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与设计 唐学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与设计
——迎着时代环境科学的浪潮奋进
唐学山教授
一、前言
一、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解读
1、全国农林院校界定为“风景园林”专业。
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学”
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
4、工科院校译为“景观”学。
5、日本译为“造园”、韩国译为“造景科”
6、俄国人称为“花园公园建筑”
这些都是文字学上的东西,给大家提这些是希望大家能扩大眼界,不要老以为园林中国就是老大,要看看别的国家在怎么做。
中国被誉为“园林之母”,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是园林发展的最好的环境之一。
我说做园林,每到一个地方,首先看看它的降雨量,也就是自然环境,水是生命之源,是园林的重要要素,了解水情才能了解一个城市;还要看看它的市志或县志,了解它的人文历史。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28所学校设有这类专业。
北京服装学院也园林专业,它还是艺术院校,不算离谱;人大也办园林专业,这就比较奇怪了。
不过当年国家高教部有个不成文的文,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自主办学,人大办了徐悲鸿艺术学院,沾上艺术二字,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美国的Cooking College 也设立园林专业,可见这是个国际化的问题。
园林这个行业是随着国家的富强,政治的稳定而发展的。
(1)“Landscape Architecture”为美国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发明定义:用艺术的手段,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2)中国园林专业的创始人,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汪菊洲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一书中写道: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3)园林(Park And Garden):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如北京紫竹园,原来是砖窑,挖土挖出了两个大坑,修房子也修不好,最后干脆放水,修公园。
山、石、水、植物,是园林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
造园的首要是营造地形,地形做好了,园林就成功了一半,然后就是植物景观的营造。
下面给大家通报我们园林行业的最新信息。
二、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谈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2006年7月8日至16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
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世界遗产大会。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个,其中文化遗产644个、自然遗产162个,文化自然双重遗产24个。
中国的世界遗产33处,其中文化遗产24处(长城、故宫等),自然遗产5处(西湖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泰山、武夷山、黄山、峨眉山)。
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什么是遗产?相对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比如你的爷爷留给你一把酸枝太师椅,这就是遗产,如果没看管好,椅子叫强盗烧了,就剩下一条腿,这是遗产么?不是,是遗物。
所以圆明园不是世界遗产,避暑山庄才是。
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园林景观有:避暑山庄(清代皇家园林代表,8460亩)、颐和园(4350亩),天坛(4095亩),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沧浪亭、艺圃、耦园、退思园)
三、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概述
自1992年以来,经过多个城市的努力创建、到2005年,全国669个城市中,已有59个跨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
2006年新产生的国家园林城市31个(已公布)。
到目前,已有90个城市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约占全国创建园林城市总数的13%左右。
从去年开始,不仅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可申报国家级,县城也可以申报。
全国已有2000多个县城,都在努力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
创园林城市的路还很长,大家大有可为。
评国家园林城市,首先看公园绿地做得怎么样,然后是道路绿地,为老百姓上下班提供绿廊了没有。
道路绿地做得最好的是郑州,去年评出来的九个园林城市,郑州的分数最高,97分。
郑州60年代就已经是绿城了,整个城市的道路都是法国梧桐遮天蔽日,老百姓出门根本不用打伞,这才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形象。
正文
一、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主要构成::
1、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等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意义。
