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七卷全文,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七卷全文,翻译赏析
唐纪五十三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丙戌、806)
唐纪五十三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
[1]春,正月,丙寅朔,上帅群臣诣兴庆宫上上皇尊号。

[1]春季,正月,丙寅朔(初一),宪宗率领群臣来到兴庆宫,向太上皇进献尊号。

[2]丁卯,赦天下,改元。

[2]丁卯(初二),宪宗大赦天下罪囚,改年号。

[3]辛未,以鄂岳观察使韩皋为奉义节度使。

癸酉,以奉义留后伊宥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后。

宥,慎之子也。

壬午,加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同平章事。

[3]辛未(初六),宪宗任命鄂岳观察使韩皋为奉义节度使;癸酉(初八),任命奉义留后伊宥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后。

伊宥是伊慎的儿子。

壬午(十七日),加封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为同平章事。

[4]甲申,上皇崩于兴庆宫。

[4]甲申(十九日),太上皇在兴庆宫驾崩。

[5]刘辟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

辟遂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欲以同幕卢文若为东川节度使。

推官莆田林蕴力谏辟举兵,辟怒,械系于狱,引出,将斩之,阴戒行刑者使不杀,但数砺刃于其颈,欲使屈服而赦之。

蕴叱之曰:“竖子,当斩即斩,我颈岂汝砥石邪!”辟顾左右曰:“真忠烈之士也!”乃黜为唐昌尉。

[5]刘辟得到节度使的任命以后,愈发心志骄矜,又要求兼管整个三川,宪宗不肯答应。

于是,刘辟派兵在梓州围困东川节度使李康,打算让本幕府的卢文若担任东川节度使。

推官莆田人林蕴极力规劝刘辟不要起兵、刘辟大怒,给林蕴加上枷锁,投入监牢,后来又将他拖出来,做出将要杀他的样子,却又暗中告诫执行刑罚的人不要杀死他,只在他的脖子上用刀刃磨上几下,打算使他屈服,而赦免他。

林蕴喝斥执行刑罚的人说:“小子!要杀就杀,我的脖子难道是你的磨刀石
吗!”刘辟环顾着周围的人们说:“林蕴真是一位忠烈之士啊!”于是,刘辟将林蕴罢免为唐昌县尉。

上欲讨辟而重于用兵,公卿议者亦以为蜀险固难取,杜诗书的人物出任。

尤其王府那些友、司议郎、谕德、赞善大夫等官员,更是闲散之职,士大夫都以担当过这类官员为耻辱。

即使有时能够得到一些孤陋寡闻,年纪老迈的儒生,也是历时数月,仅仅获得一次与太子、诸王见面的机会,又哪里有闲暇为他们辅导仁德道义,使他们深明法令制度呢!一般说来,就连地位低贱的人们,为了痛爱自己的子女,还知道去寻找明达事理的老师来教诲自己的子女,何况太子、诸王都是帝王的后嗣,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呢!”宪宗对他的话很是赞许,颇多采纳,还时常召见他。

[18]壬戌,邵王约薨。

[18]壬戌(二十九日),邵王李约去世。

[19]五月,丙子,以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节度使。

[19]五月,丙子(十三日),宪宗任命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该军节度使。

[20]庚辰,尚书左丞、同平章事郑馀庆罢为太子宾客。

[20]庚辰(十七日),尚书左丞、同平章事郑馀庆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21]辛卯,尊太上皇后为皇太后。

[21]辛卯(二十八日),尊奉太上皇的皇后为皇太后。

[22]刘辟城鹿头关,连八栅,屯兵万余人以拒高崇文。

六月,丁酉,崇文击败之。

辟置栅于关东万胜堆。

戊戌,崇文遣骁将范阳高霞寓攻夺之,下瞰关城;凡八战皆捷。

[22]刘辟修筑鹿头关,连结八座栅垒,屯聚兵马一万多人,以便抵御高崇文。

六月,丁酉(初五),高崇文打败了刘辟。

刘辟又在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设置栅垒。

戊戌(初六),高崇文派遣骁将范阳人高霞寓前去攻取了万胜堆,由此可以俯视鹿头关全城。

共计经过八次交战,高霞寓全都获胜。

[23]加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侍中。

己亥,加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侍
中。

[23]宪宗加封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任侍中;己亥(初七),加封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任侍中。

