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书海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1年第06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1.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学生中有极少数的人有问题,但是不肯提出来
因为中学生都有怕被人嘲笑,怕被人批评,一直以来感觉“沉默是金”,至少保全了面子的观点还很严重。
1.2学生中较多的压根就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1.3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培养
教师觉得学生没那样的能力,还不如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既减少学生的麻烦,也节约了时间。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2.1把握学生特点。
让学生敢问
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
2.1.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1)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
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1.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1)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2)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
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2.2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愿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
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
2.2.1从课本插图中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2.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
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
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2.2.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
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
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
2.2.4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
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2.2.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
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等。
2.3了解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
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2.3.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
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3.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
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不是不加评论。
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3.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
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
如果还有不懂的,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2.3.4适当出一些探究题,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须注意的二个方面
3.1切忌急功近利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
开始时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3.2不抱怨学生启而不发,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将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
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