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一、背景介绍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政策,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法治化,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保值增值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资产处置是重要的环节,在保证国有资产市场化流转、优化配置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国家利益和员工利益,确保公平公正。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资产处置操作办法尤为重要。
二、基本原则
在制定资产处置操作办法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公平公正:明确资产处置程序、要求和条件,确保各方利益平衡,防止利益输送。
2.透明公开: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公示、公告制度,提高资产交易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
3.稳定可靠:确保资产交易过程法律规范、秩序井然,保证交易结果合法有效。
4.利益最大化:通过市场竞争自主选择资产处置方案,以最大化国有资产效益和收益。
5.安全保密: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杜绝泄密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三、资产处置程序
1.审核评估:对待处置资产进行全面调查、核实、评估,确定处置范
围和方式。
2.制定方案:编制资产处置方案,明确产权划转、交易方式、标的数量、交易条件等。
3.内外公示:对方案进行内部公示、外部公告,公示时间至少不少于20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4.协商谈判:与符合条件的潜在买方进行谈判和洽谈,确定最终买方。
5.签订合同:达成协议后,签订正式合同,明确产权划转、交易金额、条件等。
6.注册交割:完成法律程序和公证手续,办理产权过户、交割等手续。
四、资产出售办法
1.招标竞价:通过公开招标、竞价等市场化方式选择买方,确保公平
竞争。
2.协议转让:经过协商一致,与买方直接达成资产转让协议。
3.产权交换:将国有资产转为股权或其他产权形式,与潜在买方进行
交换。
4.资产重组:通过合资合作、联营重组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产权重组。
5.入股引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其他买方,以现金或其他方式增
资国有企业,获得产权。
五、员工权益保障
1.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为被处置资产所属企业的职工提供合理安置和优先就业机会。
2.利益分享机制:确保职工能够分享国有资产处置所带来的利益,实现共赢。
3.维护劳动权益:保障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防止职工遭受不公平对待和破产风险。
六、监督机制
1.监督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保证合法合规。
2.内外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对于资产处置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审查。
3.举报投诉:对于违反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的行为,接受社会的举报和投诉,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
七、处置效果评估
1.评估部门:设立独立评估机构,对资产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评估指标:评估国有资产处置的效益、风险、社会影响等指标,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3.决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处置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八、反思与总结
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过程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的制度和规定,可以确保国有资产处置公平公正、安全可靠、效果最大化,同时保障员工权益和社会稳定。
然而,由于具体情况复杂多变,资产处置操作办法仍需根据实践经验不断完善,以适应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