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杨修之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杨修之死
九资河中学:陈亚利朱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百年来被誉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它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肠荡气的《红楼梦》不同,这里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谨赤壁鏊兵”等恢弘壮观的场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杨修之死》。
(出示课题,师简介作者)
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出示学习目标)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指导检查。
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谮.害邺.城
叱.退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植然.其言愈恶.之但.操有问叱.退
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师简介曹操和杨修)
5、杨修因什么事件被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用原文回答)
6、学生复述课文。
三、速读课文,自主思考: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总结、归纳,出示幻13)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
明确:曹操:虚伪奸诈、阴险残忍、嫉贤妒能、老谋深算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目中无人、耍小聪明
五、深入探究:
关于杨修的死因,如果深入探究,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出示幻17——幻20)
六、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
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什么言?(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随机就为人处世方面给学生一些箴言。
)
七、学生整理笔记,温故知新,质疑问难:
八、作业:课堂练笔:
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化为奸臣;而在《三国演义》中,他的面貌要复杂得多,常常让人捉摸不透。
请根据你对曹操的认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论述严密有理。
【附习作范文】
英雄,我为你不平
岁月的烟波荡接天河,
历史的巨浪贯通地脉。
世人的舆论在其中成为海,
英雄在无知与不解中扭曲。
就像海,
总喜爱偷取灵魂。
而后掩盖,
抛出无用的残骸,
不能忘怀。
比起灵魂,
人们似乎更欣赏躯壳。
——哪怕它已变质。
要用美丽的言辞将它修饰,
唱出违背史实的假气概!
我愤慨:
这不公平!
我要平反这千古沉冤!
——题记
人们总是看不清你的脸,你的脸上也有值得诗人为之而流泪的雾霭般的忧伤;你有火焰的雄心,但人们忽略了:火焰也有乖戾。
几百年,几千年的轮回转动,命运,让满腹诗书,胸怀大志的你荷戟独彷徨。
你,就这样在“兴复汉室”之“贤德”的“善言”中成了千古罪人,就这样在世人的唾弃中匍匐了几世几代!曹丞相,后生替你不平!
想当年,虽赤壁一战困于周郎,然则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乃一世之雄也。
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哲理诗篇几人能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的政家之道,也不过如此而已!
且汝嗜才之至。
你对老友许攸的热诚,绝胜蔡邕“倒屣相迎”王粲;陈琳写檄文痛骂你及家祖,你不仅日后谅解,还对他的文采赞不绝口。
与气短的周郎相比,你真大胜他一筹也。
赤壁一战惨局,也都应归罪于爱才。
苦肉计、连环计,都是孔明与周郎的鬼主意,那些看似真挚的,善解人意的话语,都是来自
灵魂深处的美丽谎言,都说你是奸雄,其实他们才如此:利用英雄间的赏识尔虞我诈;利用你的真诚巧设陷阱。
可以想象,当他们眼见你中入圈套之际,落进陷阱之时,嘴角挂有怎样的冷笑。
更为残忍的是,他们在宣判结局时,下了怎样毒的诅咒:让世人的不公将你击垮!
本是同族人,相煎何太急?但为了让各自的君王称帝,他们撕掉了一切仿真伪善的假面具,不惜把一切作陪葬;为了自己能称王称帝,他们抛却了所有真仁慈,不惜把一切作为满足欲望的牺牲品。
难道这就是英雄?然而,当你为了百姓和乐要将其摧毁在美丽的面具后时,你的悲剧便开始了:从此你就成了杀害“忠良”之人;“挟天子而令诸侯”之辈,可笑之至。
而他们仍英名照汗青!
曹丞相,请你相信我,我要将他们尘封了千百年的面具打碎;我要让那些冰冷狡诈的面孔公之于众;我要让大海将吞没的伟大的灵魂托出;我要让你的英名四海重震!
英雄?
在三国的天空中,
只有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需要背景,
你独可以揽下这苍穹!
——后记
点评:
本文介绍了一位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但构思精巧,文章没有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是沿已有的判断去思考,而是“反弹琵琶”。
从
曹操的大将风范,才华横溢,爱才之至,真诚待人,拯救黎民等方面挖掘出了人物的性格,因而人物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体现出来了,使老生常谈的人物有了新形象,耐人寻味。
另外,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语句工整,造成强烈的气势,把作者为曹操鸣不平的内心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使文章显得有理有据,读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