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培养模式相
对滞后的状况,使体育教学更贴近生活实践。
目前,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在选项教学内容,结合各类专业的特点,选择职业适应性体育教学内容以及递增比例,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和本质功能。
因此,在贯彻《实施细则》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教学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立足于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创新能力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减,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是可以立足不败的。
体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开阔的学习空间和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探索,积极研究,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2.1观念问题
体育运动是一种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由力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科学等多种学科组成,一般在学校中属副科,其并不被老师和学生所重视,很多学生有意回避体育课,体育科学知识也相对偏弱。
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加上传统教学的影响,使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阻碍了体育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更难以得到有效的学习和锻炼。
2.2教学弊端
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往往以体育达标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不重视学生体育创
新的发展,从课程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到实施都只重视知识的丰富而忽略体育创新,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使学生创新理念得不到全面发展。
2.3传统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评估是学校教学中具有严谨性,导向性的一项工作。
学校教学评估
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其主要集中表现在重复性达标项目单一,组织与安排单一,
达标结果单一。
传统的评价机制缺少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体
育意识的培养,因此造成了学校体育创新意识的抑制。
传统的体育评价只考查了
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结果使学生形成了
应试能力强,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较差的情况。
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3.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页。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在体
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时,要时刻注
意学生提出让其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进行球类
课的教学中,可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技术、技能上的不足
之处,这样学生课后会主动学习和练习,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不断
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和自身不足,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培
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得以实现。
3.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学生由过去机械接
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
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
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尝试着教会学生
不断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教师以学
生为主体的强烈意识,及时鼓励、肯定,使之爆发出理想的火花。
比如在游戏中,
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
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
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
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
大家经过思考、讨论
和选择,创编了“投球得分”、“双腿夹球比快”等游戏项目。
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
的能力。
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3.3利用体育教材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创新从学生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
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所教授的新
旧知识、技术和技能之间,既有其内在的联系,又有其本质的区别。
运动技能的
学习和掌握可通过教学迁移来实现。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
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体育技术、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实现运动技能迁移的必要条件。
迁移是已掌握的规律和技能在新情境下类化或概
括的心理过程。
学生在运动技能的迁移过程中必须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
旧运动技能的同中之异,确过认知活动解决准确的心理定向,加速运动技能的掌握。
通过运动技能的迁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
化等智力技能得到了训练,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敏捷性和
灵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4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敢或不
愿提出问题及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为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采用启发、探索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并注意创设激
发学生创新和实践热情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引导学生各种大胆的质疑、假设和尝试,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采用讨论法,不拘泥于教师“满堂
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
4结束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依据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锻
炼价值,改变过去那种竞技项目训练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
“技术教学论”,创设适宜学生练习、锻炼的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在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前提下,允许
发表不同的观点,创新不同的动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
身心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从而为培养终身体育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玉巍.浅谈体育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农村(黑龙江), 2022(11).
[2]崔玉祥.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 2021, 000(024):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