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分类汇编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下图,回答下题。

1月和7月,木瓜坪的月平均气温较马井低,主要原因是木瓜坪的()
A. 纬度较高
B. 纬度较低
C. 海拔较高
D. 海拔较低【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木瓜坪与马井接近,木瓜坪的海拔为3302米,马井的海拔在600米左右,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与马井相比,木瓜坪的气温相对较低。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在解答时需结合这几个因素对号入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

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①-甲② -乙③ -丙
B. ①-甲② -丙③ -乙
C. ①-乙② -甲③ -丙
D. ①-丙
② -乙③ -甲
(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
A. 西南风,寒冷干燥
B. 西南风,温暖湿润
C. 东北风,寒冷干燥
D. 东北风,温暖湿润
(3)欧洲旅游业发达,下列有关左图中三地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有巴黎圣母院
B. 乙地有阳光沙滩
C. 丙地有阿尔卑斯山滑雪场
D. 甲乙丙均有峡湾风光
【答案】(1)B
(2)B
(3)B
【解析】【分析】(1)左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得,左图中箭头所示的风向是西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读图可得,甲位于德国,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故A错误;乙位于意大利,有阳光沙滩的景观,故B正确;丙不是阿尔卑斯山,故C错误;甲、乙和丙无峡湾风光,峡湾风光位于挪威,故D错误。

【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 —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者,为温带气候类型;最热月气温在5℃以下者,为寒带气候类型。

第三步,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4.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
B. 睛转阴,东南风3级
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
D. 睛转阵雨。

西北风6级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5.如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 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C. 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 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2)若a处海拔为800米,则b处海拔约是()
A. 1300米
B. 300米
C. 1800米
D. 500米【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示位于范围为29°30′N﹣30°N.可判定,其位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温带地区。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ab两处温差为27﹣24=3℃.若a处海拔为800米,则b处海拔为800米﹣3℃/0.6℃×100米=300米。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可以判断出左图纬度是北纬度。

然后再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规律确定其在北半球;根据高中低纬的划分,确定其在低纬度;根据五带的划分界线确定其在北温带。

6.阅读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你判断其中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B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冬雨型,读图可知:甲地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乙地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丙地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全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需牢记该标准并熟练运用。

7.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下列关于某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10月气温最高
B. 该地7月降水量最多
C. 该地位于南半球
D. 该地气候雨热不同期
【答案】 D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所以位于北半球,降水最多的月份是10月,所以该地区的雨热不同期。

故正确的是D。

故答案为:D。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8.读“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左右()
A. 2时
B. 10时
C. 12时
D. 14时【答案】 D
【解析】【分析】气温日变化: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能够从所给的图中找到信息并得到答案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要多加训练。

9.一般而言,赤道穿过的南北纬10°范围内地区,往往终年高温多雨,雨林广布,但也有例外。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右图(非洲局部)中广表热带稀树草原的日出美景照片。

此热带稀树草原区降水量就远小于热带雨林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大湖泊海拔范围是()
A. <500米
B. 500米-1000米
C. 1000米-2000米
D. >2000米(2)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
A. 平原
B. 高原
C. 丘陵
D. 盆地(3)照片具体拍摄地点是可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根据右图推测,形成左图照片所示植被景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稠密
B. 海拔高
C. 人为干扰
D. 纬度大于10°【答案】(1)C
(2)B
(3)C
(4)B
【解析】【分析】(1)由图示海拔信息和最大湖泊位置可知,图中最大湖泊海拔范围位于1000米-2000米之间,故选C。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由图中信息可判定,图示地区海拔较高,地面较平坦,是高原地形,故选B。

(3)图所示的是非洲的东非高原,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地形特点是海拔高,地面较平坦,故丙地符合拍摄地点,故选C。

(4)图所示地区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点评】(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3)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

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0.图中同学经历的天气过程最有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是晴天天气,右图表示小雨天气,所以他经历的天气是由晴到雨的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符号比较简单,与生活密切相关,简单题。

