日本的锌铬涂层(达克罗)工艺技术在我国应该是技高一筹、无人能比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日本的锌铬涂层(达克罗)工艺技术在我国仅处在中上水平,我国自己研制的锌铬涂层产品不少都达到甚至超过了日本。
谁都知道,我国的开发能力是无法与日本相比的,为什么在这里会轻而易举地超过日本呢?答案只有一个,日本根本就没有费力气提高锌铬涂层(达克罗)的性能水平。
这就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对锌铬涂层(达克罗)这个所谓的高新技术,美国、法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而日本则在其开发研究上采取了不作为的态度。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锌铬涂层(达克罗)早就被美国、法国和日本确定为没有研究开发的价值了,日本之所以还没有舍弃它,只是因为希望能从它身上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工业发达国家,锌铬涂层(达克罗)已经是一个失去了生命力的产品,没有再挖掘的价值了。
MeeGo:将开源进行到底

起 宣 布 了 新 一 代 专 门针 对 移 动 终 Me Go 均 在 加 紧 研 发 的步 伐 。 e 等
端 的智能操作 平台—— Me Go e 的诞生 。Me Go e 是英特 尔的
造 的 基 于 Ln x 统 的 开 源 软 件 平 台 , 它 完 全 开 放 源 代 码 , iu 系
以上资料显示,Me Go e 的生态系统版 图已经 日渐丰满。 它之所 以在如此短 的时间内被众多软件和硬件 厂商, 以 ・Me Go i x e 由Ln 基金会直接管理 ,并不 受任何一家厂商 u
而 言 , 这 意 味 着 只 需 编 写 一 次 程 序 , 该 应 用 便 可运 行 于 不 同 及 开源社区的开发者们所看好 ,不外乎 以下几个原 因:
e o 根 据 资 料 显 示 , 截 至 2 1 年 7 底 , Me GO 台 上 已 过 其 应 用 软件 数 能 否 快 速 突 破 将 成 为重 要 挑 战 。 目前 Me G 0O 月 e 平
甚 至 GE VI B Nl 和 MW 集 团 都 表 示 将 支 持 Me Go 由 此 可 以看 在 这一点上 ,Ln x e , iu 基金会 以及 Me Go e 的主要推动者 Itl ne、
的设备或 平台上 ,还可 以通过诺 基亚Ov软件 商店和 英特行 销 售 ;而 对 于 用 户 来 说 ,他 们 对 移 的 控 制 。 Ln x 金 会 是 一 个 致 力 于促 进 Ln x成 长 的 非 盈 利 p pCe tr i 基 u iu
个月左右 ,将 于今年第 四季 度发布的Me Go 11 e .版本 将支持 触摸式设备 ,包括手机 、平板 电脑 、车载 信息娱乐系统等 。
有 3 多 个 来 自 不 同 领 域 的 企 业 加 入 ,如 D vc VM、 It l 0 e ie ne、 N k 、 Ci o oi a s 、意 大 利 电 信 、S - r s o 、 L c T E i s n G、腾 讯 等 , c 出Me Go e 不可 估 量 的 发 展 潜 质 。 作 为 Me Go 盟 的 主 要 推 动 者 之 一 , D vc VM早 在 6 e 联 e ie 月 台 湾 C mp tx 2 1 上 就 发布 了 基 于 Me Go 10 新 产 品 o ue 0 0 e .的
meego系统的悲剧

MeeGo系统的悲剧08市场营销2班伍思朝 200830990221摘要:MeeGo是诺基亚和英特尔推出的一个免费便携设备操作系统。
其基于Linux 平台,融合了诺基亚的Maemo和英特尔的Moblin平台,可以工作在更广泛的设备上,如手机、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智能电视、PTV机顶盒等。
诺基亚是一款搭载MeeGo 1.2 Harmattan操作系统的手机,采用3.9英寸电容触摸屏,分辨率为480x854,显示效果相当出色,手机采用Cortex A8 1GHz处理器,拥有1GB RAM以及16GB的机身存储空间,在诺基亚众多手机中处于一流水平。
但是2011年9月28日,诺基亚却宣布放弃Meego,随后英特尔也宣布放弃Meego,诺基亚N9成为唯一一台也是最后一台Meego手机。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MeeGoo系统成为悲剧?生不逢时?缺少应用?决策失败?竞争对手过于强悍?诺基亚为何忍痛推出N9?MeeGo之后又将何去何从?关键词:诺基亚N9 MeeGo系统失败原因作为全球第一款、唯一一款,同时也是最后一款搭载MeeGo的手机NOKIA N9在2011年11月11日正式出货,这款备受瞩目的手机拥有迷人的外观设计、出色的拍照性能,以及十分强大的MeeGo 1.2操作系统,但是还是逃不出“杯具”的命运。
MeeGo是NOKIA和Intel推出的一个免费便携设备操作系统,中文昵称米狗,它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便携操作平台。
该系统有着最强大的多任务,最人性化的操作。
该系统还支持QT跨平台框架,理论可兼容塞班和Android等系统的应用软件。
