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气息控制的基本训练方法话筒前的状态(二)无稿播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无稿播音通过无稿播音的话筒前状态调整及训练,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影响无稿播音创作的种种问题。

使学生在无搞或即兴的口语表达创作中,尽可能地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

达到恰切...
无稿播音通过无稿播音的话筒前状态调整及训练,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影响无稿播音创作的种种问题。

使学生在无搞或即兴的口语表达创作中,尽可能地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

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

第一节无稿播音的概念及表达特点一、无稿播音的概念无稿播音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做依据的播音,或叫即兴播音,或是“提纲加资料”的播音,是一种话筒前或镜头前的口语活动。

二、无稿播音的表达特点和有稿播音一样,无稿播音作为播音语言的一种表达样态,是大众传播层面上的创造性语言活动之一。

因而首先具有播音语言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语言规范、清晰顺畅。

庄重性:真实可信、落落大方。

鼓动性:情真意挚、爱憎分明。

时代性:胸襟开阔、新鲜跳脱。

分寸感:准确恰当、不瘟不火。

亲切感:恳切谦和、息息相通。

同时无稿播音在传播上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前期积累准备的实践性。

我们说“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这个“出口成章”不是信口雌黄,胡吹乱侃,而是在节目范围内系统地组织口语内容,力求简明严谨,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词约意丰,绝不是靠小聪明和“胆子大”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博闻强记,大胆实践。

有了深厚的功底,加上语言表达的功力才能胜任。

第二是转化过程中的拓展性无稿播音没有文字稿件做依据,只有靠“腹稿”或“即兴性”创作,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说“有稿播音”的难点在于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那么“无稿播音”的难点就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第三无稿播音表达过程中的适机性无稿播音是一种话筒前的口语活动。

口语或口头语言,可以分为独白性口语和对话性口语。

独白性口语,是一种较长时间的、独自进行、以听众、观众为对象的口语活动。

对话性口语从心理活动、语言组织与表达看,是口语中最简单的形式。

对话过程中,双方交谈,相互支持,有问有答,彼此意会,在语法和逻辑上就不要求那么完整和严谨。

在节目中,或两个人、几个人交谈,或一两个人,几个人同听众、观众对话,一般不应该长篇大论,或机械地每人说一段,因此,语句简短,语意浅显,有来有往,有听有说,显得热烈、活泼。

第二节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状态及调整一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的状态表现 1.紧张怯场有不少创作者因心理压力大等种种原因在进行播音创作时往往出现紧张怯场的心理。

这种心理在只依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的无稿播音中表现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紧张过度,丧失自信,不能自我控制。

前期准备的腹稿或提纲素材完全遗忘,大脑形成空白,思维滞塞,言辞不畅,越说越乱,气提升抖,肌肉僵硬,表情不自然,不敢交流等。

2.应激现象与有人紧张不同,有些人的表现是过度兴奋,这是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的身体上的各种异常反应。

主要表现为在创作开始前过早进入兴奋状态,情绪异常高涨,难以自持,消耗巨大,等到正式开始时却已筋疲力尽,甚至难以完成。

3.松垮懈怠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意味这种状态就是松弛。

还有一些人以为口语表达就应该“生活化”、“自然化”,语言中“那么”、“嗯”、“这个”、“那个”、“啊”等等杂质满天飞,语无伦次,言不及意,水词太多,在整个节目中松懈,不精神。

4.忸怩作态,自我欣赏有些人在镜头前,在话筒前不是从语言传播的内容出发,不是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是从传情达意的正确创作道路出发,一味自我欣赏,唯恐自己不美,不出彩。

在传播种忸怩做态,或故作深沉,虚张声势或搔首弄姿,自我表现,导致在口语表达中信口开河,假模假样,或手势、动作、
表情、服饰只为了彰现自己,破坏节目整体和谐。

[FS:PAGE] 5.固定腔调,束手束脚有的人在无稿播音时束手束脚,放不下来,松不下去,固定腔调,不像说话,不自然,无论什么情境,无论什么内容都按自己固有的语式、语调往上套。

二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状态的原因分析在无稿播音中导致上述种种不正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归纳起来仍有以下几个共性的原因值得我们注意: 1.缺乏实践口语表达与传播的现场把握和工作实践的丰富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训练者,要把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得心应手。

