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消防管理
【发文字号】宁政文[2006]283号
【发布部门】宁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10.09
【实施日期】2006.10.0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宁政文〔2006〕2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学习宣传,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始终把消防安全纳入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作了全面部署,对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预防和整改火灾隐患、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评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国务院印发《意见》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组织学习和宣传,为贯彻实施《意见》奠定良好的基础。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深入分析本地区消防工作形势,认真组织制订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增强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高社会防控火灾能力。
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将消防规划和城镇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及地方消防力量建设、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等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确保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二、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十一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要切实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负责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本地区消防工作和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消防业务预算经费最低保障制,并建立与当地财政收入相适应的消防业务经费预算基数增长机制。
要将消防员意外伤亡保险、抚恤、救助、地区生活补贴、特殊岗位津贴、执勤补贴等纳入预算给予保障。
在落实消防业务经费的同时,要按个人防护装备、防火检查设备、宣传设施等经费匹配标
准,落实相应的匹配资金。
同时各级财政要设立消防基金专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各界的捐款、赞助,专项用于消防建设。
(三)切实加大联合监管力度。
要建立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综治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考核内容。
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严肃查处火灾事故责任,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
发改、财政和建设等部门要将消防站、消防装备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规划、建设部门应组织编制和落实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保证符合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站建设和消防通道的要求。
公安、民政、经贸、安监、外经贸、教育、建设、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旅游、乡镇企业、民宗、交通、农业、广电、体育、人防等部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加强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消防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依法查处或排查、整改火灾隐患,或将火灾隐患移送、通报公安消防等部门处理。
(四)依法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负责。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年度工作统筹安排,制定年度计划,为消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
要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和巡查,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加强对本单位员工尤其是流动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
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
要健全消防保险良性互动机制,推行火灾事故责任险,运用保险杆杠推动各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要发展能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消防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为社会各单位提供消防技术咨询、培训和宣传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