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乡的传统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水乡的传统建筑
千年水乡的传统建筑
2012-10-28 来源:珠江商报作者:文/阿结
顺德是千年水乡,历史上整个顺德处在一个大的水环境里,一个个乡村则处在小的水环境里。
翻开以前的地图,看到的景象多是一个个聚落址被一条条弯弯曲曲或大或小的河流所包围,聚落址内如蛛网般岔开一条条更细的河涌。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接触更密切的,恐怕就是那位于家门口的河涌了。
与水有关的地名数不清
在顺德的地名中,滘(教)、海、涌、沙、洲、浦、江、溪、湾、漕、潭、渚、滩、水、水道、支流以及引申出来的岸、基、围、坦、埠、塘、墩之类的与水有关的地名多得难以数清。
在这些地名中,我们已可以大致了解到顺德的水环境。
这些水环境与顺德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它造就了顺德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审美习惯及风俗风物。
顺德乡村建筑特色与水息息相关
顺德乡村传统建筑特色就与水环境息息相关。
河涌、水塘、水埠、桥梁以及沿河涌分布的其它建筑,都是水环境的产物。
走进顺德传统的聚落址,一排排梳式布局的建筑群体呈现眼前。
里面大多数都是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房屋,规模稍大的还有倒座。
博古脊或龙舟脊,硬山顶之镬耳山墙或人字山墙,墙顶部有卷草纹、乳丁纹、博古纹灰塑装饰。
猫耳窗、麻石或红砂岩窗框、铁窗枝、青砖墙、红砂岩石脚或麻石脚。
街门有红色纸对联、门神、门口土地福神、麻石阶、麻石(木)门框、麻石(木)门槛、石门额、镂空雕花
脚门、实木大门、趟栊门、墙楣壁画、砖雕(灰塑)墀头、瓜果花卉图案封檐板,街门小屋檐素胎瓦当或蓝琉璃瓦当。
这是顺德传统房子的外观,规整、气派。
有些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的大房屋更讲究,高两层以上,高大的红砂岩石脚,首层正屋正面用的几乎全是石料,还有生铁门槛,金字阶。
有些聚落后来还出现了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房子,洗石米柱、洗石米地面、花阶砖、罗马柱、彩色玻璃、拱形灰塑窗饰或洗石米窗饰,屋顶装饰天花,天花上彩绘各种图案,拱门,花坛,蓝色或白色琉璃柱栏杆,节柱状陶塑引水管等等。
传统聚落址的街巷两头,都有闸门,如果把各条街巷的闸门都关闭,那么,聚落址内就成一个封闭的社区,这对社区的安全保障是很有利的。
聚落址最前面的建筑,一般有一些公共建筑,如祠堂、书塾或书楼、书室之类的。
聚落址的前面,或为河涌,或为宽旷的田野。
如果前面为河涌,经常会有桥梁、水埠之类的建筑,方便人们出行、洗浣和汲水。
河涌两岸或一岸,常有石板路,沿路种植水松、大叶榕、细叶榕之类的,特别显得优雅和有情趣。
有些河涌还砌石墈,麻石或红砂岩,整整齐齐,是一项浩大工程。
如果你发现石墈砌成了一个接近半圆的形状,那多半是有祠堂对着石墈。
古代常在学府、学宫、文庙、孔庙前建半圆形的泮池,据说能振兴学业,祠堂也希望能振兴科举,宗族多出人才,所以祠堂前常有水塘或者在祠堂对着的涌边砌个接近半弯形的石墈。
水埠、桥头或涌边,常有社坛(也有叫福德祠的)。
如果我们将视线再扩大,会发现聚落址之间,或被河涌分隔,或间隔开一些空地、水塘之类的。
这些相对独立的聚落址,组成了一个村落。
这也就是说,一个村落中有几个坊,每个坊聚落在一起,被自然条件自然分隔。
这些聚落址,或面临河涌、旷野整齐分布,或背靠小山丘呈放射状分布,形成一个村落的格局。
在村落的出入村口处、主要桥梁、主要交通道路以及几个聚落址的中心点上,常会有一些庙宇,如水月宫、天后宫、康公庙、车帅府、医灵古庙、北帝庙、洪圣宫之类的。
有些庙宇山墙特别,水式山墙如波浪形,马头山墙似一级级台阶,不同于其它建筑山墙。
这些庙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
顺德民俗重要的载体。
乡村公共建筑的建设与管理都依靠民间力量
传统乡村的公共建筑,无非祠堂、书塾、庙宇、桥梁、水埠、社稷坛、闸门、石路之类的。
这些民间的公共建筑,是如何建设与管理的呢?