这一新的操作系统不仅可用于智能手机,而且可在便携式上网设备、笔记本电脑、电视、车载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终端产品上运行。
我们先来看看MeeGo操作系统的优势。
1、MeeGo是基于Linux的开发项目,受到Linux基金会的鼎力支持。
2、基本不会存在侵权纠纷。
Qt是MeeGo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架构,Qt有完善的开发工具包,采用的是LGPL协议。
有口皆碑 HONDA ACCORD

早在 19 9 9年 ,当时 的广 州本 田就将 第 6代 雅 阁车 型正 式 引 入国内,这与其 1 9 9 8年在 日 本上市 的时间几乎同步 , 就在那时 , 也 雅阁就 已开始 了自己的中国征途。 当然 ,除 中国市场 以外,雅 阁还 分别在北美和欧 洲市 场打拼 ,以至于出现了北美版、欧版和 中国版
的最 新诠释。和 中国地区销售 的歌诗 图一样 ,雅 阁 Cosor rstu 同样 型还 为消费 者提供 了旅 行版 本 , 然这是 针对欧 洲大众 所做 出的 显
采用了 3 C V _LV M— 6发动机 ,同时匹配 5挡 自 5 动变速器 。 调整 。即便如 此, 雅阁也并 没有为其搭载更大排量 的 3 L发动机 , 5 实际上,和 2 1 款 雅阉外观造 型最 为接 近的是北 美版车 型, 而是选 择了 2 和 2 两款发动机 ,分别为 15k 和 1 0k 01 .L O ,L 4 1 W 4 W 尽 管无法确 定它与其 之间存在 的细微 变化 , 猛然看 上去 它们相 但
群体进 行变革。 与此同时,Cosor 型的到来也预 示着本 田未 rstu 车 来到欧 洲市场 ,雅阎在外 形上的创新 不容 小觑 ,可 以说欧 版 来将逐步扩 大雅阁产品系列 的阵容 。
的输 出功率 也是 中规 中矩 ,只 是在变速 器部 分增加 了欧 洲人喜好
差 无几。在动 力系统方面 ,北美版雅阁依旧选择了 24L直列 4缸 的 6挡手动变 速器 而 已。更值 得 一提的是 ,同为本 田旗 下的讴 歌 .
和 35LV型 6缸 两款动力源 ,前老最 大功 率为 10k ,后者为 T X与欧版 雅阁在造型设计上如 出一辙 , . 4 W S 相似 度极高。
目
● 文 :空 气
AGP8X揭密

AGP 标准compare list三代标准对比近日SIS648等新的芯片组的横空出世使人们突然对AGP8X接口标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AGP8X标准究竟是什么新技术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东,它早在2000年8月的INTEL公司发展蓝图中就被提到过,当时它只是一个技术性概念,各种技术参数还停留在设想的地步,在当时并没引起普通消费者太多的注意,但ATI、NVIDIA和Matrox等图形芯片厂商均作出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要和INTEL公司合作开发这一全新总线技术,并要在它们下一代的图形芯片中加入对这一总线的支持。
时隔接近两年的时光,SIS648和P4X400、KT400等主板芯片组也相继表示支持这一全新标准,基于AGP8X的SIS Xabre 和ATI R300系列显卡也即将上市,这些都为AGP8X标准的普及与推广铺平了道路。
要深入了解AGP8X标准就不能不说到它的前辈们—AGP1X、AGP2X、AGP4X。
从最初的PCI图形接口到AGP,从AGP1X到今日的AGP8X经过了不算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在就让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图形端口是在PCI 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3 D游戏做得越来越复杂,使用了大量的3 D特效和纹理,使原来传输速率为133MB/S的PCI总线越来越不堪重负,籍此原因拥有高带宽的AGP才得以浮出水面。
这是一种与PCI总线迥然不同的图形接口,它完全独立于PCI总线之外,直接把显卡与主板控制芯片联在一起,使得3D图形数据省略了越过PCI总线的过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低带宽PCI接口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
可以说,AGP代替PCI成为新的图形端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1996年7月AG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
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
没落的贵族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1、摩托罗拉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的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也就是早期说的大哥大,现在说的手机。