[24]庚子,高崇文破刘辟于德阳;癸卯,又破之于汉州;严砺遣其将严秦破辟众万余人于绵州石碑谷。

[24]庚子(初八),高崇文在德阳打败刘辟。

癸卯(十一日),高崇文在汉州再败刘辟。

严砺派遣他的将领严秦在绵州的石碑谷打败刘辟的部众一万多人。

[25]初,李师古有异母弟曰师道,常疏斥在外,不免贫窭。

师古私谓所亲曰:“吾非不友于师道也,吾年十五拥节旄,自恨不知稼穑之艰难。

况师道复减吾数岁,吾欲使之知衣食之所自来,且以州县之务付之,计诸公必不察也。

”及师古疾笃,师道时知密州事,好画及篥。

师古谓判官高沐、李公度曰:“迨吾之未乱也,欲有问于子。

我死,子欲奉谁为师乎?”二人相顾未对。

师古曰:“岂非师道乎?人情谁肯薄骨肉而厚他人,顾置帅不善,则非徒败军政也,且覆吾族。

师道为公侯子孙,不务训兵理人,专习小人贱事以为己能,果堪为帅乎?幸诸公审图之!”闰月,壬戌朔,师古薨。

沐、公度秘不发丧,潜逆师道于密州,奉以为节度副使。

[25]当初,李师古有一个异母兄弟,名叫李师道,经常遭受冷落,被斥逐在外地,不免贫困。

李师古私下里告诉亲近的人们说:“并不是我不肯与李师道友好,我十五岁时担任节度使,恨自己不懂得耕种与收获的艰难。

况且李师道又比我小几岁,我想让他了解吃穿供给是从哪里来的,才暂且把治理州县的事务交付给他,想来诸位肯定还没有看出来吧。

”及至李师古病情危笃时,李师道当时正在代理密州事务,喜欢绘画和吹奏胡人的葭管。

李师古对判官高沐和李公度说:“趁着我神智还没有迷乱时,我想征求你们的意见。

我死后,你们打算拥戴何人担当主帅呢?”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没有回答。

李师古说:“难道不是李师道吗?由人们的常情说来,谁愿意对骨肉兄弟刻薄寡恩,而对其他的人却优渥丰厚呢,但是设置主帅不得其人,便不只是败坏军中政务,而且将会倾覆我的家族。

李师道是公侯家族的后人,
却不致力训练军队,治理百姓,专门学习小人的下贱行当,认为是自己的才能,他担当主帅果真胜任吗?希望诸位审慎地计议一下吧。

”闰六月,壬戌朔(初一),李师古去世。

高沐与李公度隐秘其事,暂不公布李师古的死讯,暗中从密州迎接李师道,拥戴他担当节度副使。

[26]秋,七月,癸丑,高崇文破刘辟之众万人于玄武。

甲午,诏:“凡西川继援之兵,悉取崇文处分。


[26]秋季,七月,癸丑(疑误),高崇文在玄武打败刘辟的部众一万人。

甲午(初三),宪宗颁诏:“凡是在西川相继增援的军队,一概听从高崇文的指挥。


[27]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庙号顺宗。

[27]壬寅(十一日),宪宗将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安葬在丰陵,庙号顺宗。

[28]八月,壬戌,以妃郭氏为贵妃。

28]八月,壬戌(初二),宪宗册立皇妃郭氏为贵妃。

[29]丁卯,立皇子宁为邓王,宽为澧王,宥为遂王,察为深王,寰为洋王,寮为绛王,审为建王。

[29]丁卯(初七),宪宗册立皇子李宁为邓王,李宽为澧王,李宥为遂王,李察为深王,李寰为洋王,李寮为绛王,李审为建王。

[30]李师道总军务,久之,朝命未至。

师道谋于将佐,或请出兵掠四境;高沐固止之,请输两税,申官吏,行盐法,遣使相继奉表诣京师。

杜黄裳
请乘其未定而分之;上以刘辟未平,己巳,以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

[30]李师道总揽军中事务后,过了许久,朝廷的任命还没有到来。

李师道与将佐们商讨对策,有人请求往四邻的边境上派兵虏掠,高沐坚决制止了这一企图,请李师道向朝廷缴纳两税,申报所任用的官吏,实行食盐法,派遣使者接连不断地前往京城进献表章。

