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大联考2024学年高中全真演练物理选修3-3期末考试题A(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全国大联考2024学年高中全真演练物理选修3-3期末考试题A(基础必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如图甲,2023年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中的水袖舞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
其简化模型如下:材质不同的重水袖A和轻水袖B连接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玻璃上。
某时刻在重水袖A左端抖动产生如图乙所示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越大,则波速越小B.重水袖上某点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等于波长
C.波在A、B中传播的速度一定相等D.波在A、B中传播的频率相等
第(2)题
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
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 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 kg。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8 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 )
A.200 N B.400 N C.600 N D.800 N
第(3)题
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已知甲的质量为1kg,则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
A.3 J B.4 J C.5 J D.6 J
第(4)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为电阻箱,为定值电阻。
开关S闭合后,在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间,一带电油滴P处于
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仅增大,则油滴P将保持不动
B.若仅增大,则油滴P将向下加速运动
C.若仅减小,则油滴P将向上加速运动
D.若断开开关S,则油滴P仍保持不动
第(5)题
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光滑玻璃棒左边绕有一线圈,右边套有一金属圆环。
圆环初始时静止。
将图中开关S由断开状态拨至连接状态,电路接通的瞬间,可观察到( )
A.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左运动
B.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右运动
C.拨至M端时圆环向左运动,拨至N端时向右运动
D.拨至M端时圆环向右运动,拨至N端时向左运动
第(6)题
如图,一种透明柱状材料的横截面是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B和一个半圆组成的,圆的半径,一束单色光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D点进入材料内部后沿直线到达圆周上的C点,入射角,,,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光在材料内传播的时间为( )
A.B.C.D.
第(7)题
一小汽车以速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要通过前方一隧道,需提前减速,以速度匀速通过隧道后,立即加速到原来的速
度,小汽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1
C.加速阶段与匀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
.小汽车从开始减速直至再恢复到的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
第(8)题
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已成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技术基础,下列方法中经济可靠且能降低输电损耗的是()
A.提高用户的用电量
B.改用交流输电
C.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制造输电线
D.提高输电电压
评卷人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所示,立方体的两个顶点A、C上固定有两个等量的同种正电荷,M、N是立方体边和的中点,开始时在处锁定一个负电荷P,不计负电荷重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解除锁定,将负电荷P移到上电势能一定减小
C.解除锁定,静止释放负电荷P,P将向下加速,加速度也一直增大
D.解除锁定,给负电荷P一个沿方向的初速度有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2)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技术怎样改进,热机的效率都不能达到100%
B.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C.蔗糖受潮后粘在一起形成的糖块看起来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是多晶体
D.已知阿伏加德常数、某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以估算该种气体分子体积的大小
E.“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用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与浅盘中油膜面积的比值可估测油酸分子直径
第(3)题
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 )
A.B.
C
.D.
第(4)题
下列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唐诗《观荷叶露珠》中有“霏微晓露成珠颗”,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不浸润
B.密闭气体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
C.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跟某些体一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结构不同
E.根据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的体积可以求得分子的密度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为M,沙桶和沙的质量
为m,小车的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⑴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将木板的右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直尺测量细线的长度作为沙桶下落的高度
D.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对于M、m组成的系统,m的重力做正功
⑵图乙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f的交流电。
在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此纸带可得出小车通过计数点E时的速度v E=_____
⑶若用B、E两点来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⑷该小组同学希望通过此实验装置研究摩擦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第(2)题
利用“类牛顿摆”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两个半径相同的球1和球2,细线若干,坐标纸,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测量小球1、2的质量分别为m1、m2,将小球各用两细线悬挂于水平支架上,各悬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如图甲;
(2)将坐标纸竖直固定在一个水平支架上,使坐标纸与小球运动平面平行且尽量靠近。
坐标纸每一小格是边长为d的正方形。
将小球1拉至某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垂直坐标纸方向用手机高速连拍;
(3)分析连拍照片得出,球1从A点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与球2发生水平方向的正碰,球1反弹后到达最高位置为B,球2向左摆动的最高位置为C,如图乙。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碰前球1的动量大小为_____。
若满足关系式______,则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
(4)与用一根细线悬挂小球相比,本实验采用双线摆的优点是:______。
(5)球1在最低点与静止的球2水平正碰后,球1向右反弹摆动,球2向左摆动。
若为弹性碰撞,则可判断球1的质量______球2的质量(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若为非弹性碰撞,则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两球质量大小?理由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现代科学研究中,经常用磁场和电场约束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有一棱长为L的正方体电磁区域abcd-efgh,以
棱ef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Oxyz,正方体电磁区域内充满沿z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在O点有一粒子源,沿x轴正方向发射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
已知速度大小为的粒子,恰从坐标
点飞出(图中未标出),不计粒子的重力。
求
(1)磁感应强度大小B;
(2)电场强度大小E;
(3)从正方体上表面abcd飞出的粒子速率范围。
第(2)题
如图,一滑板的上表面由长度为L的粗糙水平部分AB和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组成,滑板静止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P(可视为质点)置于滑板上面的A点,物体P与滑板水平部分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但具体大小未知),一根长度为L、不可伸长的轻细线,一端固定于点,另一端系一小球Q,小球Q位于最低点时与物体P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接触。
现
将小球Q拉至与同一高度(细线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Q向下摆动并与物体P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
极短)。
已知小球Q的质量为m,物体P的质量为2m,滑板的质量为6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结果可用分式表示)
(1)小球Q与物体P碰撞前瞬间,细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2)若要保证物体P既能到达圆弧BC,同时又不会从C点滑出,物体P与滑板水平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范围;
(3)若,物体P运动轨迹的最高点与C点间的高度差。
第(3)题
假设我国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该星球的半径R=4500 km,在该星球表面有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在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始终与斜面平行。
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力F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如图所示(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2 s末小物块的速度恰好为0,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
(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求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3)若在该星球表面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使该物体不再落回该星球表面,则物体至少需要多大的初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