大家公认摩托罗拉是当今手机通信的发明公司,虽然AT&T声称它的无绳电话比摩托罗拉的手机早,但是大家知道无绳电话和手机是两回事。
2、世界科技史上最了不起、最可惜、或许也是最失败的项目,就是摩托罗拉牵头的“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一些公司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打造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我们知道,当今的移动通信最终要通过通信卫星来传输信息,为了保证在任何时候卫星都能够收发信号,卫星必须保持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同步通信卫星必须发送到358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
同时在地面建立很多卫星基站来联络手机和卫星。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基站,比如在撒哈拉沙漠里,那么手机就没有信号,无法使用。
铱星计划和传统的同步通信卫星系统不同,新的设计是由77颗低轨道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
每颗卫星比同步卫星小得多,重量在600-700千克左右,每颗卫星有3000多个信道,可以和手机直接通信(当然还要互相通信)。
因此,它可以保证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移动通信。
由于金属元素铱有77的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66个。
低轨道卫星与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相比较有两大优势:第一,因为轨道低,只有几百千米,信息损耗小,这样才可能实现手机到卫星的直接通信。
我们平常使用的手机都不可能和35800千米以外的同步卫星直接通信;第二,由于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站,因此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联合了好几家投资公司,正式启动了“铱星计划”。
1996年,第一颗铱星上天;1998年,整个系统顺利投入商业运营。
美国历史上最懂科技的副总统戈尔第一个使用铱星系统进行了通话。
基站简史

基站简史本文来源:网优雇佣军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移动通信网络诞生以来,移动基站已经陪伴人类40年了,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变革,但你知道它的故事吗?1G:基站的由来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称之为1G时代,当时基站的英文全称叫Base Station,简称BS,直译过来就是“基站”,这一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1G时代多种标准林立,但主要有两大主流制式AMPS和TACS。
TACS基站(爱立信1G模拟基站RBS883)1987年,我国在河北秦皇岛和广东建立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拉开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序幕。
从图片对比看,当时的1G基站采用的就是爱立信的TACS系统。
AMPS基站和天线1G是模拟系统,不但容量低、通话质量差,而且保密性极差,本人当年在维护基站时就曾不小心清楚地听到用户间的对话,今天的你可能简直无法相信。
2G:一体化的BTS2G时代的基站并不叫“Base Station“,而是叫BTS,全称为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即基站收发信机。
GSM网络构架相较于1G基站叫Base Station,BTS在Base Station的中间加了一个“Transceiver”,这一命名更加精准。
因为,Transceiver即收发单元,是BTS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来看看2G基站的组成…爱立信RBS2206BTS主要包括公共单元、收发单元、合分路单元,其中,公共单元包括供电单元、传输接口单元、时钟分配单元等。
收发单元,全称Transmission Receiver Unit,简称TRX或TRU,指收信器和发信器的合称,我们通信人通常叫它“载频”。
曾经的Motorola和北电2G基站,如今已随风消逝2G基站体积很大,且笨重,扩容和运维很麻烦。
每个收发单元只能处理一个载波信号,一个载频最多能同时容量8个用户,每次遇到基站拥塞扩容都要增加载频和合路器等,运维工程师不得不提着笨重的载频,每天上下穿梭于楼顶的基站。
ATOM的前生今世与ARM的蝶变.