杜黄裳请求趁着李师道没有安定来的时机,将平卢分而治之。

宪宗因刘辟尚未平定,己巳(初九),任命李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

[31]堂后主书滑涣久在中书,与知枢密刘光琦相结,宰相议事有
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杜佑、郑等皆低意善视之。

郑馀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馀庆怒叱之;未几,罢相。

四方赂遗无虚日,中书舍人李吉甫言其专恣,请去之。

上命宰相阖中书四门搜掩,尽得其奸状,九月,辛丑,贬涣雷州司户,寻赐死;籍没,家财凡数千万。

[31]堂后主书滑涣长期在中书省任职,与知枢密刘光琦相互交结,凡是宰相计议的事情与刘光琦发生分歧时,刘光琦便让滑涣传达自己的意图,经常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

杜佑、郑等人都低声下气,用友好的态度对待他。

郑馀庆与各位宰相计议事情时,滑涣在旁边指点评说诸相意见的曲直短长,郑馀庆怒气冲冲地喝斥了他,没过多久,郑馀庆便被罢免了宰相的职务。

各地向滑涣贿赂财物,没有停闲的时日。

中书舍人李吉甫进言说滑涣肆意专权,请求除去他。

宪宗命令宰相将中书省四面的门户关闭起来,进行突然搜查,取得了滑涣肆行邪恶的全部罪状。

九月,辛丑(十一日),宪宗将滑涣贬为雷州司户,不久便赐他自裁,没收他家的财产计有数千万之多。

[32]壬寅,高崇文又败刘辟之众于鹿头关;严秦败刘辟之众于神泉。

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高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日,惧诛,欲深入自赎,军于鹿头之西,断其粮道,城中忧惧。

于是辟、绵江栅将李文悦、鹿头守将仇良辅皆以城降于崇文;获辟婿苏强,士卒降者万计。

崇文遂长驱直指成都,所向崩溃,军不留行;辛亥,克成都。

刘辟、卢文若帅数十骑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之,及于羊灌田;辟赴江不死,擒之。

文若先杀妻子,乃系石自沈。

崇文入成都,屯于通衢,休息士卒,市肆不惊,珍货山积,秋豪不犯,槛刘辟送京师。

斩辟大将邢、馆驿巡官沈衍,余无所问。

军府事无巨细,命一遵韦南康故事,从容指,一境皆平。

[32]壬寅(十二日),高崇文再次在鹿头关打败刘辟的部众,严秦在神泉也打败了刘辟的部众。

河东将领阿跌光颜带领兵马与高崇文在行营会合,耽误了一天时间,因害怕高崇文杀他,打算深入前敌,赎回自己的过失,在鹿头关西面驻扎下来,继绝了刘辟的运粮通道,使鹿头关内将士忧愁恐惧。

于是,刘辟的绵江栅守将李文悦、鹿头关
守将仇良辅都率城向高崇文投降,还捉获了刘辟的女婿苏强,投降的士兵数以万计。

于是,高崇文迅速地直逼成都,所到之处,无不崩溃,军队在行进中从未受阻。

辛亥(二十一日),高崇文攻克成都。

刘辟、卢文若带领数十人骑马向西逃奔吐蕃,高崇文让高霞寓等人追赶,并在羊灌田追上了他们。

刘辟跳入长江、没有淹死,终被擒获。

卢文若事先将妻子儿女杀死,然后便在身上系了石头沉江自杀。

高崇文进入成都后,在四通八达的大道上驻扎下来,让士兵就地休息,市中的店铺没有受到惊动,市场上珍贵的货财堆积如山,也没有遭受丝毫的侵犯。

高崇文将刘辟装入槛车,送往京城,斩杀了刘辟的大将邢和馆驿巡官沈衍,对其余的人一概不加追究。

对军府的事务,无论大小,高崇文命令一律遵从南康郡王韦皋先前奉行的惯例,他从容不迫地指挥着,西川全境便完全平定了。

初,韦皋以西山运粮使崔从知邛州事,刘辟反,从以书谏辟;辟发兵攻之,从婴城固守;辟败,乃得免。

从,融之曾孙也。

当初,韦皋委任西山运粮使崔从掌管邛州事务,刘辟反叛朝廷后,崔从写书信劝阻刘辟,刘辟派兵攻打邛州,崔从据城坚守。

刘辟失败,崔从终于得以幸免。

崔从是崔融的曾孙。

韦皋参佐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段文昌等素服麻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