2.不自信
不自信的产生与缺乏实践有关,但并不完全相同。

很多人在播出前往往会自己给自己泄气,诸如“我今天状态不好”、“我恐怕会出错”、“我肯定说不清”等等,或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我要播错了就麻烦了”;“这一段有我念不好的一组音”,或是“观众们能听我的吗?”,“我能吸引观众注意吗?”等等。

这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影响是巨大的。

这些刺激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安,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导致恶性循环。

3.太在意
太在意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一些人出于良好的愿望,内心装满了“不要播错一个字”,“对听众、观众认真负责”“话筒前不同于日常谈话”等“要求”与“标准”,不敢轻易张口,束手束脚,勉强说出来也不自如。

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太在意自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自己,丝毫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丝毫不考虑自己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真正位置。

觉得“银屏全是我自己”,违背了一个传播者应有的自我定位,这样必然导致矫揉造作,不自然。

4.认识上的偏差像有稿播音容易“板”一样,无稿播音容易“水”,一句错话,含糊不请的话,造成听众、观众接受心理的停滞、混乱,多方猜测才可能做出“大概如此”的判断,而这时话流已随着实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了,中断的部分无法补偿,该是一种损失。

严格说,违背信息共享原则是传播者的失职,不能“大言不惭”和处之泰然。

三、无稿播音不正确状态的合理调整有稿播音不正确状态的合理调整的某些具体办法也适用于无稿播音,在前面的章节已有所表述,在这里再赘述一二; 1.生理调控法当我们出现了“紧张怯阵”或“应激现象”时,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生理调控法来加以缓解。

①、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屏气——呼气(“嘶…”徐徐呼出)。

这样可以稍微缓解紧张情绪,使因紧张而僵持的气息得到些许调整。

②、调调弦儿:在节目开始前可以先说上几句,自己调调声,就像乐器演奏前要调调弦是一个道理。

这样既可以找准合适的用声范围,也可以进一步熟悉所讲内容,慢慢进入话语的氛围,使自己摆脱私心杂念的干扰。

2.心理诱导法
前文讲过不自信产生的不良的心理暗示对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此我们主张用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暗示来解决,如对自己说“我会成功的”,“我的状态很好”,“观众正等我说一个很重要或很有意思的话题”等等 3.排除杂念法在镜头前,话筒前所产生的一切与传播内容无关的思想念头都统称为杂念。

杂念的产生干扰属注意力的集中。

当然杂念的排除还要靠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话筒前状态作为根本的保证,这将在下面的章节中详细论述。

第三节无稿播音正确的话筒前状态无稿播音正确的话筒前状态应该表现为一、态度端正,定位恰当状态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和定位问题。

所谓态度端正,就是要明确在无稿播音中创作主体——播音员或主持人,创作客体——受众,创作依据——素材提纲或内部语言三者的正确关系。

明确我们作为传播者所肩负的使命与正确的创作道路。

所谓定位恰当时明确认识我们与受众的关系,我们与节目的关系,不能脱离具体节目而纯粹展现自我。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我们与受众是良师益友,关系是平等交流,即不能卑己尊人,也不能高高在上。

[FS:PAGE] 二、沉着自信,积极能动在无稿播音中,紧张怯阵,束手束脚等不良的话筒前状态的出现,跟创作者不自信的心理,消极应对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沉着自信,积极能动的状态对于无稿播音的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逻辑清晰,思维统一无稿播音的关键是在
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内部语言是具有片断性和简略性的特征的,有时一个词或词组就能代表一句完整的意思,甚至是一系统意思。

在外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根据这一个词或词组而展开语言链条,这就要求我们在遣词造句,由点到线,步步拓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逻辑的清晰和思维的统一。

四、体察受众,营造语境无论是有稿还是无稿,我们的播音创作的最终目的是由己达人,不是对空发音,不是自言自语,更不是自我欣赏。

在独白性口语中,创作者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并随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受众体察,了解的越详尽,我们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的传播,真正被受众接纳。

