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有效回应幼儿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合理有效回应幼儿的策略
教师如何回应幼儿,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儿的发展。

好的回应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力,也考验着教师的心态和智慧。

所以,如何有效回应幼儿是一门大学问。

一、回应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教师合理、恰当、适宜的回应能发展师幼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进步和指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行为。

一方面透过幼儿的回答教
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他们对问题认识的难点、误点,进
入幼儿主观经验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将活动内容
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合理回应的表现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回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的回答故作没听见,不加以理会。

教师缺乏认真倾听和对于孩子回答及时进行价值
判断。

2.任意打断幼儿的回答,没有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教师为了在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顾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急求一个完整圆满的答案,却忽视了孩子的发展。

3.教师一言堂,灌输式代替孩子的思维及表述。

教师没有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缺乏
相关的知识准备和经验积累,所以在活动中茫然。

4.对回答的评价机械单一,缺乏具体信息的指导。

教师缺乏追问,没有引导孩子、启发孩子
思考问题。

5.总是简单地重复孩子的回答,缺乏必要的梳理和总结。

6.忽视孩子的经验,没有做适当的归纳和提升。

教师缺乏随机教育的智慧,应紧扣预设目标,归纳孩子的已有经验并有目的地提升。

三、教师如何有效回应幼儿
1.教师及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幼儿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幼儿生成问
题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的作用中自主产生问题,幼儿的生成问题
是从自身出发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的提问带有随意性,在游戏中教师作为探索活动的
引导者,应重视幼儿的提问,及时捕捉幼儿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在活动中,幼儿常常会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并向教师发出不断的疑问。

如有一次,因
为前一天刚下过雪,幼儿园场地上到处是积雪,第二天午饭后,阳光明媚,我带领小朋友们
来到雪地上,此时幼儿惊奇地发现并提出“雪地怎么‘冒烟’了?”“老师,这是什么?”“这是不
是云?”“我们是不是在天上?”这时候,我及时捕捉幼儿的提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价值判断。

从“地面怎么‘冒烟’了?”这一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进一步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水气蒸发”的现象及降雪的过程等等的知识。

幼儿通过提问,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是幼儿能动的表现,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并进行价值判断可帮助幼儿深入探索活动。

2.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幼儿在提问中深入活动,幼儿在不断的提问中,提升自己的经验。

因此,教师应分析幼儿的
生成问题,有效运用回应策略,从而提高幼儿提问的质量,拓展丰富幼儿的知识。

如“纸”的
主题活动中,教师提供宣纸、铅画纸、复印纸、蜡纸等等多种纸,幼儿在实验中生成了“这是什么纸?”“为什么这张纸很滑?”“为什么用了复印纸下面的纸上也会有字?”等等的问题,此
时教师是应针对幼儿的问题,全面分析,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

如:“为什么用了复印纸下面的纸上也会有字?”的问题,教师可运用深化策略,鼓励幼儿关注这一现象,并让幼儿大胆尝试,让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感知复印纸的变化,从而感知复印纸的特征。

“这张纸有什么用?”的问题,而教师也不能具体讲解这张纸的全面用途时,教师可运用留疑策略,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探索,从而发现不同纸的不同用途,一张纸的多种用途等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会使幼儿获得有益、丰富、系统的知识。

幼儿的提问是多种多样的,但幼儿自身不能区辨问题对活动有什么影响,而每个幼儿提出问
题后都期望教师能给予回应,因此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梳理者,针对问题运用对应的策略,使活动更深入,更丰富。

3.尊重幼儿的提问,在回应中予以关注和鼓励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或许只是一种
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
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教师认识到“提问”是幼儿的权利。

幼儿在提问
中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在提问中丰富知识经验。

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尊重更是幼儿发展的动力。

如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们根据“好朋友”的主题提供了装饰照片的材料,材料有幼儿从家里
带来的照片和各种手工纸剪成的图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图形进行装饰边框,此时
我发现一位幼儿找来了笔和绘画纸,在纸上幼儿画下了车子:“老师,好看吗?”我对幼儿的
这一行为引起了注意,在询问下,了解了幼儿想和照片上的朋友一起玩车子。

由此组织幼儿
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相继提出了“我们和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我可以带朋友一起回
家吗?”等等的问题,从而使幼儿获得喜欢朋友的方式,体验了同伴间交往的乐趣。

因此,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我们应采取饱满的态度,去关注和鼓励幼儿,并运用深化策略、迁移策略、留疑策略等使幼儿的提问范围就一步拓展,提升幼儿的经验,从而形成“质”的飞跃。

4.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回应策略的运用中引发幼儿生成问题
幼儿生成问题的过程是幼儿思考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回
应策略的运用中引发幼儿生成问题,注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生成问题。

比如,在“马路上的车”的活动开
展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热闹的马路上,让幼儿看看说说,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生成了“这是什么车子?”“车子有几个轮子?”“哪辆车子跑得快?”等。

并采取留疑、深化等策略,让幼
儿去收集有关车子的信息,如各种玩具车,在父母的帮助下去拍摄、搜集各种车子的照片等等,组织幼儿去玩玩看看等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又生成了“救护车是怎样的?”“消防车
有什么用?”“抓坏人的车子是怎样的?”等。

这样幼儿在活动层层深入中提升了经验,充分体
现了幼儿活动的主体性。

教学回应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面对一百个幼儿可能就有一百种回应方式,不同的活
动情景,教学回应的内容、要求、形式各不相同。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目标主线,广开思路,努力扮演好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在了解幼儿、
关注幼儿、追随幼儿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回应策略,做好幼儿最忠实的支持者,推动幼
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才是最合理有效的回应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