ATOM的前生今世与ARM的蝶变世间本没有PC处理器和嵌入式处理器。
这两种处理器在同一天诞生。
1976年5月,Intel开始设计8086处理器。
工程师没有想到这颗处理器将给后世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如同许多改变人类命运的设计一样,设计者最初并没有太大的追求,诸多的不经意与偶然促成了一个伟大的产品[24]。
1978年6月8日,Intel正式推出8086处理器[25]。
1981年8月12日,基于8088处理器的IBM PC诞生[26]。
很快PC席卷了整个世界。
嵌入式处理器这个称呼也随出现。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所有处理器都是嵌入式处理器,包括用于服务器,PC和嵌入式领域的处理器。
PC的日益普及,使得PC处理器从广义的嵌入式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单独的一个产业,也就有了PC处理器。
在不久的将来手机也将从广义的嵌入式领域中独立,也会有单独的手机处理器,而不再是嵌入式处理器在手机中的应用。
ARM处理器在手机领域的强势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其贴上了手机处理器的标签。
更多的人认为将来的PC是揣在兜里的,而不是装在包里的。
这些猜测触动了Intel这个巨人的心,失去未来的PC是Intel无法承受之重。
巨人的行动并非永远迟缓。
2004年,地处Texas州的Intel Austin研发队伍启动了代号为Silverthorne的项目,这个项目所研发的芯片将取代A100和A110这两个低功耗处理器(A100和A110处理器的项目代号为Stealey,基于90nm工艺,是Pentium M的派生芯片[27])。
这颗芯片也将是第一颗Atom处理器。
Silverthorne项目的启动为两年后Intel毅然抛弃XScale构架埋下了伏笔。
拥有顶尖处理器设计能力的Intel绝不允许ARM在旁酣睡。
Austin的研发队伍在项目启动时收到了来自高层的三条指令。
Atom处理器必须是一个低功耗芯片,TDP(Thermal Design Power)约为ULV(Ultra Low Volatage) Dothan(即Intel Celeron M ULV)内核的十分之一(Dothan的TDP约为21瓦)。
世界著名发烧试音碟

世界著名发烧试音碟xt001 [一听钟情出品]极品级【鉴听天碟IV SACD版】《Audiophile Reference Ⅳ》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展时,此碟被誉为全场最佳软件,约1/3参展厂家均用它来示范。
SONY总馆亦特别选出它为试音猛碟之一。
当然此碟在展览中被抢购一空。
FIM 中文译名为“一听钟情”,它是香港著名资深发烧友、有音响诗人之称的马睿先生创立的发烧级小型录音公司。
FIM成立至今致力制作高水平CD软件,在售价上,FIM的碟片要比一般软件要贵不少,但它的出品的碟片不论是采用自己录音或是重新翻录一些天碟级的母带,质素都相当高,再加上选曲品味雅俗共赏,因此深受发烧友欢迎。
xt002 《OPUS3 TEST CD5》一张动听且易听的DD,包括有JAZZ、BLUES及CLASSICAL,且为Pawnshop、Bibb、Brown-Tobias等名家座阵。
十四首頂級發燒極品爵士,藍調,古典共冶一爐大師示範級經典作品Opus3以音色自然傳神,像真定位音效果馳名世界。
這張作品no.5收錄了十四首頂級佳作,集爵士,藍調,古典作品及民謠於一碟。
欣賞這樣,使您猶如親臨世界著名的瑞典Jazz Club[當舖](The Pawnshop),聽昔士風大師Benny Waters 和Danny Moss的現場演奏。
細味藍調歌手Eric Bibb的濃情,在古老的古教堂裡欣賞著名的古典作品,享受豐富的空氣感,感受樂器的鮮明定位,曲調的醉人旋律,十四首頂級佳作,以SACD頂級製作,肯定帶給您無限的音樂享受。
xt003 2000华南国际影音器材博览会纪念CD这张纪念CD的制作,除选用了24Bit DCS-902的数码处理以及SONY PCM-7010专业数码录音机进行录制外,还首次启用了一台名品专业设备——MANLEY参数式电子管均衡器。
一般说来,经过数码处理,音色总有些生硬感。
启用这台“胆EQ“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种数码味降至最低,使音色格外通透明亮,让原录音经过处理后,一方面达至数码化的纯粹,另一方面则保有返璞归真的个性张扬。
VAS的前世今生

1 VAS历史1.1 什么是VASVAS的全称是Value Added Service,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增值业务平台,那什么又是增值业务呢,顾名思义就是在电信网络之上能够产生附加价值的业务,和我们当今服务行业的增值业务类似,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明白了。
我们每天都会用到VAS业务,如短信,彩铃,彩信等这些基于语音和数据网络之上的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
1.2 VAS的产生1.2.1 产生的背景为什么需要VAS平台呢这要从最早的电信交换机说起,我们知道固定电话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到底是啥时候出现的呢,我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就有固定电话了,再早之前还是用人工交换,有专门的接线员负责搭接电话,葛优的《手机》大家都还记得最开始的时候电话找牛三斤的镜头,对电话最早就是那样接通的。
