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3D重建的价值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3D重建的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下颌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3D重建的的治疗意义。
材料和方法:
通过对我院30名平片诊断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从中显示下
颌骨骨折的部位、位移距离和转向、有无缺损等。
结果:这30名的患者中最为
常见的部位为颏部骨折和下颌骨体部骨折,然后下颌角以及髁状突颈部骨折,最
为少见的病例为下颌升支骨折。
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将下颌骨骨折线、骨折部位、骨折移位、范围、缺损范围等状况非常的清晰准确判定,对其下
颌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设计评定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下颌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20-02
下颌骨脆弱的部位通常在下颌角部、正中联合部、颏孔部、髁状突颈,所以
如果出现外伤这些部位就非常的容易发生骨折。
下颌骨对于整个面部来说是唯一
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骨骼,它的整体结构要密集于上颌骨,它处于人体脸部的下
方并可向外凸出,所以易受多方的暴力影响,这样的骨折最为常见。
在颌面骨折
中它的产生率最高,过去传统的诊断方法采用的是X线诊断仅显示平面图,现在
伴随着层螺旋CT的出现,三维重建就可以非常直观立体多种的角度查看骨折的
移位程度、类型以及方向。
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将探讨这30名患者通过层螺旋
CT的方法判定下颌骨骨折,讨论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在这30名的患者中,年龄区间为17岁至40岁之间,有5名为女性患者,25名为男性患者。
其中,运动而导致意外的患者有4名,因为交通事故而产生的患
者有16名,还有因为跌打而产生的患者有10名。
多层螺旋CT检查前均摄有X
线平片。
采用的仪器为西门子16排CT机,对病人实施的方法是要求病人仰卧的姿势,横断平扫,0.5毫米厚度的重建层,1毫米的厚度和1毫米的间距,将重建以后的资料发送到工作站中,然后使用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下颌骨以及容积显示重
建(VR)的方式,随后采用旋转、切割,屏蔽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处理,很清楚、
很立体的观测到骨折的情况、程度、方向等,以及骨折周边的具体情况,配以最
大密度投影法(MIP)以及多平面重建(MPR)来观察骨折状况,测定位置厚度,碎裂骨折块的移位状况。
将整个下颌骨进行全方位扫描。
2 结果
根据下颌骨骨折产生的具体方位,我们将通过下颌骨骨折CT来对30名患者
进行分析阐述。
体部骨折的患者有8名,这8名患者都是颏孔区骨折,有两位患者骨折端无
明显移位,有六名患者骨折部位均移位,合并下颌角骨折的患者有两名,合并髁
状突颈部骨折的患者有两名,其有很明显的骨折端移位。
下颌角骨折的患者有5名,其中单侧性下颌角骨折的患者有4名,然而骨折
端明显移位的患者有1名,骨折端无移位的患者有2名,对称性双下颌角骨折的
患者有1名,整个骨头对位完好,合并同侧颏孔区骨折的患者有2名,两骨折线
间的骨段都有旋转。
颏部骨折,6例其中单发颏正中联合骨折的患者有5名,通过CT检查显示颏
正中线性骨折,无明显位移。
髁突颈部骨折,5例其中单发一侧性髁突颈部骨折的患者有4名,髁状突头向前
内侧移位,而且,其中合并颏部骨折的患者为2名;有双侧性的患者为1名,髁
状突头向内下偏移。
牙槽突骨折的患者有3名,其中骨折端对位上佳的患者有2名,骨折端成角
移位的患者有1名。
下颌升支骨折的患者有2名,其中检测出来有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有1名,同
时有髁状突内移的表现症状,横行骨折线的患者有1名,并没有移位的表现。
3 结论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放的三分之一处,也是在面部唯一能过活动的骨骼,有很
密集的骨质结构,有很复杂的生理功能,特殊性的形态功能,它处于人体脸部的
下方,可活动,并向外凸出,所以易受多方的暴力影响,骨折也最为常见。
有66.7%的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导致下颌骨骨折的,其他的患者都是由于运动而导
致的意外以及跌打损伤。
其中有14名患者出现骨折的部位为体部和颏部,通常
产生率最多。
接下来容易骨折的地方为下颌角部,由于第三磨牙阻生或有尚未萌
出的恒牙胚时,对于这个部位来说,骨折的密度不足,也非常的脆弱,容易骨折,在本案中就有5名患者出现了此类状况;髁突颈部为非常的细小,在医学解剖学
中属于一个很薄弱的部位,一旦受到冲击可以直接的造成骨折,在本案中有5名
患者都是通过运动意外以及殴打造成的,然而髁状突处于应力传导部位,在本案
中有2名患者颏部或体部骨折常伴随有髁突颈部间接骨折。
过去传统的诊断方法采用的是X线诊断,它可以将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
骨折的类型、骨折范围测定出来,但是它本身出现的图像为二维,加上面部组织
的复制解剖,影响重叠较多,根本没有办法准确的将图像完全展现出来,影响了
判断。
这种传统的诊断方法只能将最基本的骨折状况以及软硬组织显示出来,但
是不能很详细的将粉碎骨折的移位情况、骨折线的全程以及错综复杂的解剖关系
展现出来,医生只能根据这些图面显示出来的影响进行观测判定,然后推断周围
结构以及骨折处的结构关系,但是很难清楚的判定其骨折块移位情况、关节脱位
以及骨折线的走行等。
三维重建就可以非常直观立体多种的角度查看骨折的移位
程度、类型以及方向。
非常的直观清晰将所需资料判定准确,就连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线走行方向、碎块移位以及骨折范围都能够很清晰的做出判定,在本案
中下颌角骨折合并颏孔区骨折造成的骨断块旋转位移,都可以使用三维技术进行
多方位的旋转,无论什么角度,什么方向都可以进行准确判定显示,而且可以显
示那些复杂骨折后畸形改变状况,更能够精确的了解各个结构之间存在的那些空
间关系,对于那些不规则的骨折线空间的走向来说明显的都显示出来,有利于医
生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于髁状突颈部骨折来说,它的使用更为有效,通过影响
的3D旋转,将部分枕骨、分乳突、颈椎以及茎突勾去,很容易的、多方位的观
测到下颌关节的解剖构造,非常直观的了解骨折间构造周边的空间联系,将关节
面朝向、髁状突骨折、下颌升支断裂上移范围以及骨折移位方向距离很清楚的展
现出来,特别是颞颌关节脱位的空间范围展示的惟妙惟肖,很清晰逼真。
现如今
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为微型接骨板固定的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IP)的治疗手段来说,可以很好的判定其骨块的厚度,骨折的特性,从而医
生可以轻而易举的选取固定器的大小、位置放置情况、型号等等,可以让医生们
做出一个正确的治疗诊治方案,这项技术在美容界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伟.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空腔医学杂志.
[2]姜宝国,傅中国主译.创伤骨科急诊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