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图中与孙悟空打斗的人物是谁?请根据图示简述该场打斗的结果。
【答案】红孩儿。
悟空请来四海龙王喷水助阵,也不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悟空反被烟呛得败下阵来。
【解析】【分析】图片描绘的是大战红孩儿的情节。
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变作小孩喊救命,把唐僧抓到了火云洞。
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想要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
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可红孩儿喷的是三昧真火,雨水浇不灭,反使悟空熏了一身的烟火。
故答案为:红孩儿。
悟空请来四海龙王喷水助阵,也不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
悟空反被烟呛得败下阵来。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考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内容和基本情节,掌握相关的人物及故事,其次要求考生读懂图片了解图内容。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大闹________、真假________、三借________”。
其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答案】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大闹天空【解析】【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前人一千年的积累素材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其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空。
故答案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借(芭蕉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名著经典故事的掌握情况,考查的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考生平时稍加留心,完成不是问题。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他们只得都依他。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
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
”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
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
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1)此文选自________写的《________》。
(2)联系后面的情节,这位“名医”是怎样医治他父亲的病的?
(3)从行文看,你看出作者对这些“名医”持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鲁迅;朝花夕拾
(2)后来这位“名医”对父亲的病也只看钱不看病,等到病重束手无策时却推荐生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3)“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这些句子语含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些人巫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极大不满和痛恨。
【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2)文中“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
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
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
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
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可见他只看钱不看病,等到病重没有办法了又推荐生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3)文中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当时社会黑暗,人们为了钱谋财害命,所谓的名医甚至是草菅人命不顾性命只为一心谋财,贪财,阿谀奉承,体现人心的险恶狡诈。
表达了鲁迅对他们的不满。
故答案为:⑴鲁迅;朝花夕拾
⑵后来这位“名医”对父亲的病也只看钱不看病,等到病重束手无策时却推荐生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⑶“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
”这些句子语含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
些人巫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极大不满和痛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生要注意平时阅读名著时掌握常考考点,如:主要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等,要尽量阅读原著。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冰心的《繁星》《春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自然。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
【答案】(1)母爱;童真
(2)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解析】【分析】(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春水》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赞颂母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据此作答。
(2)《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借动物比喻人,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据此,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故答案为:⑴母爱;童真;⑵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注意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5.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怀念长妈妈的《_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________》;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答案】(1)阿长和<山海经>;五猖会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朝花夕拾》。
①《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②《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③《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④《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⑤《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⑦《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⑧《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⑨《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⑩《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本题考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1—9段写作者在百草园的快乐童年生活,第4段插入了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体现了孩子的那种童真童趣。
10—24段写自己在三味书屋里的生活,既有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也有有趣的事情。
前后对比,表现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批判,但是却也不乏对私塾生活的一种怀念。
故答案为:⑴阿长和<山海经> ;五猖会
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抓住作品内容的提示明确作品。
⑵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注意人物及事件的把握。
6.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他见水响中,见一条条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小西天的黄
眉怪,“大圣”指孙悟空。
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纯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
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
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①选文中说他“犯天条”具体指的是什么事?
②“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花果山了,他为什么要回花果山呢?
