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价款结算形式及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价款结算形式及案例
一、合同价款结算形式。
1. 固定总价合同结算形式。
这种形式就是一口价。
就好比你去市场买东西,摊主说这个东西100块,不管这个东西的成本后来是涨了还是跌了,这个价格就不变了。
在建筑工程里,承包商根据发包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和工程说明书,把整个工程的造价算出来,然后报一个总价。
比如说建一栋小别墅,承包商算了算,说我100万就能建好,那这个100万就是固定总价。
只要发包方没有变更设计或者增加工程内容,最后结算的时候就是100万。
但是这里面也有风险哦。
如果承包商算错了,或者遇到了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像地下挖出了大石头,需要额外的费用来处理,那这个钱可能就得承包商自己掏腰包了。
不过如果承包商管理得好,成本控制得低,那多出来的利润也是他自己的。
2. 固定单价合同结算形式。
这个就像是按斤买菜。
工程里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单价,比如说铺一平方米的地砖是50元。
最后结算的时候就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多少。
如果实际铺了100平方米的地砖,那就是50×100 = 5000元。
这种形式对发包方和承包方都比较公平。
发包方不用担心承包商乱报总价,因为单价是固定的;承包方也不用担心遇到一些小的工程变更就亏了,只要把变更的工程量算清楚就行。
不过在计算实际工程量的时候,双方可能会有一些争议。
比如说这个地砖的面积怎么算,是按实际铺贴的面积,还是要算上一些边角的损耗呢?这就需要在合同里约定清楚啦。
3. 成本加酬金合同结算形式。
这就像是你请人干活,先把人家干活的成本给报了,然后再给点酬金。
在工程里,发包方要承担工程的实际成本,包括人工、材料、设备等费用,然后再给承包商一定的酬金,这个酬金可以是固定的金额,也可以是按照成本的一定比例来计算。
比
如说一个工程的成本是80万,酬金是成本的10%,那最后发包方要给承包商80 + 80×10%=88万。
这种形式一般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程上,像抢险救灾工程。
因为这种工程时间紧,任务急,没办法事先确定一个准确的价格,所以就先让承包商干,然后按照成本加酬金的方式来结算。
但是这种形式也有缺点,就是承包商可能没有控制成本的动力,因为成本越高,他拿的酬金可能也越高,所以发包方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案例。
1. 固定总价合同案例。
有个小区要建一个小型的健身广场。
开发商找了一家建筑公司来做这个工程,双方签的是固定总价合同,总价是50万。
建筑公司按照设计图纸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开发商觉得健身广场的灯光效果不太好,想增加一些彩灯。
这就属于工程变更了。
建筑公司说,增加彩灯可以,但是得加钱,因为这不在原来的合同范围内。
最后经过协商,开发商额外支付了3万用于彩灯的安装。
工程结束后,除了这3万的变更费用,开发商就按照50万的固定总价给建筑公司结算了工程款。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固定总价合同下,只要没有工程变更,结算价款就是固定的。
一旦有变更,就需要双方协商确定变更部分的费用。
2. 固定单价合同案例。
一家企业要装修办公室。
找了装修公司,签的是固定单价合同。
比如墙面刷漆的单价是30元/平方米,地面铺木地板的单价是150元/平方米等。
装修过程中,企业觉得原来设计的办公区域隔断太多,想减少一些隔断的安装。
装修公司就按照减少的隔断工程量重新计算了费用。
最后结算的时候,墙面刷漆实际刷了200平方米,费用就是30×200 = 6000元;地面铺木地板100平方米,费用是150×100 = 15000元;再加上其他项目按照实际工程量计算的费用,就是总的装修工程款了。
这个案例说明,固定单价合同的结算比较灵活,根据实际工程量的变化调整最终的价款。
3. 成本加酬金合同案例。
有个地方发生了洪水,需要紧急修建一段防洪堤。
政府找了一家工程公司来做这个项目,签的是成本加酬金合同。
工程公司开始施工,购买了大量的沙袋、石料等材料,雇佣了很多工人。
在施工过程中,政府派专人对工程公司的成本进行审核。
工程结束后,算出工程的总成本是100万,按照合同约定,酬金是成本的15%。
那么政府最后要支付给工程公司100+100×15% = 115万。
这个案例体现了成本加酬金合同在紧急工程中的应用,虽然能快速启动工程,但发包方需要严格控制成本,避免承包商不合理地增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