目段文昌曰:“君必为
将相,未敢奉荐。

”载,庐山人;式,之从子;文昌,志玄之玄孙也。

韦皋的参佐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段文昌等人身著白色丧服,脚穿麻鞋,按死罪制度口衔土块,请求治罪,高崇文全都释放了他们,以礼相待,还草拟表章举荐房式等人,赠给他们丰厚的财物,送他们前去就任。

高崇文看着段文昌说:“你肯定会成为将相,我不敢推荐你。

”符载是庐山人。

房式是房的侄子。

段文昌是段志玄的玄孙。

辟有二妾,皆殊色,监军请献之,崇文曰:“天子命我讨平凶竖,当以抚百姓为先,遽献妇人以求媚,岂天子之意邪!崇文义不为此。


乃以配将吏之无妻者。

刘辟有两个偏房,容貌都特别美丽,监军请求将她们献给朝廷,高崇文说:“天子命令我征伐平定刘辟这一凶顽竖子,我应当首先安抚百姓。

忙着进献妇女,讨好天子,这哪里会是天子的本意呢!我奉行正义,不干这种事情。

”于是,他将刘辟的两个偏房许配给没有妻室的将吏了。

杜黄裳建议征蜀及指受高崇文方略,皆悬合事宜。

崇文素惮刘,黄裳使谓之曰:“若无功,当以刘相代。

”故能得其死力。

及蜀平,宰相入贺,上目黄裳曰:“卿之功也!”
杜黄裳建议征讨蜀中并授意高崇文应采取的谋略。

这些谋略对后来发生的事情完全适宜。

由于高崇文平时畏惧刘,杜黄裳便让人告诉他说:“如果你不能取得成功,便会让刘替代你。

”所以杜黄裳能够使高崇文尽到最大的力量。

及至平定蜀中后,宰相入朝祝贺,宪宗望着杜黄裳说:“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33]辛巳,诏征少室山人李渤为左拾遗;渤辞疾不至,然朝政有得失,渤辄附奏陈论。

[33]辛巳(疑误),宪宗颁诏征召少室山的隐士李渤担任左拾遗,李渤称病,不肯前来。

然而,一旦朝廷大政发生问题,他总是寄上奏章,陈述论说自己的见解。

[34]冬,十月,甲子,易定节度使张茂昭入朝。

[34]冬季,十月,甲子(初五),易定节度使张茂昭入京朝见。

[35]制割资、简、陵、荣、昌、泸六州隶东川。

房式等未至京师,皆除省寺官。

丙寅,以高崇文为西川节度使。

戊辰,以严砺为东川节度使。

[35]宪宗颁制命令分出资州、简州、陵州、荣州、昌州、泸州六地,归属东川。

房式等人还没有来到京城,宪宗已经全部任命他们各省、各寺的官员。

丙寅(初七),任命高崇文为西川节度使;戊辰(初九),任命严砺为东川节度使。

庚午,以将作监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晟至汉中,府兵讨刘辟还,未至城,诏复遣戍梓州;军士怨怒,胁监军,谋作乱。

晟闻之,
疾驱入城,慰劳之,既而问曰:“汝曹何以得成功?”对曰:“诛反者刘辟耳。

”晟曰:“辟以不受诏命,故汝曹得以立功,岂可复使他人诛汝以为功邪?”众皆拜谢,请诣戍所如诏书。

军府由是获安。

庚午(十一日),宪宗任命将作监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柳晟来到汉中时,汉中府的兵马征讨刘辟回来,还没有进城,便有诏书派遣他们再去戍守梓州。

将士们既怨恨,又恼怒,胁迫监军,策划发起变乱。

柳晟得知消息后,连忙策马进城,慰劳他们。

过了一会儿,柳晟问道:“你们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呀?”将士们回答说:“是由于前去讨伐反叛者刘辟呗。