祠堂主要靠祠堂里的某某会募集资金、入主收银、捐助、揭借及其它来银修建起来的,那么,祠堂的管理是如何进行的呢?
有些祠堂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如正座不宜作书馆教读,因祭祀议事叙福要务诸多不便,即使衬祠作书馆仍要求为师者务诫生徒,如有钉烂、涂污墙壁必须跟究重罚,决不徇情。
一般祠堂不准子孙擅将木艇、水车、桑枝、茅草、蚕具等件寄贮祠内,围炉焗茧、聚妇抽丝尤为亵渎,一概不准。
甚至祠外及附近搭盖厕所、挖藏粪饔、堆积坭沙、停留污秽等也是禁止的。
有些祠堂的管理则宽松些,祠内尽可栖止,准守份子孙、专务正业者暂行居住,也可以读书,但也要防止不肖子孙,借口无处安身长踞祠堂,防止祠堂混入无赖引诱杂人食洋烟、聚集赌博及游手好闲之辈在祠堂游荡。
对于选择守祠人也是很慎重的,守祠者须勤洒扫地方,务使祠内外洁净。
而且还要老成慎重不吸食洋烟、不酷嗜烧酒、不溺好赌博、不招引杂人。
对于违反祠堂管理条例的人,轻则驱逐,叫父兄领回去教育或停胙之类,重的则扭送公约、扭送官府之类的,最重的仍是出族。
庙宇在顺德同样也很多,首先说庙宇的建设。
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是来自“会”,但也有很多庙宇的修建纯粹是靠签捐,小部分庙宇整间就是祠堂建的。
有些庙宇还有公产,公产的置办,还要请酒席,还要给中人银两。
那么这些公产投佃出去,就是租金来源。
这些租金可用来维持庙宇香火,按年开派寿金、书金、姜醋金、寿帛金等项。
有些庙宇的某些构件,是个人、祠堂或者商号、商铺捐建的,庙宇里的碑刻,其捐助名录,也开列众多个人、祠堂或者商号、商铺。
至于庙宇石门额、石门联,敬送的可就太多了。
那么,庙宇如何管理呢?庙宇有庙祝,据说历史上容桂观音堂香火旺盛,在观音堂投做个庙祝竞争激烈,投金不菲呢。
庙宇也有庙宇的规约,如庙内及头门石地严禁贮物、焙茧、打禾、晒谷等等。
桥梁、水埠、社稷坛、闸门、石路,则多是捐助建立起来的,但也有需设“会”筹集资金、论人丁税业均派银来解决的。
桥梁有的以一姓捐资建造,但大多数是由阖坊、阖乡建造。
由于梁头、桥面、桥两边习俗上多为摆卖之所,桥头之横街、直街多是市集热闹之地,故而许多地方都有对桥梁进行管理规定,颁布一些禁令。
其它建筑也各有各的章法。
当铺有界碑,闸门有管理的条例,基塘、墓葬也有用石标示地界的。
人们可能觉得奇怪,古代的建筑形态整整齐齐,严整规肃,一条纵深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街巷,一条涌几百米简直是稀松平常。
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秘密不难找到。
举个例子,乡下民宅墙上砖模刻有“本宅墙外留巷五尺一寸,通线为界”,涌口有“*姓涌界阔二丈三尺”的碑刻,知道了吧,官府可能对乡村建筑并没有什么规划,但古代乡村建筑民间可是有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