讲了这么多废话话,这和VAS有啥关系呢,听我们慢慢道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很快就被淘汰了,我们进入了数字交换时代,这里用到的设备就是我们的程控交换机了,典型的国产设备有华为的C&C08和中兴的J10,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类设备了。
数字交换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网络接通时间,电话这边播完号那边就振铃可以接通了,这很好,但是功能很单一,要想打电话就必须装一部固定电话,而且如果你搬家了,你的电话还不能跟着搬走。
后来人们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公司内部这些电话能不能搞成一个集团,内部打电话可以便宜些啊,公司能不能申请个特殊接入号,别人打电话进来不收费啊(典型的800免费电话),或者说我可不可以申请个卡号,这样不管到了哪里我只要输入卡号就能打电话了。
2000年左右读大学的同学肯定深有感触,IC卡,201电话卡啥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谈恋爱煲电话粥的必备工具,这些业务是咋个实现的呢?当然是在程控交换机上做的啦,但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要知道芯片的处理能力还很弱,intel也还只是386,586类的CPU,如果这些乱七八糟的业务都在程控交换机上做,程控交换机就跑不动了,而且每次要加载或者修改个业务,都需在所有的交换机上做数据,这个工作量也是吃不消的。
DIY-显卡

PCI-E显卡时代
• 2005年,PCI-E平台已渐渐为普通用户所了解和接受。显 卡也逐渐进入到PCI-E平台的时代。nVidia的Geforce 6200系列,6600系列,6800系列,与之对应的ATI的 X300系列,X700系列,X800系列,让整个显示市场呈 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 N家重新压制A家;直到08年A家又雄起(首发多核心); 反复争霸; • 双卡互联,N家的SLI,A家的CrossFire;
• 2001年 • nVidia方面,凭借刚刚推出的Geforce 3系列占据了不少 市场 • ATI推出抗衡的ATI Radeon 8500/7500系列,采用0.15微 米工艺制造
• 2002年,nVidia与ATI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 nVidia推出了Geforce 4系列;是DirectX 8时代下最强劲 的GPU图形处理器 • ATI出品了R9700/9000/9500系列,首次支持DirectX 9, 使其在与NVidia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而R9700更是在速 度与性能方面首次超越NVidia
主要指标
• 显示芯片—显卡的CPU,直接决定性能
• 显存—显卡的内存,普通用户来说,不是越大越好,1G 比512M有明显提升,但2G比1G的提升并不明显(作图, 游戏多开等等除外),类型DDR5,DDR3最重要
• 散热片—主动(带有风扇)和被动(没有风扇) • 接口—是否满足显示器需求 • 功率,独立供电? 电脑电源功率是否足够,板载PCIE插 槽最多提供50W功率
ATI
• • • • • • • HD7970-DC2-3GD5: 28 x13x5.3cm 价格3899 HD7950-DC2T-3GD5 : 29.97x12.95x5.842cm 价格2649 HD7870-DC2TG-2GD5-V2: 26.55x11.55x4.25 cm 价格1999 龙HD7850-DC2O-1GD5: 27 x 13.7 x 4.2 价格1399 HD7770 DC-1GD5-V2: 23.6 x 14 x 4.3cm 价格949 HD7750-T-1GD5: 19.81x 12.7x 4.32 cm 价格749 EAH6670/DI/1GD3: 16.76 x 11.68 cm 价格449
Palm 兴衰史

Palm 兴衰史:从Palm到WebOS (上)小编按:说过了黑莓,道过了诺基亚,这次我们说说Palm。
自从被HP收购以后,似乎Palm从来没有在智能手机的战场上有过真正的战斗,直接就被iPhone垫在了脚下。
但在所有机友里,Palm用户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不仅专业、而且会玩,绝少以抨击其他用户为乐,他们用真正虔诚的态度来告诉你,他们相信,他们手里拿的是部最好手机。
另外这是一篇theverge 2012年的老文,最后会和theverge一篇2014年的新文合并成一个系列。
2012年6月。
距离CES 2009 大展亮出WebOS,到成为惠普帝国里最碌碌无为,没有任何实质硬件项目,并完全失去高层信任的僵尸部门,已经整整31个月。
31个月,也就比一份美国手机合约长一点。
Palm是怎么在那么短时间里,把自己带到万劫不复里,成了硅谷永远的话题。
Palm的故事,在根深蒂固的「企业政治」视角,和那些从Palm内部灰心丧气的职员嘴里掏出来的吐槽的渲染下,已经无法完整地还原其本来面目。
我们唯一确信的是,这是一个充满了腹背受敌、谋略失败、战略狂躁、土豪蹂躏还有核心团队为了捍卫梦想而奋战的伟大传说。
我们采访了许多现任和前任Palm雇员,从Palm的极盛时期,到Pre发布后的衰亡,并汇编成此文。
「PC企业不但已经看到了,而且一定会闯入这个市场。