2、城市园林绿化的精品意识。
以颐和园来讲,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1)是皇家宫苑,
(2)是以山水骨架构成的自然山水园
(3)是主景突出式的
(4)继承了“一池三山”对神仙境界的追求
(5)仿西湖的大水面,南北1900米,东西1600米,模拟了西湖上的三大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还有三小岛(知春亭,凤凰礅,小西泠)(6)万寿山前山中轴建筑群的对称布局节奏(注意它的几何对位关系)
凡是代政治色彩的设计都是规则式的中轴线设计。
颐和园的简单介绍与分析:
1、即“清漪园”,始建乾隆十五年(1750)。
乾隆很早看中北京西北郊平原腹心地带的万寿山昆明湖这个理想的造园基址。
于是借万寿山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为皇太后祝寿和疏浚昆明湖整治西北郊水系的机会,拓宽昆明湖的水面,开挖的后溪河(后湖)而形成山嵌水抱的地貌,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建设,乾隆1764年竣工。
2、颐和园是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行官御苑,占地290公顷;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东宫门也就是园的正门,其前为影壁,金水河,
牌楼;往东有御道通往圆明园。
外朝的正殿勤政殿坐东朝西与二宫门、大宫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
勤政殿以西便是广大的苑林区,以万寿山山脊为界又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
3、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山高出地面60米;
昆明湖南北长1930米,东面最宽处1600米,在清代皇家诸园中算最大的水面了;湖的西北端收柬为河道,绕经万寿山的西麓而连接于后湖;南端收束于绣绮桥,连接于长河。
4、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关于这一点,乾隆《万寿山即事》一诗可为佐证,“背山面水地,明湖仿浙西;琳
琅三竺字,花柳六桥堤”。
5、前山前湖景区占全园面积的88%,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昆明湖。
山屏列于北,湖横陈于南,西面衬托着玉泉山和远处西山的层峦叠嶂,这是一个自然环境极其开朗的景区。
前山面南,有很好的朝向和开阔的视野,位置又接近宫廷区和东官门,因而成为景区内的建筑荟萃之地;
6、湖中布列着一条长堤---西堤及其支堤;三个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三个小岛---小西泠,知春亭、凤凰礅。
7、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联同配殿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贯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8、后山后湖景区占全园面积的12%,山势起伏较大,加上后湖的狭长,使得这个景区以幽邃为基调:故而后山建筑均能结合局部地形,大多数形成自成一体的小园林格局。
如谐趣园等;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的东麓, 是仿照江南名园之一的寄畅园建造的一座园中之园。
其前身为惠山园。
9、清漪园以山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主体佛香阁的有力的体量突出全园,以雄伟的气势,崇立在高处,远近皆见,充分运用许多对比手法,使境界明朗化,造成前山华丽,后山幽静;山与湖一高一平;山上风景密集,湖区风景旷朗;前山开阔的湖面,后山幽深的不同境界;
同时,园中采取多方烘托的手法使境界层层加深,以佛香阁为中心在竖向上由前到后逐级升高,在横向上左右回抱后远处延伸,在基部又以长廊回合和联系,
形成群星烘月、宾主楫拱的局面。
另外,清漪园的植被种植情况,具乾隆《御制诗》描述:西湖荷花堤柳之胜,万寿山上广植外地移栽树木,前山以松柏类为主;后山以松柏类间植观叶树种为主,以突出季相变化。
园林离不开文化修养,文化是“民族的智慧之光”,有四个层面:
A、雄浑浩茫的文学与艺术
B、博大宽容的哲思气质
C、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D、兼收并蓄的文化表征
园林的六大要素:地形、形式、植物、建筑、园路、园林装饰艺术。
神话传说是园林立意、布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做的设计。
山东临沂月亮城双月圆社区“文心雕龙”园林景观
中国作家协会庭院
澳门马万俟先生喜欢诗词,中国作家协会为他办了一次诗词朗诵会,他一高兴捐款350万,给作协修了座大楼。
这个是大楼中间的一个小空间做的园林景观。
我的构思:
1、园名“墨园”,腹中有墨,笔下有神。
2、对联:棋琴结挚友,笔墨注春秋
这是针对业主的特殊性,为特定人群服务而设计的,强调文化气息、文采的思路。
3、具体的形式上,墨者,黑土也,所以本设计做了个黑的水池,洗砚池。
用黑色瓷砖铺底。
门匾上写的推敲二字,也是文人的熟典。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庭院设计。
这个所是杨振宁李政道建立的,而这两人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打破了宇称守恒定律,因而我就选用了宇称图腾作为设计的母题。
同时我认为物理是讲究辩证的,中国最富有辩证的代表物就是双鱼,八卦。
所以我在对称结构上做了两个八卦球。
贯穿水池,我做了一条富有装饰性的曲线的汀步道,在步道两侧用了不同的草种形成变化。
因为本园为科学家服务,我用了银杏、水杉作为主要植物,因为这两种植物都是活化石,而且银杏在美国被称为学者树,很切合业主。
大同御河公园(全国竞标中标方案)缺图
占地:5303亩,绿地分成东西两块。
设计要点:
要将两块绿地连成一体,设计了大同历史文化轴,涵盖了大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峰碑仰止,用来纪念大同历史上的四个伟人。
现在:乌金忘我(听不清)?呼应大同煤矿的特色
未来: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