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和《东坡题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和《东坡题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
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东坡题跋》)注释:①搐:抽搐,收缩。
此指“夹”。
①掉:摆动。
1.解释加点的词。
(1)不亦颠.乎____________(2)啮.沙为坎穴___________
(3)好.书画____________(4)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非木杮斯是.陋室(《陋室铭》)
B.乃.石性坚重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C.所宝以.百数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D.常以自.随自.李唐来(《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甲文中“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与乙文中“处士笑.而然之”,两个“笑”字各有什么含义?
5.甲、乙两文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颠倒,错误冲刷喜欢认为……是对的
2.C
3.(1)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2)现在这幅画竟然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
4.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处士的“笑”是认为牧童说的话是对的,对牧童的赞许。
5.甲文说明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乙文说明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1)句意为:不也是错了吗?颠:颠倒,错误。
(2)句意为: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啮:冲刷。
(3)句意为:喜欢书画。
好:喜欢。
(4)句意为: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然:认为……是对的。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A.代词,这/动词,是;
B.动词,是/副词,于是;
C.介词,用/介词,用;
D.代词,自己/介词,自从;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如,按照;其,代词,代指老兵;果,果然;得,找到。
(2)重点字词:今,现在;乃,竟然;掉,摆动;谬,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从【甲】文中第一段“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可知,讲学家针对石兽的位置发表了一通见解,
讲学家认为石兽沉重水流冲不动应在原地下沉,众人轻信讲学家,认为他的说法正确,老兵认为石兽不但不会被水流冲下反而会被流沙逆推而上,所以老河兵因讲学家的主观臆断而笑,这里的“笑”有嘲笑的意味;从【乙】文中“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
乃掉尾而斗,谬矣”可知,牧童发现杜处士珍藏的《斗牛图》中把尾巴画错了,并且指出了错误的原因。
处士听了牧童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这里的“笑”体现了对牧童的赞许。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启示。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结合【甲】文尾段“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的内容可知:讲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围绕着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来谈感悟即可。
结合【乙】文内容“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可知,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围绕着“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注意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来谈感悟即可。
【参考译文】
【甲】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错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有一幅戴嵩画的
《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抚掌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