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导论》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知过程的发展----- 想象的发展
2、心理发展:
1)认知过程的发展---------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a、词汇量的增加 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c、词类的扩展(名词、动词 、形容词 、数词、量词) (2)语法结构的发展 a、简单句到复合句 b、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 c、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d、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
(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掌握概念受到概括水平的
制约,概括能力又是概念和概括水平发展的反应。
2、心理发展:
➢ (2)情感的发展
2、心理发展:
➢ (3)意志的发展
2、心理发展:
(4)个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特殊性 1、指向特殊个体 2、特殊环境 3、特殊活动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 特作用
积极: 第三段第二行一方面积极 第三段第四行 消极作用: 起作用的前提条件(54-56) 1:、 2、 3、 4、
第二节 人生的阶段特征与 教育
➢儿童期(0-11、12岁)
➢青少年期(12、13岁—25岁)
社会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 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包 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与人之 间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实践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是指主体同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流 的活动,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 合与统一,体现人的主观能动儿性童的的实发践挥活动。
学习太多,运动太少
6、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 影响,使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 彼此不同的现象。
孔子的因材施教: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子夏。”
还有礼仪:子华;农事:子迟;教师:曾点; 经商:……军事:……
四、青少年期的教育
1、加强性知识教育 2、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意识 3、加强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和道
德教育 4、加强心理健康和指导 5、提供职业、社交、婚恋方面的指导
五、成年期:成就与压力
1、身体的发展。 2、心理和活动的发展。 ➢ 各种智力成分先后到达最高水平 ➢ 情感趋于稳定深刻 ➢ 行动目标更明确,意志力更强。 ➢ 个性成熟稳定。
多运动,有助成长发育
我为什么没他高?
保障充足的睡眠
《京华时报》2011年1月25日,联 合新浪教育频道共同开展了“中小 学生睡眠时间”问卷调查。调查结 果显示,近一半的孩子每天22点钟 之后才能睡觉,50.1%的家长认为, 睡眠时间不足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日 常学习和生长发育。而本应上床睡 觉的时间,56.8%的学生在学习。
身体方面的发展遵循自中心至边缘、由上 而下的原则;
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 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原始情绪 到高级情感的变化;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相邻两个阶 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已经 做好了向后一个阶段过渡的准备。
完善对绝望(integrity vs.despair)
艾里克森 (1902—1994), 生于德国的美国神 经病学家,著名的 发展心理学家和精 神分析学家。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4: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5、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一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 发展是不均衡的;二是表现为不同方面发 展的不均衡性;
门的。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物质基
础) (4)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 (5)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 特作用
二、儿童期的教育
1、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体育习惯, 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增强儿童体质。
2、抓好关键期教育
3、重视儿童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 育是培养儿童成材。
4、加强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培养
5、合理选择早期教育的方法
6、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
三、青少年期:困扰与发展
1、身体成长 2、心理发展: ➢ 认知过程的发展 ➢ 情感的发展 ➢ 意志的发展 ➢ 个性的发展 3、活动的发展
➢成年期(25岁-55岁或30岁—60 岁)
➢老年期(55岁或60岁以上)
一、儿童期特征:稚嫩与潜能
1、身体成长
a身体的发育 b神经系统的发展
2、心理发展: ➢ 认知过程的发展 ➢ 情感的发展 ➢ 意志的发展 ➢ 个性的发展 3、动作和行动的发展
2.心理发展
1)认知过程的发展----- 感知觉和注意发展
1、依从—独立
2、外部—内在
3、简单—具体
4、主观—客观
幼儿的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工具性 (年龄小)
敌意型 (哈特普)
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又称为利他行为.表现为合 作、分享、帮助、关爱等.
攻击行为: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破坏性、伤害性的行为.又称为侵害行 为.
第二次生长高峰
这种捉摸不定、忽热忽冷的变化,正是 青春期少年的总貌。十一二岁到十七八 岁是特殊的年龄段,它为一个发展中的 人从经验冲突的生活方式中提供不同的 处理方法和机会。
不知道是10 岁还是11岁?
要特别重视饮食和营养
一定要吃早餐; 三餐定时; 多补充钙质,帮助骨骼成长; 女生要多补充铁质以防止贫血; 青少年正当成长发育的阶段,不要随便节食; 每天要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不要偏食;
每一个阶段内部表现为数量的变化,而阶 段之间表现为质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basic trust vs.basic distrust)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autonomy vs.shame &.doubt)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a、从对话语向独白语的发展 b、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2、心理发展:
1)认知过程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
(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指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 象来进行思考.如幼儿能正确回答6块糖2个人分, 一个人分3块,却不知道3+3=6 .有的儿童想把电视 机打开看看里边有多少人,体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
教室座位差异—前面与中间现象; 嗅觉—干扰学习过程;
智力发展差异—或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本体觉—疲劳感的预报;
智的力筋构成成份差异—不同的孩子走不同 平衡觉—掌管空间关系;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各种不同的人的发展因素论
(一)二因素论 遗传和环境
(二)三因素论 遗传、环境和教育
北京积水潭医院儿科副
主任医师武万水称,学 龄儿童睡眠时间减少, 对神经系统发育带来影 响的同时,有时还会出 现一些儿童行为问题。 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孩 子身体发育和学习,严 重的还可能造成情绪不 稳定、多动症等,不仅
影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 育,还会导致孩子因精 力恢复不充分而注意力 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容易暴躁甚至精神萎靡 不振。
1、为什么“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2、孟母为何要三迁? 3、近朱者一定赤吗?
近墨者一定黑吗? 4、孟母三迁在孟子的
发展中的作用真的象 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吗?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二)社会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
天然自然 人工自然
环境
社会环境
生产力 社会关系
自然环境:不依赖人而存在的,人与其它生物 所共有的的环境,包括宇宙星辰、山川河流、 阳光、空气、水分等,是人与其它生物生存的 基础和必要条件。
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个别特点的
发展。
思考:
大家都知道这样两句话:“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孟母三迁”
现在大家来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八、老年人的教育
1、加强心理指导和教育。 2、树立终生教育观念,满足继续学习和发展
的要求。 3、树立积极健康老人观和死亡观,鼓励参与
多种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节 学生观与师生关系
一、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1、“外塑论”学生观(教师中心论)
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否定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把学生视作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来 影响的客体。代表人物:洛克,赫尔巴特、凯洛 夫
2、“内发论”学生观(学生中心论)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并在一定意义上否定现
游戏活动 实
贯穿一生的活动
践 活
学习活动
人发展的 基本途径

