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六盘水市七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贵州省六盘水市七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小王从市中心出发到图书馆.他先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到达目的地.小王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700 m,100 m B.400 m,300 m
C.700 m,500 m D.500 m,100 m
2、目前从深圳乘坐高铁最快可以0小时30分钟到广州,G2926次列车7点56分从深圳北站发车,8点26分到达广州南站.关于该列车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小时30分钟”指的是时刻
B.“7点5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C.研究列车通过某一电线杆所用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
D.研究列车从深圳北站到广州南站所用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
3、2008年的奥运圣火经珠穆朗玛峰传至北京,曾经在奥运青年营即北京101中学进行过奥运圣火的传递仪式,图为同时出现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景象,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可能都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4、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起动的时间比甲早t1秒
B.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米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2时两物体速度相同
5、如图所示,人站在自动扶梯上随扶梯一起向上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弹力、摩擦力
B.人所受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人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D.人所受的合力沿扶梯向上
6、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时,甲车和乙车的位置齐平(可看作同一位置),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 .在第20 s 末,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C .在第30 s 末,甲、乙相距100 m
D .在第30 s 末,甲、乙的位置再次齐平
8、两辆儿童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 0内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 .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
C .0~t 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9、A 、B 两玩具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行驶,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0t =时,A 车在B 车前方18m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只能相遇一次
B .B 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8/9
m s C .09s ~时间内,B 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 s
D .从0t =开始,两车相遇时A 车已行驶了72m
10、一辆汽车在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 ,末速度为10m/s ,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m/s 2 B .汽车的加速度为8m/s 2
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
11、下面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C.只有受到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受弹力作用
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12、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地面粗糙,则小车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不论地面光滑与否,小车都可能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地面一定是粗糙的
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只受三个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记为O1;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1,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的大小和方向;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⑥比较F3和F的一致程度.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使橡皮条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B.为了便于计算合力大小,两绳间夹角应取30°、45°、90°等特殊角度
C.系在橡皮条末端的两绳要一样长
D.同时改变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结点可能保持在位置O1
(2) 改变F1、F2,重复步骤①至⑥进行第二次实验,记下结点位置O2,位置O2_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与位置O1相同.
(3) 实验记录纸如图乙所示,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0 N、F2=3.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出F1和F2的合力,测得合力F=_______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 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两绳夹角小于90°,一个弹簧测力计示数接近量程,另一个超过量程的一半.这样操作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14、小明与他的同伴进行探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他从实验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直流电源;
④细绳;⑤纸带;⑥秒表;⑦钩码和小车;⑧一端附有定滑
轮的长木板.小明看后觉得不妥,请你思考一下不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缺少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D.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3)小明经过实验获得如下图所示的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A,然后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A、B、C、D、E、G等几个计数点,测得x l =6.19 cm,x2=6. 60 cm,x3 =6. 98 cm,x4 =7.39 cm,x5=7.80 cm,x6=8.18 cm。
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在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 =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小车加速度为a= __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纸带的哪端与小车相连?____________(左端或右端)。
(6)如果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如不知道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大于50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刻度尺已读得以下数据: AB 间距离2 1.70x cm =、BC 间距离
3 2.01x cm =、CD 间距离
4 2.30x cm =、DE 间距离
5 2.62x cm =、EF 间距离
6 2.90x cm =.
(1)由刻度尺读得OA 间距离1x =____________cm
(2)打B 点时物体的速度B v = __________ (用x 1、x 2及相邻计数点周期T 表示);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 m/s 2;打A 点时物体的速度A v =______ m/s .(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三.计算题(22分)
16、(12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20m/s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4m/s ,求:
(1)汽车开始刹车后10s 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通过42m 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是多长?
(3)汽车停止运动前3s 内向前滑行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17、(10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180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1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 。
(取g=10m/s 2)问:
(1)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2)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伞张开后运动员下落的距离为多少?
(4)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C
【解题分析】
由图可知,小王经过的轨迹长度为400+300=700m ;小王的位移为:22 300400m 500m +=;
A. 700 m,100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400 m,300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700 m,500 m,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500 m,100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2、D
【解题分析】
A.“0小时30分钟”,指的是时间。
故A错误。
B.“7点56分”指的是时刻。
故B错误。
C.研究一列运动的火车通过某电线杆所用的时间,火车的形状不可以忽略,不能看成质点。
故C错误。
D.研究列车从深圳北站到广州南站所用时间,列车的形状、大小对所所用时间没有影响时,可以将列车看作质点。
故D正确。
3、D
【解题分析】
由国旗的飘扬方向可以知道风向左吹,甲图火焰向左飘,那么甲物体可以静止;也可以向左运动,但是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还可以向右运动.
乙图火焰向右飘,则乙物体只能向左运动,且向左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故D对;ABC错;
故选D
【题目点拨】
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4、B
【解题分析】
A.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早运动t1秒,故A错误;
B.当t=t3时,甲位移为0m,乙的位移为x1m,即两物体相距x1m,故B正确;
CD.由图知t=t2时两者位移相同,故两者相遇,而斜率表示的才是速度,两者斜率不相等,且甲正乙负,故速度不相同,故CD错误;
故选B。
5、B
【解题分析】
人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对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支持力N,假设有静摩擦力f,设为向右,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mg,f=0,即人不受摩擦力,故B正确,ACD错误.
6、B
【解题分析】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不一定有静摩擦力,因为它们可能不一定有运动趋势。
故A 错误;
B.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只需与和它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即可;故B 正确;
C.静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也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
故C 错误。
D.静摩擦力可以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故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滑动摩擦力;故D 错误。
7、AC
【解题分析】
A 项,由图可知,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
B 项,甲的加速度大小为
,20s 末甲的速度为 ;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20s 末乙的速度为 ,故两者速度不相等,故B 项错误.