”柳晟说:“由于刘辟不肯接受诏书的命令,所以使你们获得了立功的机会,怎么能够让别人再来讨伐你们,从而建立功劳呢!”大家都向柳晟行礼,表示感谢,请求按照诏书前往戍守之地。

从此,军府获得安宁。

[36]壬申,以平卢留后李师道为节度使。

[36]壬申(十三日),宪宗任命平卢留后李师道为节度使。

[37]戊子,刘辟至长安,并族党诛之。

[37]戊子(二十九日),刘辟被押送到长安,朝廷命令将他连同他的同族亲属一并诛杀。

[38]武宁节度使张有疾,上表请代。

十一月,戊申,征为工部尚书,以东都留守王绍代之,复以濠、泗二州隶武宁军。

徐人喜得二州,故不为乱。

[38]武宁节度使张身患重病,上表请求派人替代自己。

十一月,戊申(十九日),宪宗征召张回朝担任工部尚书,任命东都留守王绍代替张的原职务,又将濠州、泗州两地归属武宁军。

徐州地区的将士们高兴得到两州的土地,所以不作乱。

[39]丙辰,以内常侍吐突承璀为左神策中尉。

承璀事上于东宫,以干敏得幸。

[39]丙辰(二十七日),宪宗任命内常侍吐突承璀为左神策中尉。

吐突承璀在宪宗当太子时曾侍奉左右,因干练机敏而得到宠爱。

[40]是岁,回鹘入贡,始以摩尼偕来,于中国置寺处之。

其法日晏乃食,食荤而不食酪。

回鹘信奉之,可汗或与议国事。

[40]这一年,回鹘入京进贡,开始带着摩尼教僧人一同前来,朝廷在国内设置寺院,安置摩尼僧人居住。

根据摩尼僧人的规矩,日暮时分才开始进食,可以吃荤腥食品,但不能够食用奶酪。

回鹘信奉摩尼教,回鹘可汗有时要与摩尼僧人计议国家大事。

二年(丁亥、807)
二年(丁亥,公元807年)
[1]春,正月,辛卯,上祀圜丘;赦天下。

[1]春季,正月,辛卯(初三),宪宗祭祀圜丘,大赦天下。

[2]上以杜佑高年重德,礼重之,常呼司徒而不名。

佑以老疾,请致仕;诏令佑每月入朝不过再三,因至中书议大政;他日听归樊川。

[2]宪宗因杜佑年迈,品德高尚,以隆重的礼数对待他,经常称呼他为司徒,而不直呼其名。

杜佑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宪宗颁诏令杜佑每月来朝廷朝见不超过两三次,并趁此机会前往中书省计议重大的政务。

其他日子准许他回到樊川府第。

[3]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黄裳,有经济大略而不小节,故不得久在相位。

乙巳,以黄裳同平章事,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

己酉,以户部侍郎武元衡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

吉甫闻之感泣,谓中书舍人裴曰:“吉甫流落江、淮,逾十五年,一旦蒙恩至此。

思所以报德,惟在进贤,而朝廷后进,罕所接识,君有精鉴,愿悉为我言之。

”取笔疏三十余人;数月之间,选用略尽。

当时翕然称吉甫为得人。

[3]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黄裳,具有经国济民的远大谋略,但对生活小事不加检点,所以没有能够长期保持宰相的职位。

乙巳(十七日),宪宗让杜黄裳挂衔同平章事,充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

己酉(二十一日),宪宗任命户部侍郎武元衡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郎,两人一并同平章事。

李吉甫得知消息以后,感动得哭了,他告诉中书舍人裴说:“我飘泊江、淮,穷困失意,超过了十五年,现在忽然蒙受朝廷的恩典达到如此地步。

我想到的报答朝廷恩德的途径,只有引进贤明之士,但是我很少接触并结识朝廷中后来入仕的人们。

您是善于识别人才的,希望您向我讲出您的所有意
见。

”于是,裴拿起笔来,开列了三十多人的名单。

在几个月内,李吉甫将这些人几乎都选拔起用了,当时人们纷纷称道李吉甫用人得当。

[4]二月,癸酉,邕州奏破黄贼,获其酋长黄承庆。

[4]二月,癸酉(十五日),邕州奏报击败黄氏乱民,俘获了他们的酋长黄承庆。

[5]夏,四月,甲子,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使,以右神策、盐州、定远兵隶焉,以革旧弊,任边将也。