【答案】(1)C
(2)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
文段选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他”指小圣是二郎真君,二郎神,大圣是孙悟空。
句子表现了二郎神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①西游记中的小白龙本来是人间的一个凡龙,他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生性顽劣,非常反叛。
有一次竟然在大殿上当众顶撞敖闰,并且纵火烧掉了玉帝赏赐给西海龙王的一颗明珠。
敖闰含泪以忤逆天主、不尊天庭的罪名把他告上了凌霄宝殿,结果玉帝十分恼怒,当场判了小白龙一个死罪。
这时候多亏了观音菩萨出面求情,从玉帝那里把他要了过来,为将来的取经事业做打算。
②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回花果山,因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
故答案为:(1)C
(2)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仔细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C项小圣是二郎真君,大圣是孙悟空。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1问,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2问,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连杀三人,悟空再三解释,唐僧只是不信,最后赶走了孙悟空。
7.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的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
【答案】示例一:叫弼马温是因为孙悟空拿了东海的定海神针。
东海龙王上告玉帝,玉帝要捉拿他,但是太白金星出来为他解围,说要招安,便封为“弼马温”,“弼马温”就是管理天马的一个官吏。
后来就一直有人这样叫了。
示例二:叫美猴王是因为在《西游记》中,石猴(即孙悟空)发现水帘洞后: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因为,在此之前,众猴答应拜第一个进入瀑布后的人为王。
示例三:叫齐天大圣是因为,齐天大圣是孙悟空自封的,欲与天齐,与玉帝平起平坐。
后来玉帝因为派十万天兵捉孙悟空未果,就封了他为齐天大圣,不过只是一虚职,无实权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要熟练掌握小说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孙行者”: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的法名,看他的模样像个小头陀,就给他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即“孙行者”。
“斗战胜佛”: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因孙悟空降妖除怪有功,封他为“斗战胜佛”。
故答案为:示例一:叫弼马温是因为孙悟空拿了东海的定海神针。
东海龙王上告玉帝,玉帝要捉拿他,但是太白金星出来为他解围,说要招安,便封为“弼马温”,“弼马温”就是管理天马的一个官吏。
后来就一直有人这样叫了。
示例二:叫美猴王是因为在《西游记》中,石猴(即孙悟空)发现水帘洞后: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因为,在此之前,众猴答应拜第一个进入瀑布后的人为王。
示例三:叫齐天大圣是因为,齐天大圣是孙悟空自封的,欲与天齐,与玉帝平起平坐。
后来玉帝因为派十万天兵捉孙悟空未果,就封了他为齐天大圣,不过只是一虚职,无实权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
(1)选段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 》中的《________》一文。
(2)结合原文,说说“我”为什么会离开仙台?
(3)“我”为什么把丢失讲义说成是“不幸”呢?
【答案】(1)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在仙台,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我”(鲁迅)原本学医救国思想动摇了,“我”认识到:一个民族的躯体如何健全,但灵魂麻木,是没有出路的,(要改变一个弱国,要使祖国强大,首要是改变人们的灵魂);而要改变人们的思想,首推文艺。
所以“我”弃医从文,离开仙台,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3)因为藤野先生把我交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并且坚持到他教完的课程。
所以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终身怀念。
【解析】【分析】(1)根据对《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藤”不要写错。
(2)结合鲁迅到仙台的原因及在仙台的经历分析,鲁迅父亲的病被庸医所误,鲁迅感到中国的医学太落后,决定到日本学习西医,平时可以医治病人,战时可当军医。
但鲁迅到仙台后,有两件事让他的信念思想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匿名信事件让鲁迅认识到弱国的学生被人瞧不起,连自己获得的优异成绩也是靠教授透题才获得的,而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中国人的愚昧麻木,他认识到一个民族的躯体如何健全,但灵魂麻木,是没有出路的,;而要改变人们的思想,首推文艺。
所以“我”弃医从文,离开仙台,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3)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这些讲义不是一般的讲义,是“我”在仙台学医时所写的讲义,哪些讲义都被藤野先生改过,这些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终身怀念,而且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弱国的留学生非常的关系,我非常敬佩藤野先生,当然对他改过的讲义也非常看重,如今这讲义丢了,当然是不幸的了。
故答案为:⑴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⑵在仙台,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我”(鲁迅)原本学医救国思想动摇了,“我”认识到:一个民族的躯体如何健全,但灵魂麻木,是没有出路的,(要改变一个弱国,要使祖国强大,首要是改变人们的灵魂);而要改变人们的思想,首推文艺。
所以“我”弃医从文,离开仙台,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⑶因为藤野先生把我交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并且坚持到他教完的课程。
所以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终身怀念。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鲁迅的作品学生应该有较多的储备,无论是散文、小说、杂文及诗歌,都应该多读多记,以备不时之需。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人物的行动受人物思想的支配,因此答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思想感情能把握住,对人物行动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
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9.阅读小说,完成小题。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为明代小说家________所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两个情节。
(3)结合文段,分析美猴王的人物形象。
(4)联系原著,概述“美猴王”这一名字的来历。
【答案】(1)西游记;吴承恩
(2)本文的人物是石猴,主要事件是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3)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要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可见他守信,有领导才能。
(4)孙悟空在水帘洞和众猴打赌。
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第一个进入水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