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上学期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蔓.延/顺蔓.摸瓜商贾./余勇可贾.连累./罪行累.累
B.躯壳./金蝉脱壳.强.颜/强.弩之末食.谱/箪食.壶浆
C.叱咤./姹.紫嫣红铜臭./臭.味相投押解./浑身解.数
D.着.数/着.手成春怃.然/忤.逆父母重创./悲怆.欲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A.对今年NBA季后赛的形势以及总冠军的最终归属,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资深评论家见仁见
...智.,作出了相当一致的判断和预测。

B.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
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

C.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
....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
....的实践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日,“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
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D.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4分)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 ;U ;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O U 5.“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

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三点“感谢”的理由。

(5分)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g/kg”,致使出现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光的话,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
..
读书,欲以.此驰骋
..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
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
..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
..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选集》【注】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稍壮,折节
..读书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B.欲以此驰骋
..当世驰骋:显扬
C.自谓一世
..豪士一世:一生
D.使从事
..于其间从事:任职
7.清人评此文说:“隐字乃一篇之主脑。

”下面四组中全都
..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3分)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A.①④⑤ B. ③④⑤C. ②③⑥ D.
②⑤⑥
8.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作者惊异他的变化,推崇他的品节。

B.作者有意识选择细节表现方山子壮年时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晚年时的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以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但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9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

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

”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4分)
答: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教然后知困。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近乡情更怯,。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此情可待成追忆,。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
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

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

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

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

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

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12.联系全文,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内涵。

(6分)
13.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4分)14.请概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不超过15个字)(4分)
15.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请概述。

(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10月9日“青年话题”翟春阳先生《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

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时,你是选择生还是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

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

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

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

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God(上帝)和frind(朋友),God(上帝)和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100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

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

殊不知,动机虽好,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1/4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

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

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

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

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

”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

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

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

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

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

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

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2007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16.对文中画线处“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也和设计者设定的标准答案不同。

B.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C.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中国学生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

D.学生本应有恻隐之心,澳洲少女泪流满面在意料之中,中国学生却相反,表现得异常积极。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完全赞同翟春阳先生在《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中表达的“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

B.当今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是缺乏生命教育,应该在小学补上这一课,以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

C.“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从本原意义上来说,施韦泽认为生命都是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珍视和维护。

D.澳洲实施了正确的生命教育,澳洲少女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

18.文中列举了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心理游戏的例子,为何其中特别提到了澳洲少女的反应?(6分)
19.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请概述。

(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我是柏林人
柳杰
他是个在波士顿出生的美国人。

他出身富有的世家,天资极高,虽然进大学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欢心,但很小的年纪就对自己的品质和将来有很好的判断。

当对他有偏见的小学老师要去家里向他妈妈“汇报情况”时,他懂得先给妈妈“打预防针”。

他在哈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在那里,他成为—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屡有表达独立见解的文章在哈佛的校刊上发表。

他的毕业论文《英国为何酣睡》,后来成书出版,成为1940年美国的畅销书。

那年,他23岁。

他曾经发表过著名的演说,里面的话至今广为流传:“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一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是的,他才是有资格把这样的话说出来的人。

当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靠走后门加入了美国海军,又想方设法加入了战斗部队,在所罗门群岛和日本海军的战斗中舍生忘死,救出了自己的多名部下。

1955年,身为参议员的他因为脊椎疾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险些丧命。

他在病床上写了一本书:《勇敢者传略》。

他说,有些人为了某种绝对的理想献身,是勇气的表现;而另外一些人则接受和解,以妥协代替战争,表现了另一种勇气。

政治家为了大众的利益无视财阀和工会的愤怒需要勇气,而坚持这种勇气要冒被朋友非议甚至抛弃的危险。

真正有勇气的政治家,面对朋友或选民的责难时,应当无所畏惧,毫不退缩。

更多时候,他要经得起良心的考验。

这本书获得了美国人物传记的最高奖——普利策传记奖。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说一套做一套,最后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的原则。