」历史已经证明,从零开始重新打造一个赚钱的商业平台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去问问苹果和微软,他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桌面系统项目(项目代号分别是「Copland」和「Cairo」),在漫无目的地挣扎了多年后,最终还是被其他项目取而代之。
移动端的情况也一样。
好好的项目,随时可能变成苦战。
历史告诉我们,毁掉一个商业平台的人,可能正是缔造它的人自己,因为他们疏远了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
在2004年,Palm——那时候还叫palmOne,发现自己正处于这样的窘境。
那年公司的收入扶摇直上,成为表现最劲爆的财年。
显卡CPU

显卡篇1996年之前 ISA接口时代,这段时间的霸主是Trident公司,其产品8900是386机器的绝配。
那时只有S3能有实力与其对抗。
这段历史实在太过遥远,我们不去做过多考证,也不选择这段时期的产品加入经典显卡中。
1996、1997年 1.S3 765(Trio64V+) 2D时代的王者,资深老玩家一定会对这款显卡深有印象。
同时期有Trident 9650, ATI Mach64与其斗争,性能较为接近但全然不是对手。
2D时代霸主S3 7652.S3 Virge S3 765的升级版,这段时期没什么好说的,总之Trident将霸主地位交给了S3就对了。
1998年很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崛起了3DFX的身影,也第一次见到了NV 和INTEL的出现。
1.VOODOO 虽然VOODOO只是3D加速卡,想用VOODOO还得加上一块2D显示卡,但当时风靡的Quake和DOOM让游戏玩家们还是疯狂的追捧着VOODOO,可是当时的霸主S3还没想到把VOODOO当作对手来看,依然我行我素。
这点无疑壮大了一代枭雄3DFX的实力。
那时的玩家们都以有一块VOODOO卡为荣,仅仅一年3DFX就拥有了近乎神一样的地位。
3D加速开山鼻祖VOODOO2.S3、Trident、Matrox 这段时期的老牌公司们又在做什么呢?后悔莫及的S3继续将Virge DX升级成AGP接口,而Trident公司动作较多,但得不到好的回响,比如9880,之前的9750,9850,(是不是很像ATI后来的显卡型号啊)本人的第一款显卡就是9880(4M显存,125MHZ显存频率,16bit,自我感觉还不错了,没钱享受VOODOO的话这也是很好的选择),而Matrox公司则推出了经典的G100显卡,3D性能很一般,但2D画质却几乎达到了极致了,是2D平面制作的最好选择。
虽然无法与VOODOO正面对抗,但却可以占据自己的那份市场,偏安一隅,过的也算逍遥。
NVIDIA显卡发展简史回顾

时光似箭绿巨人NVIDIA显卡生长简史回首2008-02-27 14:04:011993年,Jen-Hsun Huang(黄仁勋)、Curtis Priem和Chris Malachowsky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图形开发公司,在其时也许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事情,可是历史证明,从那时注定今天会出现一个举世闻名的显示芯片制造商——nVIDIA。
他们其时的梦想也非常简朴——研制世界最先进的图形加快芯片。
一、初遇波折nVIDIA公司的第一个产物是NV-1,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距离乐成还很遥远。
Di amond选用了该芯片,制造了非常不受接待的Diamond Edge显示卡。
nVIDIA自认为可以做些与众差别的事情,于是用四边形取代了传统的三角形加快方案,可是对付nVIDIA和D iamond,这个转变都非常不受接待。
可以说NV-1是个失败,甚至连Jen-Hsun Huang也这样认为。
nVIDIA并没有因为NV-1的失败而停止,他们担当了一家第三方公司的委托,为该公司研制NV-2。
在担当了NV-1教导的底子上,nVIDIA在NV-2的研制筹谋上耗费了相当大的时光。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放弃了对NV-2的支持,没有了资金援助,NV-2的研制筹划进入了暂停阶段。
其时的nVIDIA已经身无分文,虽然他们已经有一个半产物,但是却没有给他们带来丝毫效益。
看起来nVIDIA也会象其它一些方才开始的显示芯片公司一样,注定要今后消失了。
3dfx推出的Voodoo就在这时,nVIDIA启用了极具天才的David Kirk,开始重新研制NV-3。
NV-3的目标是成为其时最先进的图形芯片,并准备在一个芯片中集成优秀的2D和3D性能。
在1995年,3dfx宣布了公司建立以来的第一个产物——Voodoo,并赢得了遍及的接待。
而Renditi on在稍微早些于3dfx的时候也宣布了V1000芯片,并且已经被几大显卡厂家接纳,销售量最后直逼Voodoo,成为第二家受接待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P时代的绝唱
日期:2002-07-30
近日SIS648等新的芯片组的横空出世使人们突然对AGP8X接口标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AGP8X标准究竟是什么新技术呢?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东,它早在2000年8月的INTEL公司发展蓝图中就被提到过,当时它只是一个技术性概念,各种技术参数还停留在设想的地步,在当时并没引起普通消费者太多的注意,但ATI、NVIDIA和Matrox等图形芯片厂商均作出积极响应,纷纷表示要和INTEL公司合作开发这一全新总线技术,并要在它们下一代的图形芯片中加入对这一总线的支持。
