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见义勇为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见义勇为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引言
见义勇为是指在面对危难时,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积极采取行动的行为。
见义勇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能够体现出人们的善良和正义感。
由于法律对见义勇
为的保护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见义勇为者最终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
就我国
见义勇为法律保护问题展开研究,对于弥补法律漏洞,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见义勇为法律的现状及其问题
1. 见义勇为的定义
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为了防止正在犯罪或者危害可能发生,为了救助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迫于当时情况采取的行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
见义勇为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防止正在犯罪或者危害可能发生的行为中采取
的行动,二是在救助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时采取的行动。
这种定义可以说是比较宽泛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 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在实际中,由于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存在问题,一些见义勇为者最终受到了不公正
的对待。
有些见义勇为者因为采取行动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却因为行为不符合法定防卫情
形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还有一些见义勇为者因为采取行动受到伤害,但却无法得到相应的
法律赔偿等。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存在一定的不足。
3. 法律立法存在漏洞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见义勇为的保护虽然有所规定,但各个法律条文之间存在
一定的冲突和不协调。
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对于“因紧急情况紧急避险不致造成
严重后果的”可以免除处罚,而在《刑法》中则规定“迫于当时情况下采取的行动,依法
不负刑事责任”。
这种差异会导致见义勇为者面临着多种法律解释,容易造成法律适用上
的不确定性。
二、加强我国见义勇为法律保护的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我国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应当完善与见义勇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见
义勇为的行为界定和范围。
应当在不同的法律中进行协调和统一,避免相互之间的冲突和
不协调。
还可以通过补充性的立法或者对于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规范和保护见义勇为者的行为。
2. 增加见义勇为者的法律赔偿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见义勇为者的法律赔偿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可以适当增加对于见义勇为者的法律赔偿,对于因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或者损失的人员进行补偿。
这样可以增强见义勇为者的积极性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 宣传和教育
为了加强对于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人们对于见义勇为的认识和重视。
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大众传播见义勇为者的典型案例,引导人们关注见义勇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于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护意识。
三、结语
见义勇为是一种社会正能量,能够体现出人们的善良和正义感。
对于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是为了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激励更多的人们能够见义勇为,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出贡献。
希望未来我国能够进一步完善见义勇为的法律保护制度,为见义勇为者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