11.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阿克苏地区,盛产冰糖心苹果。

读阿克苏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完成下列两题。

(1)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特别甜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处于低纬度,雨热条件优越
B.海拔高,均在4000米以上
C.海陆位置优越,临江近海
D.夏季昼夜温差大
(2)阿克苏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可知,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该地区处于中纬度,降水稀少,故A错误;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海拔高约在1000-2000米之间,故B、C错误;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答案为:C。

【点评】(1)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2.如图是武汉某时段的天气预报手机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人们出门需要携带雨具的是()
A. 周一
B. 周二
C. 周三
D. 周四(2)根据气温状况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A. 1月
B. 7月
C. 5月
D. 11月【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周一阴,周二小雨,周三、周四多云,人们出门需要携
带雨具的是周二,故选:B。

(2)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读图可知,该地此时段气温不太高,偶尔有阴雨天气,因此可判断为春秋季(5月为春季),7月气温高,1月和11月气温较低,因此选项C符合,故选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13.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 大量人工造林
D.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A.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 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 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

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14.《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全球变暖
C. 气温的垂直变化
D. 降水的差异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即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表明城市的气温高于外围乡村,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A
【点评】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效应其实就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现象。

城市市区由于受到人为热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普遍比较高,因此气流就会膨胀上升,形成了低压,而周边的郊区与城市相比较,气温就很低了,因此气压高,于是气流就从郊区流向城市,故而就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15.8月12日,浙江温岭石塘镇是个宁静安详的海岸小镇……傍晚,窗外传来一阵阵可怕的呼啸声,年久失修的木质窗框在狂风的摇动下不断地颤抖。

突然,大雨倾泻而下。

风和雨好像渐渐统治了世界,整个大地在风雨里无助地颤动。

——摘自某同学日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同学经历的天气是()
A.
B.
C.
D.
(2)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是()
A.沙尘蔽日
B.异常高温
C.地面下沉
D.强风暴雨
(3)为减少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损失和伤亡,应()
①及时躲到附近大树下避雨
②加强监测和预报
③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④多搭建轻型房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D
(3)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B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C表示的天气是冰雹,D表示的天气是霾。

题干描述的是台风带来大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读题干可知,此时为强风暴天气,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是强风暴雨。

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题干描述的自然灾害为强风暴天气,为减少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损失和伤亡,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和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故答案为: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

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

夏秋季节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如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受影响最显著,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内陆地区受影响较小。

台风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

(3)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16.位于亚洲西部(图)的叙利亚是中东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2015年有超过400万叙利亚人逃往国外,在土耳其境内的180多万叙利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群体。

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叙利亚人口大量迁移到国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经济
C.战争
D.教育
(2)叙利亚西部沿海地区冬季多雨是因为()
A.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背风坡多地形雨
C.冬季经常使用人工降雨
D.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叙利亚战争不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战争。

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叙利亚西部是地中海式气候,冬季降水的原因是受西风的控制。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源、土壤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如婚姻、教育、宗教等)、政治因素(如战争、政策等)。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因而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

一般来说,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如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宜于农耕的平原或河谷地带。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往往是决定性作用。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越频繁。

(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如希腊雅典、美国洛杉矶、南非开普敦等。

典型作物为葡萄、柑橘、柠檬、无花果、油橄榄等。

17.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祭奠活动日。

小强一家今年清明节期间回蓟州区老家扫墓踏青。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能准确反映该诗句天气状况的符号是()A.
B.
C.
D.
(2)小强一家扫墓祭奠最文明环保的方式是()
A.燃放大量烟火爆竹
B.点烟酒摆放食品
C.焚烧大量纸钱祭奠
D.摆放适量鲜花缅怀
(3)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西风4级的是()
A.
B.
C.
D.
(4)下列行为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帮助的是()
A.多开私家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骑自行车上学
D.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
【答案】(1)C
(2)D
(3)D
(4)C
【解析】【分析】(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池州时所作的清明时节池州的景象。

图中C是代表的小雨。

图A是晴朗,图B是沙尘暴,图D是雾。

(2)点烟洒就造成浪费,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纸钱都会造成空气污染,还易引发火灾。

用鲜花缅怀是最环保的方式。

(3)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

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东风四级,B表示的天气是东北风四级,C表示的天气是东南风四级,D表示的天气是西风四级。

(4)空气污染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