时隔接近两年的时光,SIS648和P4X400、KT400等主板芯片组也相继表示支持这一全新标准,基于AGP8X 的SIS Xabre和ATI R300系列显卡也即将上市,这些都为AGP8X标准的普及与推广铺平了道路。
要深入了解AGP8X标准就不能不说到它的前辈们—AGP1X、AGP2X、AGP4X。
从最初的PCI图形接口到AGP,从AGP1X到今日的AGP8X经过了不算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在就让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图形端口是在PCI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3 D游戏做得越来越复杂,使用了大量的3 D特效和纹理,使原来传输速率为133MB/S的PCI总线越来越不堪重负,籍此原因拥有高带宽的AGP才得以浮出水面。
这是一种与PCI总线迥然不同的图形接口,它完全独立于PCI总线之外,直接把显卡与主板控制芯片联在一起,使得3D图形数据省略了越过PCI总线的过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低带宽PCI接口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
可以说,AGP代替PCI成为新的图形端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这是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这是AGP总线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1996年7月AG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
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
这是AGP1x、2x总线的显卡金手指
这是AGP1x、2x总线的显卡
这是AGP 4x总线的显卡
这是AGP1x、2x总线的显卡插槽
这是支持AGP1x、2x总线的显卡插槽正面图
这是支持4x总线的主板
但显示芯片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AGP 1.0 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AGP 2.0便应运而生了。
1998年5月份,AG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AGP Pro总线与AG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AGP 4x 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
(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AGP显卡。
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AGP 4x规范,使得AG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
这是支持AGP1x、2x、4x、Pro总线的显卡插槽对比图
这是支持AGP Pro总线的显卡插槽,是不是很长?
这是支持AGP Pro总线的显卡插槽正面图
这是支持AGP4x总线的显卡金手指
AGP 8X作为新一代AGP并行接口总线,在数据传输频宽上和它的先辈AGP 4X 一样都是32bit,但总线速度将达到史无前例的66MHz×8=533MHz,在数据传输带宽上也会达到2.1GB/s的高度,这些都是原来的AGP并行接口无法企及的。
它的推出正好适应了现今CPU和GPU(图形工作站)的飞速发展,也可以说是CPU 和GPU的发展导致了这一新技术的应有和推广。
随着CPU主频的逐步提升以及GPU的性能的日新月异,系统单位时间内所要处理的3D图形和纹理越来越多,大量的数据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频繁地在CPU和GPU之间反复交换,这使原来运行
频率为66MHz的AGP接口已越来越跟不上它们交换的速度,系统的性能因此而大受影响,正像当年AGP取代PCI总线一样,AGP 8X终于走上了时代的舞台。
要想深入认识AGP 8X,让我们先来说说AGP总线这个话题吧。
我们知道最初的显示设备是采用PCI总线接口的,工作频率为33MHz,数据模式为32bit,传输带宽为133MB/s。
随着AGP 1.0规范的推出,AGP 1x和2x显示设备逐渐成为主流。
1X模式的AGP,工作频率达到了PCI总线的两倍—66MHz,传输带宽理论上可达到266MB/s。
AGP 2X工作频率同样为66MHz,但是它使用了正负缘(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工作方式,在这种触发方式中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从而使得一个工作周期先后被触发两次,使传输带宽达到了加倍的目的,而这种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为133MHz,这样AGP 2X的传输带宽就达到了266MB/s×2(触发次数)=532MB/s的高度。