在对话性口语中或两个人,几个人交流或一两个人,几个人同听众、观众对话交流,相互支持,有问有答,彼此意会,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创作主体,必须要和对手或创作客体之间营造良好的,共同的语言环境,必须和大家一块谈一个话题,而不是只说自己的话,置别人于不顾,破坏了语境的整体性,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传播效果。

五、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所谓声情并茂就是要求我们在无稿播音时所言所感要有动于衷,感情真挚爆满,愿望强烈,防止敷衍,冷漠或简单应对,流于公事。

同时这种饱满强烈的感情带有“外射性”,它作为我们内心的依据,带动着我们运用外部的有声语言去抒发,去表露,但是感情达不到,产生不了“外射”的需要,硬要抒发,强迫表露,违背情之所至的原则,必然导致“虚情假意”。

六、自我调检,整体和谐自我调检,即自我调整,自我检验的统称或简称。

说话的人因为目的、内容、环境、对象的不同,常常调整自己的心态、语态。

在说话过程,还在随时调整;在调整中,同时在检验调整得是否适当、准确。

一旦发现不恰当、不准确,便再进行新的调整。

自我调检的范围,包括内部与外部,包括生理与心理,包括气息与声音,包括感情与技巧,包括主体与对象这种种方面与相互关系。

还包括创作者的眼神、表情、姿态、仪表、服饰等副语言系统。

通过自我调检,做到整体和谐。

核心提示:一、气息和语声1、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

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
一、气息和语声 1、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

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

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

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

喉原音: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

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

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

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

3)吐字系统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

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

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4)共鸣系统由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

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

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发音的生理过程: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

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

二、气息对语声的支持 1、学会胸腹联合呼吸呼吸三种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

1)腹式呼吸:通过横隔肌的上下移动,带动肺部的扩大或收缩进行呼吸。

在卧位可以直观地看到呼吸过程中腹壁凸起与平复,这是人在平静状态下主要的呼吸方式。

2)胸式呼吸:一般不是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它音位紧张,或惊恐,或病体沉重,导致横隔收缩发生障碍,只能靠双肩耸起扩大胸腔上部,所以也叫“锁骨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的气息十分短浅、无力,因而累及声音也纤细、微弱。

3)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横隔升降与胸廓张缩相结合的一种呼气方式。

好处: a、气量大,进气无声,速度快。

b、由于对呼气有效的控制,能够达到稳健的语言状态。

c、对气息深浅、多少和快慢的控制,有利于感情的表达。

d、有利于嗓音的保护。

2、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领吸气总要求:吸气无声、吸气到位。

一般采取站姿和坐姿两种方式。

a、站姿:两脚同肩宽或取两脚稍有前后的小丁字步,重心在两脚之间,自然站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

b、坐姿:坐于硬凳椅的前1/3,腰部挺直,胸部微含,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

吸气要领:两肩放松,两肋打开,横隔下降,小腹站定,吸气到位。

a、小腹站定:口鼻进气的同时小腹保持“微收”的状态。

b、吸气到位:气息下沉吸到肺底。

胸腹联合呼吸有慢吸和快吸两种基本状态: a、慢吸:“沁人心脾”闻花练习,做闻花的想像,任意想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把花香慢慢吸入肺底,这时会感觉到躯干下部渐渐向四周扩张,腰带渐紧。

b、快吸: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自然来。

吸气时,精神兴奋从容,口鼻微微张开,两肋有意识地用力向外扩张,不用强求吸气就可以获得较深的气息。

吸气到位后,要屏息片刻,不吸也不呼,这时可以体会到小腹与两肋之间一种对抗的感觉,这个感觉非常重要,它是胸腹联合呼吸方式中控制呼吸的基本感觉。

3、胸腹联合呼吸的呼气控制呼吸要领:开始呼气时,两肋不能立即放松,要与小腹收缩的动作形成对抗,这实际上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拮抗动作,这个力量可以拉住在小腹收缩动作中回弹上升的横
隔,减慢横隔回弹的速度,做到“两肋有控制地回缩,横隔有控制地上升”从而控制呼出的气息均匀、稳劲而持久。

