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对临床安全注射认知状况的质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医药
·临床护理·实习护生对临床安全注射认知状况的质性研究
王丹沈翠珍葛学顺余亮
安全注射是指在注射、穿刺采血(抽血)、穿刺针采血操作或静脉置入器材操作时,应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操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无害,注射的废弃物对社会及公众无害的注射。

不安全注射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实习护生工作积极、热情,且有较高的期望值,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但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加上现阶段我国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仍未实现系统化,医院感染意识淡薄,易导致各种不安全注射事件的发生。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实习护生临床安全注射认知现状,为今后学校安全注射教育和医院院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提高实习护生临床安全注射行为的依从性,保障实习护生及患者安全,从而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安徽省三所三级综合医院实习护生为对象,实习时间均≥3个月;文化程度为护理学专业五年制高职、三年制大专、全日制本科;护生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即资料饱和为标准。

最终纳入对象12人,男3人,女9人;年龄20~24岁;高职2人,大专4人,本科6人;有针刺伤11人。

告知观察对象研究过程和目的,且资料绝对保密。

1.2 方法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2015—2018年)(XM-01)
作者单位:245000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王丹、余亮);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沈翠珍);江苏高邮市人民医院院感科(葛学顺)
通信作者:沈翠珍,Email:shencuizhen@ 1.2.1 资料收集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受访者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

访谈内容为:①你是否听说过安全注射?谈谈你对安全注射的理解。

②你知道什么叫锐器伤吗?发生锐器伤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③你知道不安全注射会有哪些危害吗?你是从哪获取这些知识的?④你觉得静脉采血时有必要戴手套吗?⑤你每次注射操作前都洗手吗?⑥你有双手回套针帽的习惯吗?⑦你是怎么处理注射的废弃物的?访谈时间40~50分钟,征得受访者同意后使用录音笔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

1.2.2 资料整理与分析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对受访者按照访谈顺序进行编码N1~N12,访谈资料转录成文字,访谈资料的分析采用C olaizzi资料分析的七步法,具体步骤为:①详细记录、仔细阅读所有访谈的原始资料;②提取有与研究现象有意义的、相吻合的重要词组或语句;
③对重要意义的词组或语句归纳和提炼意义;④编码归类;⑤整合结果,对研究对象写出详细的描述;⑥缩减详细描述提炼出主题概念;⑦返回研究对象求证,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将访谈对象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档案。

1.2.3 质量控制访谈小组由护理部老师、访谈者构成,由护理部老师主持。

为保证访谈提纲的合理性、规范性,访谈提纲多次请相关领域的院感专家、护理专家给予指导并修改。

为排除外界干扰,正式访谈时应选择安静的环境。

访谈者在访谈前认真学习质性访谈注意事项,转换主题时需自然过渡,避免生硬地提问或突然转换,避免诱导性提问,同时注意访谈时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正式访谈前充分与实习护生进行沟通,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访谈过程中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真实感受,并观察受访者的语气、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信息。

为保证访谈结果,每天最多
【摘要】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对安全注射的认知现状,为提高安全注射行为依从性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临床实习3个月以上的实习护生12名,对安全注射的认知现状进行深入访谈,运用现象分析法中的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安全注射知识模糊、临床工作忙且意识差、学校缺乏相关课程、临床带教老师错误带教。

结论实习护生安全注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给予切实的针对性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注射正确执行的依从性。

【关键词】实习护生;安全注射;认知;质性研究
68
2019年10月第26卷第19期
访谈两名实习护生。

2 访谈结果
2.1安全注射概念模糊没有一位实习护生能正确答出安全注射所包含的三方面概念,N5:“安全注射?没听过,我觉得应该就是对病人注射定位准,二是要注意自身安全吧。

”N7:“安全注射?不就是在你注射的时候遵循无菌原则,了解病史这些东西吗?对病人要负责,自身要认真核对医嘱,二人核对啊,就是说要遵循注射的原则。

”N12:“老师有跟我们说过注射不能有差错,但是这个概念好像没有具体讲过,是名词解释吗,我不知道(笑)没听过,我觉得就是我们要避免注射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如果有特殊用药,我们要注意有没有配伍禁忌,不能加错药,不能在操作中发生感染(病人),还有就是安全教育吧。


2.2 临床工作忙且意识差临床护理工作繁忙,医院环境拥挤,再加上意识差,限制了其安全注射的依从性。

N3:“临床太忙了,顾不上啊,怎么可能每次注射前后都能做到洗手,自己洗手的意识也不是很强,但是我每次注射后都能洗手,我觉得这样我手就是干净的呀,护理下一个病人也是干净的。

”N9:“处置输液钢针头的话我们在这里大部分都是扎回去(输液瓶橡皮塞),然后拿到治疗室或处理室剪掉再扔掉,因为病人特别多呀,他们都需要拔针,这样的话可以多拔几个一起带回去处理的,而且我觉得这也是最安全的方式(扎回输液瓶橡皮塞里去),要不然拿一堆针头在手上,病房那么挤,扎到别人怎么办?”N11:“一般打完针后先把针帽套起来,回套针帽其实应该是单手套,但是比较麻烦,我都是双手套,单手的话有点耽误时间啊,上班事情太多了,自己注意点就没事的。


2.3学校缺乏相关课程仅在学校学习《基础护理学》时,老师提过要做好注射安全,预防针刺伤,但具体如何做好安全注射无专门课程讲解。

N1:“学校好像没有具体的这些课程,没有具体的讲过,平时可能穿插的讲过一些,记不清了,锐器伤、针刺伤上课有上过,就是护基书上会有一段,而且我觉得学校教的话跟临床还是有点区别的,学校教育还是要跟紧临床的节奏,学校的操作就是单独的一个过程,没有临床这个场景在里面,根本感受不到氛围,到临床来,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N5:“学校没有专门院感课程,老师上操作课会提到一点,但学校里的记不清了,只记得在岗培讲过一点锐器伤,第一次上临床好害怕,什么都不知道,很多同学伤到手都不知道怎么处理。