他组建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和平队”,去不太发达的国家的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协助办卫生教育和做有关农业问题咨询的工作。

当他去敌对派的大本营达拉斯访问的时候,达拉斯的报纸用讣告的形式迎接他的造访。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去。

他说,我们去达拉斯。

他的死,正好实践了他在《勇敢者传略》里归纳的政治家的道德信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阻碍、危险和压力而做他必须做的事。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民选总统,他还是最擅长恭维妻子的美国总统。

去法国访问的时候,他介绍自己是“陪杰奎琳(他的太太)来巴黎的那位男士”。

我在波士顿时,去参观他的纪念图书馆,途中和邻座的一个柏林来的德国小伙子闲谈。

我问他为什么要看这个图书馆。

他说是受爸爸的影响:“……那时候,我们西柏林人是自由世界的弃儿。

我们都觉得,如果苏联人扑过来,没有人会为西柏林冒一次核大战的危险。

我们真是灰心极了,我爸爸说的。

这时候,他经过苏联控制的民主德国飞过来,用德语说:‘我是柏林人。

’”
“‘你不知道我们有多崇拜他’,这句话我爸爸跟我说过无数次。


在图书馆,我们正好看到那张他手写的用英语发音方式注音的“我是柏林人”的小纸条。

那个德国小伙子弯着腰看了好长时间。

他是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选自《读者(原创)》2008年第一期,有删改)20.下列关于肯尼迪总统的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他给妈妈“打预防针”,主要是想防止他妈妈受老师对他的偏见的影响。

B.“他靠走后门加入了美国海军,又想方设法加入了战斗部队”,这句话旨在说明美国社会是一个有特权的不平等社会。

C.那个德国小伙子弯着腰看了“我是柏林人”的小纸条好长时间,体现了他对肯尼迪总统的崇拜。

D.肯尼迪总统在去敌对派的大本营达拉斯访问的时候,毫无畏惧,即使死亡也不能阻止他。

21.对文中“另外一些人则接受和解,以妥协代替战争,表现了另一种勇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肯尼迪反对以“接受和解”的“妥协”方式来避免战争。

B.这种勇气与“为了某种绝对的理想献身”的勇气是相对立的。

C.“表现了另一种勇气”是反语,表讽刺。

D.这种勇气与“为了某种绝对的理想献身”的勇气相并列,是勇气的两种不同的表现,都是肯尼迪肯定的。

22.请结合全文内容,归纳肯尼迪总统的美好品行。

(6分)
23.肯尼迪总统是地道的“美国人”,但文章却以“我是柏林人”为标题,为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24.请以“沉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抄袭。

命题、校对:祝寿培、严长春、贾媛
附加题
说明: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

答案直接做在本试卷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6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和上面语段所讲内容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即:。

(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
A.《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D.《呐喊》中多数作品的主人公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

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照。

4.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最受呵护,贾府上下几乎无人敢管。

但第三十三回中,其父贾政却动了真格,亲自动手,把他往死里打。

请分条陈述贾政打宝玉的原因。

(5分)
答:
5.《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
三、阅读短文,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7题。

近年来,有的地方发展没有同人们的生活改善联系在一起。

表现在有的地方经济每年都在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提高却不明显,有的地方由于物价增长等因素,人民生活可能还会不升反降。

发展没有向生活倾斜。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每年以8%-9%的速度提高,但许多人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相应同比例增长。

所以,尽管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感却下降了。

种情况也表明社会发展不平衡。

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有的人收入提高明显,有的人收入变化不大,从而导致,虽然发展的平均数提高明显,但绝大多数人提高不明显,因此造成幸福指数下降。

打个比方,经济收入,你可以用个别地区、少数人的高收入,平均到多数人的身上,看上去平均收入提高不少;但幸福感却不能“平均”,个别地区、少数人幸福指数的提高,不能“平均”到多数人身上,所以才会出现“经济发展了,幸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