[5]夏季,四月,甲子(初七),宪宗任命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使,将右神策军、盐州、定远的兵马归属给他,为的是以此革除以往的弊病,由朝廷直接任命驻守边塞的将领。

[6]秋,八月,刘济、王士真、张茂昭争私隙,迭相表请加罪。

戊寅,以给事中房式为幽州、成德、义武宣慰使,和解之。

[6]秋季,八月,刘济、王士真、张茂昭因私怨而发生争执,交替上表请求朝廷惩治对方。

戊寅(二十三日),宪宗任命给事中房式为幽州、成德、义武宣慰使,使他们和解。

[7]九月,乙酉,密王绸薨。

[7]九月,乙酉(初一),密王李绸去世。

[8]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

镇海节度使李亦不自安,求入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

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澹与敕使数劝谕之;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入朝。

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徵之。

诈穷,遂谋反。

[8]夏州杨惠琳、蜀中刘辟被平定后,藩镇极为恐惧,多数请求入京朝见。

镇海节度使李也感到不安,请求入京朝见,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派遣中使前往京口抚慰他,而且慰劳他部下的将士们。

李虽然委任判官王澹暂且担任留后,但实际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好几次拖延了启程的日期。

王澹与宪宗派来的敕使屡次劝告他,李心中不快,上表声称身染疾病,请求延缓到年底再入京朝见。

宪宗就此事征询宰相的意见,武元衡说:“陛下刚刚执掌朝政大权,李要求朝见就得以朝
见,要求中止朝见就得以中止朝见,由李决定去就,将来怎么就够对全国发号施令呢!”宪宗认为有理,便颁发诏书征召他前来。

李计谋已穷,于是便策划造反。

王澹既掌留务,于军府颇有制置,益不平,密谕亲兵使杀之。

会颁冬服,严兵坐幄中,澹与敕使入谒,有军士数百噪于庭曰:“王澹何人,擅主军务!”曳下,脔食之;大将赵琦出慰止,又脔食之;注刃于敕使之颈,诟詈,将杀之;阳惊,救之。

王澹执掌留后事务后,对军府的建制颇有些改革,李愈发愤郁不满,便暗中谕示亲兵杀掉王澹。

适逢发放冬季的服装,李全副武装地坐在帐幕中间,正当王澹与宪宗敕使进帐谒见时,有数百名将士在庭院中喧噪着说:“王澹是什么人,竟敢擅自掌管军中事务!”于是,将士们将他拖了出来,割碎了他的身体吃掉。

大将赵琦出来劝慰阻止将士们,大家又将他割碎了吃掉。

将士们用兵器直指宪宗敕使的脖颈痛骂,准备将他杀掉,李佯装大惊,将他救了下来。

冬,十月,己未,诏征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

庚申,表言军变,杀留后、大将。

先是选腹心五人为所部五州镇将,姚志安处苏州,李深处常州,赵惟忠处湖州,丘自昌处杭州,高肃处睦州,各有兵数千,伺察刺史动静。

至是,各使杀其刺史,遣牙将庾伯良将兵三千治石头。

常州刺
史颜防用客李云计,矫制称招讨副使,斩李深,传檄苏、杭、湖、睦,请同进
讨。

湖州刺史辛秘潜募乡闾子弟数百,夜袭赵惟忠营,斩之。

苏州刺史李素为
姚志安所败,生致于,具桎梏钉于船舷,未及京口,会败,得免。

冬季,十月,己未(初五),宪宗颁诏征调李出任左仆射,任命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

庚申(初六),李上表宣称军队发生变故,杀害了留后与大将。

在此之前,李选拔出五个亲信,担任他所管辖的五个州的镇守将领,姚志安在苏州,李深在常州,赵惟忠在湖州,丘自昌在杭州,高肃在睦州,各自拥有兵马数千人,伺察刺史的举动。

至此,李让他们分别杀掉本州刺史,又派遣牙将庾伯良率领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