”N10:“我们上学的时候我记得学校没有专门院感课程,只有在基护课上老师会提到一点怎么处置注射废物和预防锐器伤,后来实习前学校组织了一次实习动员大会,在会上院长讲到一些锐器伤相关知识觉得非常受用,还有刚实习时医院护理部有个岗前培训,讲过一点锐器伤知识。


2.4临床带教老师错误带教部分同学表示很多操作习惯都是跟临床带教老师学来的。

N6:“我同学有一次扫床时被针扎到了,当时那个科里有个别老师有个习惯就是针打爆了,如果一时手上没有地方可以放(被扎爆的针)的话又怕伤到自己,所以就随手扎到被子或床垫上,然后有时又忘记拿走,结果就把别人扎了。

”N8:“一般拔完针我们都是把针头插到输液瓶里,防止路上或手拿的时候不小心被扎到,回到处置间然后再用剪刀剪这样比拿在手里安全,对不对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很多科室的临床老师都是这样做的。

”N11:“我在感染科实习的时候,有时候我想戴手套做操作,但是老师说可以不用戴,意思是对病人的感觉不太好,会觉得你歧视他。


3 讨论
3.1加强学校相关教育规范学校院感教育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实习护生的安全注射认知水平状况,首先得从医学院校的院感教育抓起。

在国外[1],该类专门课程开展较早,而国内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尚未将医院感染相关课程纳入基础医学教育,职业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方面也是空白[2]。

因此,医学院校应参考不同层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院感相关课程,同时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等进行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强烈的院感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注射的重要性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熟练掌握安全注射操作技能,为今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安全注射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推动院校合作岗培方式院校合作岗培方式[3]即护生在实习前,学校和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岗前培训安排,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宣传,讲座人可以是院感科老师、优秀护理带教老师,还可以是历届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通过大量图片、临床实例、错误操作步骤回放[4]等方式使护生在实习前对安全注射就有根深蒂固的印象,以减少进入临床实习后各种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发生。

3.3健全准入式带教制度实习医院应制订相应的临床带教老师标准,经护理部考核获取资质后方可承担带教任务;同时,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部、院感科及各科室内部对带教老师进行安全注射教育和培训,各科室应制定相应的带教制度,积极开展目标管理式带教[5],以减少各类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发生;另外,医院应将每位带教老师纳入
69
中国乡村医药
教学测评对象,通过医院和实习护生的双向打分,整体评估其带教水平,并将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晋升职称的指标之一,通过奖惩分明的方式,最终建立优秀带教老师队伍,为实习护生提供优秀的带教氛围,从而提高其安全注射的依从性。

3.4 强化院感科-护理部-科室共同管理模式目前临床一线护士人数严重缺乏,床护比很难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1∶0.4,实习护生一进入临床会被安排为护士分担部分工作。

而护士人数少,临床工作繁重,导致带教老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护生的操作,从而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带教。

因此,医院人力部门应尽可能完善人力资源,一方面保证带教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带教任务,同时也减少了实习护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从而减少不安全注射事件的发生。

另外,院感科-护理部-科室三部门应共同制定安全注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不定期对全院安全注射质控进行督查,对查出的不安全注射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组织全院护士、实习护生参与学习讨论,杜绝各类不安全注射事件的发生,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个感染管理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Cooper E. From the school of nurs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ficer:
nursing students' use of safety reporting tool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safety issues in clinical settings[J]. J Prof Nurs,2013,29(2):109.
[2]郑丹丹,金瑞华,田志娟. 护理本科院校“护理职业毒理与
防护”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78.
[3]郑爽. 院校合作实习前引导干预对高职护生锐器伤发生的影响
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2):107.
[4]梁膑元,区静. 错误操作步骤回放在临床护生岗前培训带教中
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182.
[5]姚孟冬,张青,王小慧. 实施目标管理提高血液科护生职业
防护能力[J]. 现代医院,2016,16(5):755.
(收稿:2019-01-21)
(发稿编辑:薛芳)
床旁护理标准操作布局联合仿真教具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林燕萍
初产妇因无生育经验,常处于新生儿照护技能低下状态,易阻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故初产妇群体对新生儿照护技能需求迫切度处于较高水平。

产后床旁护理指护士在产妇床旁完成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等操作,是产妇观察与学习新生儿照护技能的良好机会。

笔者在产后床旁护理中采用标准操作布局联合使用仿真教具,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316021 浙江舟山医院产科
通信作者:林燕萍,Email:19018549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分娩的初产妇90例,均无合并症、严重器官衰竭,新生儿均为足月适龄儿;排除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

平均年龄(26.3±4.2)岁,孕周(39.2±1.5)周;学历:中学及中专48例(53.3%),大专及以上42例(46.7%)。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以完成床旁护理任务为主要目的,床旁护理车位置、操作位
【摘要】目的观察床旁护理标准操作布局联合仿真教具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该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床旁护理,试验组采用护理标准操作布局并使用仿真教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干预前后新生儿照护技能掌握度评分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照护技能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满意率(91.% )高于对照组(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床旁护理时采用护理标准操作布局并使用仿真教具,可有效提高初产妇新生儿照护技能掌握水平,深受初产妇认可。

【关键词】护理标准布局;仿真教具;初产妇;新生儿;护理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