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6.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押题专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下图示意我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C.Ⅲ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1.C2.D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5题。
3.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4.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
5.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B4.C5.B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
读图,回答6~7题。
6.“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不经过第一级阶梯、阴山山脉和寒带地区,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D正确。
答案:D
7.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答案:D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解析: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在图示区域中降水量较丰富,该地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
答案:A
9.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解析: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
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
答案:B
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答案:D
11.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少洪水危害
解析:该工程建成后,会修建许多水库,从水库相对于哈尔滨的位置看,位于河流的上游,利于减少洪水危害,D正确。
答案:D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读图,回答12~13题。
12.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13.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
15.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
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
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晋、冀 B.晋、京
C.秦、冀 D.秦、京
17.建设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 A.沼气B.核能
C.地热D.风能
【答案】16.A17.D【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山西和河北,简称分别是晋、冀。
第17题,蒙西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故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风能。
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124千米,可灌溉田地2.8万余顷。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该线路选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地势高低②工程量大小
③建成后的灌溉面积④沿线城镇的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下列对该工程所产生效益的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了洛水枯水期的流量
B.提高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
C.改善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
D.补充地下水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据此回答20~21题。
20.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22.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读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为了治理与开发汉江,流域内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 700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已于2014年末正式通水。
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区西北部的秦岭南麓,主要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土石山区(河谷两侧有土状堆积物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于丹江口水库。
干流全长390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7 300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
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 401米。
下图为汉江流域地形图。
(1)简要说明丹江的含沙量特征并分析成因。
(2)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之后一直受到泥沙淤积问题的困扰,而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较少,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每年将从长江引100亿立方米水到汉江。
简析建设“引江济汉”工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征:丹江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水量大、含沙量大,枯水期水量小、含沙量小)。
原因:丹江落差大,流域内有土状堆积物,再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雨季地表短
时流量很大,侵蚀作用强,带入河道的泥沙多。
)
(2)三门峡水库: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三门峡水库建成导致水流变缓,泥沙淤积严重;水库运行不当,排沙效果不佳。
丹江口水库:流域内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各支流上游水库的修建,减少了丹江口水库的入沙量。
(3)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之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大幅减少,对湖北中部、汉江沿线广大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给汉江补水就是为了缓解这些不利影响。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6分)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6分)
(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0分)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6分)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
(6分)
(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
(任答两点)(10分)
25.秘鲁南部阿雷基帕省严重缺水,为开发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发展灌溉农业,开工建设了酝酿多年的马赫斯调水工程,该工程成功将大西洋水系的河水引入太平洋水系。
秘鲁的马赫斯调水工程是迄今为
止世界上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大都建在海拔3 500~4 200米的安第斯山区,仅隧洞就有近100千米。
下图为秘鲁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分)
(1)简析实施马赫斯调水工程的主要原因。
(6分)
(2)简析影响马赫斯调水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
(6分)
(3)试分析调水工程对马赫斯生态环境的影响。
(12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秘鲁的降水东多西少,但是首都利马在西部降水较少的地区,河流和水库也在西部地区,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东多西少,所以东水西调要跨越安第斯山脉,西部地区降水少,人口多,缺水严重,调水工程会增加当地气候的湿润度,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但是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地盐渍化加重,过度开垦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答案:(1)东部地区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少,地表水资源缺乏;西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6分)
(2)海拔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较多。
(6分)
(3)有利:增加地表径流,改善小气候;扩大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人工植被面积等。
(6分)不利: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盐渍化;破坏天然植被;扩大耕地面积,加剧土地荒漠化等。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