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完全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绯红(fēi)文绉绉(zhōu)滞留(zhì)迁徙(xí)
B.诘责(jié)禁锢(gù)颔首(hán)髭须(zī)
C.广袤(mào)犀利(xī)尴尬(gà)匿名(nì)
D.繁衍(yǎn)炽热(zhì)锃亮(zèng)眼翳(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B.油光可鉴无可置疑文质彬彬广袤无垠
C.繁花似锦诚惶诚恐粗制烂造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冥思遐想郁郁寡欢落英缤纷
3.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行罚
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刑罚
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2016年中央电视台新春联欢晚会上那抑扬顿挫的歌声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B.八(2)班的刘晓慧这次获奖的作文写得文绉绉的,赢得评审老师的一致青睐。
C.八(1)班的同学出操速度十分迅速,没有一个磨磨蹭蹭的。
D.2016年3月15日,全国将对粗制滥造的大型商场进行严格查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一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品质的赞美,同时文中溢满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作者的爱国之情。
B.胡适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在《我的第一本书》中,季羡林用温情的笔调来描绘父亲为自己修补课本的动人情景。
D.在《我的童年》一文中,作者对自己艰辛苦涩的童年展开了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真挚深切的怀念。
6.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7分)
(1)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孔子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桢《赠从弟》中类似的赞美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中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7.2016年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八年级准备了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分)
(1)请列举两篇你所熟悉的鲁迅的作品。
(没有学过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名人传》讲述的是哪三位名人的故事?请简单介绍其中你最熟悉的一位。
(50字以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6分)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经济上带来的沉重负担很容易让贫困学生产生抑郁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害怕遭到别人的耻笑。
这对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材料二:同处一个校园,有的学生花钱如流水,追求时尚,从头到脚尽显“气派”。
调查显示:有48.6%的中学生表示喜欢自己购买服装;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注重服装的品牌,认为服装的品牌比较重要的学生占58.8%。
材料三:在河南省团委和河南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助学爱心接力行动专题晚会”上,40名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河南籍贫困学生,从“助学爱心接力行动专项基金”中,每人领到了3000元资助金。
(1)材料一显示出贫困学生大多承受着________与________两种矛盾心理的强烈冲突。
(2分)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贫困的同学?请写出你的措施。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班上有位同学家境贫困,他因担心同学瞧不起而不申请困难补助,你该如何劝说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能力提升(30分)
阅读(一)(14分)
(1)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
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2)“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
“还没看,不知道。
”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
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3)“来猜我的是什么。
”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4)“害群之马?”我说。
(5)“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6)我刚刚看错了,是“焉”。
“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7)“你的呢?”他们问。
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
“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
(8)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
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
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9)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10)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
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1)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
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12)一学期过去了。
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
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13)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14)“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15)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
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16)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17)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
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
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9.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2分)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心理。
(3分)
11.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2.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13.请从“评语”“误读”选一个词语作为本文标题,请简述选择该词语的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二)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做14~18题。
(16分)
〖甲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文〗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①吕祖,吕祖乃吕洞宾②也,相传为道教之祖也。
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③。
俄顷,粲然④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
”吕祖大喜,谓:“子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其人曰:“不然,吾欲汝之指头也。
”吕祖倏⑤而不见。
注释:①虔奉:虔诚地供奉。
②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过海的神仙之一。
③磐石:大石头。
④粲然:鲜明的样子。
⑤倏:极快地,忽然。
1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2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
B.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
C.吕祖倏而
..黄烟四起
..不见倏尔
D.子诚.能如此此诚.不可与争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
(2)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五柳先生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乙文中吕祖先说“可授以大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后“吕祖倏而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4分)
17.请简要比较甲文的五柳先生和乙文的贫苦者的异同。
(3分)
18.甲文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阅读中人们往往又强调理解阅读,这矛盾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40分)
19.题目:_____________里的微感动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3)文中不能出真实的人名、班级名。
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C【解析】A项“徙”应读“xǐ”;B项“颔”应读“hàn”;D项“炽”应读“chì”。
2.B【解析】A项“复”应为“覆”;C项“烂”应为“滥”,“诟”应为“垢”;D项“暗”应为“黯”。
3.D
4.C
5.B【解析】《我的第一本书》作者是牛汉。
6.(1)行到水穷处(2)天涯若比邻(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1)《风波》《祥林嫂》《阿Q正传》
(2)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简介相对完整即可)
8.综合学习
(1)自尊自卑
(2)示例:直接捐款;假期为贫困的同学联系勤工俭学活动;通过“1+1”结对助学、“手拉手”等活动来帮扶贫困同学,杜绝名牌保持朴素着装与大多同学一致。
(3)答案略。
劝说要委婉,注意顾及同学的自尊心;
阅读一
9.(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
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
(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
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0.排比急切疑惑
11.示例: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阿益反感的心态,“挑”“丢”等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12.B
13.评语。
示例:从结构角度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用“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不够全面。
阅读二
14. C
15. (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看见他家只有四面墙壁,非常贫苦,不禁怜悯他。
16.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守志(乐道)觉得那个人无私心厌恶那个人贪心不足
17.相同的是都很贫穷,不同的是,五柳先生只求喝醉并不贪心,是安贫乐道的隐士因而受人尊敬;乙文中的贫苦者则因贪心不足而未果。
18.示例:不矛盾,因为前者是从积累方面而言,后者从阅读理解方面而言,都是较好的读书方法,主要看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