CD 项,v-t 图的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计算可知,30s 末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所以30s 末,甲乙相距100m,故C 正确,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C
8、BD
【解题分析】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的位移比a 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0t 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大,根据x v t =可知a 车的平均速度比b 车的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两车的加速度均减小,故D 正确。
9、AC
【解题分析】
本题是追击与相遇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是要分析清楚两车的位移关系,根据两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两者间的距离是两物体相遇的条件,结合v t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分析即可;
【题目详解】
A 、由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9s 时间内,A 车前进了11S 89m 36m 2=
⨯⨯=,乙车前进了()21S 489m 54m 2
=+⨯=
两者位移之差为S 18m =.因为01S S =,所以两车在9s 时刻只能相遇一次,以后由于A 的速度始终大于B 的速度,故以后不会再次相遇,故A 正确,
B 、B 的加速度22844a m /s m /s 99
-=
=,故B 错误; C 、09s ~时间内,B 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v v 48v m /s 6m /s 22++===,故C 正确; D 、9s 时相遇,A 行驶的距离为36m ,故D 错误.
【题目点拨】
利用速度图象研究追及问题,关键是要明确相遇时两者的位移关系,知道v t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0、AD
【解题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求加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题目详解】
由题意知,v 0=2m/s ,v=10m/s ,t=4s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平均速度为:
,所以AD 正确,BC 错误。
故选AD 。
11、BD
【解题分析】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还必须有形变,选项A 错误,D 正确;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选项B 正确;不一定是只有受到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受弹力作用,选项C 错误; 故选BD.
12、BCD
【解题分析】若地面粗糙,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 和摩擦力,当支持力等于零时摩擦力也等于零,所以小车可能受2个力,也可能受4个力,故A 错误;若地面光滑,小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 ,当拉力F 在竖直方向的分量等于重力时,支持力等于零,只受两个力;结合A 的分析可知不论地面光滑与否,小车都可能只受两个力的作用,故B 正确;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力平衡,所以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则地面一定是粗糙的.故C 正确;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只受三个力的作用,如地面光滑时,物体只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作用.故D 正确.故选BCD .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3、D 不必 4.0 不合理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会超过其量程
【解题分析】
(1)[1].A .F 1、F 2方向间夹角大小适当即可,不一定要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故A 错误;
B .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两绳间夹角应取30°、45°、90°等特殊角度,故B 错误;
C .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C 错误;
D .同时改变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结点可能保持在位置O 1,故D 正确;
故选D 。
(2)[2].改变F 1、F 2重复步骤①至⑥进行第二次实验,记下结点位置O 2,因为是两次不同的实验,则位置O 2不必与第一次O 1点相同。
(3)[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F 2与F 1的合力,作图如下,测得合力F =4.0N 。
(4)[4][5].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两绳夹角小于90°,一个弹簧测力计示数接近量程,另一个超过量程的一半。
这样操作不合理,理由是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会超过其量程。
14、 ②③⑥ 交流电源,刻度尺 AC 0.76 0.40 右端 偏小
【解题分析】(1) 不需要的器材有②天平、③直流电源、⑥秒表,原因是该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不需要秒表来测时间。
缺少的器材有刻度尺和交流电源,原因是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
(2)AB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故A 项正确,B 项错误。
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能够充分利用纸带。
故C 项正确。
D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这样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
故D 项错误。
综上答案为AC 。
(3) 每5个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计数点间时间间隔
打点计时器在打E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4) 小车加速度 (5)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各计数点间距离越来越大,即打点计时器先打A 点,则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
(6)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大于50Hz ,则打点的真实时间间隔变小,
,由可知,。
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15、 (1)1.40 (2)
122x x T (3)0.30 0.16 【解题分析】
(1)由刻度尺读得OA 间距离1x =1.40cm
(2)打B 点时物体的速度122B x x v T
+=; (3)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则T=0.1s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6543212
9x x x x x x a T ++-++= 带入数据解得:()()2222
2.90 2.62 2.30 2.01 1.70 1.4010/0.30/90.1a m s m s -++-++=⨯=⨯;打B 点时物体的速度:()21.70 2.0110/0.19/0.2
B v m s m s -+⨯==, 则打A 点时的速度::()21.40 1.7010/0.16/0.2A
v m s m s -+⨯== 【题目点拨】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计算题(22分)
16、 (1)50m ;(2)3s ;(3)18m
【解题分析】
(1)汽车滑行时间
005s 10s v t a
==< 所以汽车在10s 内的位移即为停止前滑行的距离:
0050m 2
v x t == (2)由2012x v t at =+
,代入数据解得: 3s t =或07s 5s t t '=>=(舍去)
故取
3s t =
(3)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汽车停止运动前3s 内向前滑行通过的距离为:
221143m 18m 22
x at ==⨯⨯= 17、(1)6s ;(2)60 m/s ;(3)162.5m ;(4)11 s 。
【解题分析】
(1)飞行员下落180m 后打开降落伞,此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212
h gt =计算得出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16s t == (2)由t v gt =计算得出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
106m/s 60m/s t v =⨯=,
(3)飞行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以初速度60m/s ,末速度5m/s ,做匀减速运动。
由2202t v v as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
后所通过的位移:
22
2605m 162.5m 211
s -==⨯ (4)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16s t =,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
02560s 5s 11
t v v t a --=== ,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
1211s t t t =+=
答:(1)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6s ;
(2)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60m/s t v =;
(3)伞张开后运动员下落的距离2162.5m s =;
(4)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11s 才能到达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