AGP 4X仍使用了这种信号触发方式,只是利用两个触发信号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分别引起两次触发,从而达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中触发4次的目的,这样在理论上它就可以达到266MB/s×2(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1064MB/s 的带宽了。
在AGP 8X规范中,这种触发模式仍将使用,只是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将变成266MHz,两个信号触发点也变成了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单信号触发次数为4次,这样它在一个时钟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就从AGP4X的4倍变成了8倍,理论传输带宽将可达到266MB/s×4(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2128MB/s的高度了。
这是AGP1x、2x......8x总线技术参数对比
AGP 8X的研发设计一直坚持了以下三条原则:一、努力提高数据传输带宽,进一步增强原有功能。
二、简化设计方案,对于用不着的功能一律不用,从而减少了设计难度,缩小了设计成本。
三、为工作站平台新增了不少功能。
下面我们来说说支持AGP 8x的主板与我们现在所用显卡的兼容性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随着KT400、nFORCE2、SIS648等支持AGP 8x的主板相继上市,如果用户(在升级电脑的情况下)并不了解这种新主板与自己原来显卡是否兼容,这必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哪个主板厂商都不会让自己的主板只支持AGP 8x一种显卡的,这势必影响自己主板的普及和推广,所能占领的市场份额也将会大幅缩小。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AGP 8x的标准工作电压只有0.8v,它只能向下兼容到1.5v标准,即在1.5v的电压下也可以正常运行,但在3.3v的电压下是绝对无法工作的。
所以我要说支持AGP 8x的主板最低只能兼容到AGP 4x 的显卡,至于AGP 1x、 2x的显卡它只能爱莫能助了。
这一点将会使一些拥有AGP 1x或2x显卡但又想用这种新型主板的消费者不免有些遗憾。
那么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支持AGP 8X的显卡能用在老主板上吗?据业界资料显示,在原来主板支持1.5v电压的情况下,AGP 8X的显卡完全可以在这些老主板上正常运行,不过AGP 8X的高数据带宽可就用不上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AGP 8X为工作站都做了哪些功能优化。
1、减少等时操作设计。
在PCI显示总线时代,大的数据在通过PCI接口时由于带宽不够而经常会出现处理延时现象。
在进入AGP时代以后,由于处理数据量的急剧增长,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
比如我们在看电影时,由于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读取的数据很多,往往会因为系统资源不足而出现播放不流畅的现象。
AGP 8X针对这个问题专门做了研究,加入了数据同步传输设计。
说到同步,也许有的人会不理解什么意思,这种功能在我们所用的IE浏览器中经常会用到。
当你在浏览一个网页时,系统会把这个网页的数据保存在硬盘上,当你再度上网浏览这个以前看过的网页时,浏览速度会比以前快很多,这就是同步在起作用。
AGP 8X 加入这一功能后,在处理大的数据时就可以边处理边预先读取,从而有效减少了数据塞车现象,使系统的性能得以全面地发挥,而不会在数据读取上浪费太多的资源。
2、我们知道AGP和AGP 8x都是点对点接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主板上只有一个AGP插槽的原因。
AGP 8x推出以后,这种局面可能会得以改变,因为AGP 8x中加入了一种新的设计——输出端数桥接(Fan-out Bridge)技术,它可以使系统中安装多个AGP 8x设备成为可能。
每个AGP 8x端口配置一个桥接模块,这些模块通过逻辑主PCI总线并且通过统一出口同芯片组中的控制模块通讯,每个模块可以通过次级PCI总线(AGP 8x总线)链接至少两个AGP 8x设备,不过两个AGP 8x设备之间无法进行点对点传输。
结语:
因为这篇文章涉及的技术问题比较抽象,我们只能从文字上来阐述AGP 8x 规范的技术要点。
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种传输带宽高达2.1GB/S的新的显示接口规范,它的推出是为功能更加强大的CPU和GPU的出台而铺路的,我们应能深切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巨大进步,但是这只能算是AGP接口规范的绝唱,因为Intel
已明确表示AGP 8x将会是最后一代的并行接口,接下来上场的将会是3GIO--也就是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的串行总线标准。
迎接AGP 8x标准的到来,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