物质生产活动
社会 实践活动
阶级斗争活动
科学实验活动
三、 人的形成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与环境的不同: 环境是客观存在,是结果。 教育是活动的过程,活动终止无教育的存
在。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潜
在的。 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有目的的、自觉的、专
2、心理发展:
1)认知过程的发展------
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 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 (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经常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2.心理发展
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 vs.guilt)
勤奋对自卑(industry vs.inferiority)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s.role confusion)
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s.isolation)
繁殖对停滞(generativity vs.stagnation)
六、成年期教育
1、提供不同层次、方式和途径的继续教育。 2、普及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 3、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七、老年期:衰老与智慧
1、身体:衰老,疾病发生率上升。 2、心理: ➢ 感知觉和注意能力、记忆能力下降 ; ➢ 液体智力逐渐衰退,晶体智力有所增长。 ➢ 情感与性格:连续性与变异性。 3、活动:退出社会职业活动的一线。
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学习的差异
学生感知学习信息的通道
个知承知抵性觉载觉抗偏通能风干好道力格扰差差差差差异异异异异—————或或或或或喜视载部多宽 觉 量 分 通松或大认道或听或知或喜觉载或单严或量整一谨动低体通;觉;认道;知;;视息听所触源觉的觉从觉头来事;— — —源的85影00;事响%%情注以的;意上在集学校中习时的信间
这种不均衡性即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某 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施加给个体某方面的教育影响 可是获得最佳效果。
人生中的两次生长发育高峰

胎 乳婴 幼 小

儿 儿儿 儿 学

期 期期 期 期


青 春 晚 期
பைடு நூலகம்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第一次生长高峰
从成胎开始至出生后2周岁,短短的2年零9个月, 重量足足增长22亿倍 。以大脑重量为例,从胚胎 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 25%(此时重量只占成人的5%),到24个月时,增 加到1050-1150g,(约占成人脑的75%)
《教育学导论》第二章教育与 人的发展
▪ 第一节、影响个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 第二节、人生的阶段特征和教育 ▪ 第三节、学生观和师生观
第一节、影响个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1:人的发展是整体的持续发展。
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 发展过程;
(三)多因素论
遗传、环境和教育、反馈调节
(四)二层次三因素论
可能因素: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
现实因素:各种类型和各种水平的活动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
个体的活动
人的发展
环境
教育
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