这样,说话不至于前重后轻、头高尾底,可以有效的解决句尾几个字让人听不清,以及气息浮浅上提的问题。

核心提示:按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求进气,不要吸到十成满,有七八成即可,而后两肋保持张开的状态不动,也就是吸气肌肉群仍保持工作状态并不立刻放松,这时呼气肌肉群在有吸气肌肉群牵制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小腹渐渐...
按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求进气,不要吸到十成满,有七八成即可,而后两肋保持张开的状态不动,也就是吸气肌肉群仍保持工作状态并不立刻放松,这时呼气肌肉群在有吸气肌肉群牵制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小腹渐渐收缩,同时稳定地数数:1、2、3……随着呼气力量的加强,两肋开始有控制地一点一点地放松,切忌一下子放松,两肋是一种且战且退的状态,这就是胸腹联合呼吸时的控制力量所在。

练习时,一开始在两肋不动情况下,也许只能数到3,慢慢地,控制能力强了,可以数到7、8,而后再慢慢放松两肋,练到这个程度,就证明你已经掌握了胸腹联合呼吸的呼气控制了。

但两肋并不是一直不放松,那样气息就僵了,一般在拮抗状态下数到5、6就可以了,因为它避免了在一开口时随着两肋的迅速放松及小腹的收缩而使气息大量冲出,正确的呼气控制能够使气息平稳而较为持久地使用。

这个数数练习,男性一口气能数到35左右,女性一口气能数到25左右,就很不错了。

这种在胸腹联合呼吸控制下一口气数二十几个数的练习,不要自欺欺人中途偷气,因为那样是无法体会和锻练对呼气的控制的。

4、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胸腹联合呼吸是播音主持人运用气息的基础要求,对于具体稿件或节目应视情况而定,所以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应视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运用。

但“深、通、匀、活”就是我们对于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

1、深:指气息下沉,不提、不浅。

气息深可以防止说话声音发飘、发虚练习方法:1)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发单元音a、o、e、i、u、ü,吸气七八成,控制着两肋与小腹形成的拮抗力拉住横隔,获得均匀而持久的气息,缓缓地发出单元音的延长音。

2)叹气练习:像平时叹一大口气那样,但要带着声音叹息,在声音落到底部,即提起的那口气叹下去时,就在这个位置和音高位置发延长音
a。

注意:不要压喉;中途不要卡音;气不要上提,音高不提
高。

2、通:指气息在胸腔里运动没有任何障碍,喉不紧,胸不紧,声音不在喉部卡住,也不在胸部憋住。

检验方法:可用夸张四声来检验,用胸腹联合呼吸发发音,依次发bā……bá……bǎ……bà……的延长音,每个音程尽可能加大。

四声不同的音高主要靠气息的运动来调节,一个是小腹的松紧变化,另一个是胸部支点的变化。

胸部支点:声音的高低起伏反映在气息上会在前胸有不同的着力点、紧张点,这时由于音高不同所需要的气息压力不同的表
现。

做夸张四声的练习,目的是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体会气息上下走通的感觉。

一方面,从胸部支点的上下移动体会气息的运动;另一方面,从声音来检验气息是通的,还是憋在胸部,僵持在某一点上?或是卡在了喉部?必须防止又喉部肌肉的卡和松控制气息发出卡紧、发扁的所谓四声。

3、匀:指发声时气息的均匀和持久。

气息匀强调的是控制呼气的力量,而非前强后弱,或忽大忽小,或虽然气足但气短。

练习: a、数
数;b、单元音的延长音; c、中等语速说绕口令; d、记录速度读新闻。

3)活:指根据感情的需要,气息位置深浅、气流量大小、气息运动速度快慢有变化,而且变化灵
活。

气息达到活的程度必须有气息的深、通、匀做基础,而且要通过大量情感色彩丰富、状态多样的句段、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材料的练习才能做
到。

练习:数数,要求每个句号力的内容用一口气说完,句子短,用气少,吸气就少一些,状态比较放松,控制意识也弱;句子长,尤其说最
后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苹果、葡萄、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时,必须进气深、进气多、进气快,而控制意识强,勇气均匀,才能一口气说完。

一、一个一。

一二,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
一。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五六,六五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数了半天一棵树,一棵树上七个枝,七个枝上七样果,苹果、葡萄、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气息控制的练习,难度较大,呼吸动作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明白了其中道理,在练习中动脑琢磨,通过自己细心体会,坚持练习,定然成效自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