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27号(社会管理类214号)提案答复的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27号(社会管理类214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公布日期】2022.01.21
•【文号】
•【施行日期】2022.01.21
•【效力等级】团体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
正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27号
(社会管理类214号)提案答复的函
梁志祥等4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更完善和推进国家康复服务,为老弱残疾等家庭照顾者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培训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推动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

“十三五”时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等对维护残疾人健康、加强基层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残联先后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度残疾人医疗服务及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6〕15号)、《关于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7〕956号)等,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改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服务、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对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出部署。

(二)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

在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方面,“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对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建立类别化、差别化救助政策等作出明确规定。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民发〔2020〕69号),提出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缓解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经济和生活困难。

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号),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民发〔2019〕67号),持续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在康复救助制度建设方面,2017年,国务院公布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明确提出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号),决定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到2025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
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着力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康复服务状况。

在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十三五”时期,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优先为经济困难家庭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支持性服务等基本康复服务;累计有4330万人次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1252.8万人次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调查显示,2020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

在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方面,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动《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指导各地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给予康复救助。

2018年以来,全国有67.6万人次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救助。

在开展康复支持性服务方面,2019年,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印发《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9年版)》,明确将康复知识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等支持性服务纳入服务目录。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24号),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有居家医疗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内容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指导等。

部分地区积极创新,扩展了康复服务对象,为残疾人家庭中的照顾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辅导、情绪支持、喘息服务等,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照顾者的康复技能、缓解了照顾者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四)广泛开展关爱残疾人、老年人宣传教育。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孤独症日”、“残疾预防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各地广泛开展主题活动,进行扶残助残宣传,普及国家惠残政策,推广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知识,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风
采,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国家广电总局在本级以及指导各级广播电视台开办健康教育类节目,如央视《健康之路》、《职场健康课》、《中华医药》,北京卫视《生命缘》、《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大力普及医疗健康知识,让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通过纪录片推优、中国梦主题短纪录片展播,如纪录片《老城、老屋、老人》、大型公益栏目《幸福养老》等,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公众尊重关爱残疾人、老年人群体。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十四五”期间,中国残联将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服务质量。

(一)努力维护残疾人、老年人健康。

持续推动将残疾人、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行动大局,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二)努力提升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服务质量。

持续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康复护理、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持续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推动各地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

继续开展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三)持续加强关爱残疾人、老年人宣传教育。

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形态,进一步营造重视关爱残疾人、老年人的良好舆论环境。

衷心感谢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