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2018—2019期九年级一模化学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 8
A.+10 2 8
B.+12 2 8
D.
C. 2
+11 8 1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Ni—59
一、选择题(本题共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光合作用C.白磷燃烧D.牛奶变质
2.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的是
3.下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不锈钢B.尼龙C.蚕丝D.碳纤维
4.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碘B.碳C.钾D.钙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B.硫酸铜C.水银D.C60
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7.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B.甲醛可用于标本的防腐
C.苛性钠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8.X、Y、Z三种金属中,只有X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Z、X C.X、Z、Y D.Y、X、Z
9.下列做法能保护环境的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B.多使用含磷洗衣粉
C.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
10.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B.C.D.
C.D.
B.
A.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H4+、SO42-、Na+、OH-B.K+、HCO3-、H+、Na+
C.Fe2+、NO3-、SO42-、K+D.Cl-、K+、Na+、NO3-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用酒精浸泡捣烂后的牵牛花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 Y Z
①SO3KOH溶液石灰水
②Mg(OH)2Cu(NO3)2溶液稀硝酸
③AgNO3溶液Zn CaCl2溶液
④Fe2O3稀硫酸CO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
A 二氧化碳(氧气)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B 硫酸钠溶液(硫酸)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氧化钙(碳酸钙)加入足量水,过滤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
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收集
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
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紧贴并倒转瓶口。
三步实验中测得氧
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下图中的MN段、
NP段和PR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中M→N的变化过程,说明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曲线中M→N和N→P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C.曲线中N→P和P→Q相比较,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曲线中P→Q和Q→R相比较,说明Q点后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6.(11分)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选用装置A 和F 组合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 ,选用F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
(2)若选用装置B 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试管的作用是 ▲ 。
(填1种即可)
(3)若选用装置C 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添加稀硫酸时,液面最好添加到如图 ▲ 处(填字母“a”、“b”或“c”)。
(4)实验室用73g 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
17.(9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12号元素属于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 ▲ (填元素名称)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氮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其最低负化合价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该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 ▲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某化合物中同时含有氮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
(3)第三周期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趋势是 ▲ 。
(4)碳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其中C 和CO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当它们作还原剂时,碳元素的化合价均 ▲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请判断反应NaH+H 2O=NaOH+H 2↑中,作还原剂的是 ▲ (填化学式)。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8分)2019年1月,被称为“第一部中国自己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受到极大关注。
(1)影片中幻想了因太阳氦闪,地球将被摧毁。
氦气属于 ▲ (填“单质”或“化合物”),第一周期 1H
2He 0 第二周期 3Li
+1
4Be +2 5B +3 6C +4,-4 7N 8O -2 9F -1 10Ne 0 第三周期 11Na
+1 12Mg +2 13Al +3 14Si +4,-4 15P +5,-3 16S +6,-2 17Cl +7,-1 18Ar 0
你的判断依据是 ▲ 。
(2)影片中幻想了将木星上氢气点燃,达到使地球脱离木星控制的目的。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氢能是清洁能源之一,而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
下列属于石油综合利用产品的是 ▲ 。
A .液化石油气
B . 汽油
C .柴油
D .煤油
(4)偏二甲肼是一种运载火箭的推进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
取一定量偏二甲肼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偏二甲肼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9.(8分)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溶液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为了检验秦淮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中加 ▲ 。
(2)水是常见的溶剂,固体X 和Y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
① N 点表示t 2℃时X 的 ▲ (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
② t 1℃ 时,X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③将接近饱和的Y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B .溶剂的质量可能变小
C .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3)按图乙所示装置,锥形瓶B 内是碳酸饮料,将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注
射器加入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A 内,可观察到B 中气泡明显增多,
其原因是 ▲ 。
(4)配制10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以下操作会导致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6.0g 粗盐,放入烧杯中
B .用量筒量取94mL 水时仰视读数,并将水全部倒入上述烧杯中
C .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D .盛装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没有干燥,残留少量蒸馏水
6.4g 氧气 ag 偏二甲肼 反应前 1.4g 氮气3.6g 水 4.4g 二氧化碳
反应后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0.(6分)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O、
Al、S、Cl、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A、D、E、G、
I均为单质,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
的抗腐蚀性能,E为紫红色固体;J为金属氧化物;B、C均由
三种元素组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
条件已略去。
(1)写出E的化学式:▲。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和I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写出G→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8分)目前全世界的镍(Ni)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
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Ⅰ.【镍粉制备】:
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等)制备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 + 3Na2CO3 + 2H2O = NiCO3·2Ni(OH)2 +3Na2SO4 + 2X,X的化学式为▲。
(2)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条件。
分析下图,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
(3)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
Ⅱ.【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①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和H2O
②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77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 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250.00 190.00 190.00
加热后251.08 190.44 190.0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实验过程中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2)计算3.77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中镍元素的质量▲。
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了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实验反思】
(3)另一小组同学加热时在酒精灯上加了铁丝网罩,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明显偏大。
经查阅资料发现:在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温度过高时,NiO会被氧化成Ni2O3。
该组同学称得的残留固体中镍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70.1% B.75.9% C.78.7% D.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