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方言——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什么叫⽅⾔
同⼀语⾔中因地理区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发⾳与⽇常⽤语。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的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语⾔的变体,根据性质,⽅⾔可分地域⽅⾔和社会⽅⾔,地域⽅⾔是语⾔因地域⽅⾯的差别⽽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是语⾔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是同⼀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化教养等⽅⾯的社会差异⽽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在⼀定的范围内是有⼀定的全民性的。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可分为⼋⼤⽅⾔区。

即北⽅⽅⾔(官⽅⽅⾔)、吴⽅⾔、湘⽅⾔、客家⽅⾔、闽⽅⾔(闽南话和闽东话)、粤⽅⾔、赣⽅⾔。

吴语,⼜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江浙话。

是中国官⽅定义的⼋⼤⽅⾔之⼀。

拥有独⽴的国际语⾔代码。

吴⽅⾔分布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部分、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西北⾓。

典型的吴⽅⾔代表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的⼈⼝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使⽤⼈数⼀亿多。

吴语是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为标准⾳、以江南⽅⾔为基础⽅⾔、以⼋声清浊等正统存古的⾃然语⾔为古典语法规范、以江浙民系作家(绍兴鲁迅、嘉兴茅盾、苏州叶圣陶等)开创的⽩话⽂为现代语法规范的江左江南汉民族共同语。

通⾏于⾃古富庶、繁华⿍盛、名城众多的优雅江南。

是江南⽂化的组成部分。

【⽂化意义、⽂学意义、⽂艺地位】
⽅⾔是⼀种独特的民族⽂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化底蕴。

⽅⾔是⼀种社会现象,⽅⾔更能代表地区⽂化特⾊。

普通话作为⼈与⼈之间交流沟通的⼯具,普及固然重要,⽽⽅⾔作为⽂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也应被保护,⼆者并不⽭盾。

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物博,幅员辽阔。

⽽尊重个民族及地⽅⼈民则是保证祖国统⼀的必要条件,尊重⼈民,⾸先要尊重他们的⽂化。

保护⽅⾔就是保护历史⽂化,保护民族传统艺术。

语⾔是⼈类⽂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都能表达出使⽤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式、社会特性以及⽂化、历史等,都是⼈类珍贵的⽆形遗产;当⼀种语⾔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明也会消失。

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正⾯临着强势语⾔、全球化、互联⽹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

保护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有利于⼈类⽂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是地⽅语⾔,它是⼀种语⾔的地⽅变体。

某⼀地区的⽅⾔与全民族语⾔总是具有⼀些共同的特征。

同时各地⽅⾔在在语⾳、词汇、语法⽅⾯也存在着⼀定的差异。

俗语则是流⾏于民间,在群众⼝头中常⽤的⼀些定型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

俗语往往地⽅⾊彩很浓,所以有些俗语也即是⽅⾔词语,两者很难截然分开。

⽅⾔与国语在⽂学中的作⽤⼏乎平列,两者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为⽂学的繁荣努⼒。

从⽂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看,⼏乎每⼀部作品都涉及某⼀地⽅⾔或⼏地⽅⾔的运⽤。

在以话本为其雏型的明清⽩话⼩说中有许多⽅⾔成分,这是众所周知的。

了解这些⽅⾔成分不仅对于欣赏作品的内容⼤有帮助,并且在考证⼩说的作者、籍贯、成书过程、版本优劣等⽅⾯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
⾦⼭位于上海西南,北连松江、青浦,南临杭州湾,东与奉贤交界,西同浙江平湖、嘉善接壤。

⾦⼭⽅⾔属吴语区太湖⽚苏、沪、嘉⼩⽚。

⽼⾦⼭⽅⾔内部⼤致可以分为三⼩区:
朱泾区:包括朱泾、新农、松隐、吕巷、张堰、⼲巷、⾦卫、廊下、钱圩、漕泾、⼭阳。

其中朱泾、松隐、吕巷、张堰等地的⽅⾔是典型的⾦⼭⽅⾔。

其中廊下、钱圩南部边界地带,有浙江⼝⾳;漕泾东部边界地带有奉贤⼝⾳。

亭林区:包括亭林、朱⾏。

语⾳特点与松江话(以松江镇⽅⾔为代表)相同。

枫泾区:包括枫泾、兴塔。

本区的语⾳特点与浙江的嘉善相同。

⾦⼭⽅⾔保存着许多古吴语古越语的痕迹。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的便利,⼈们的交往频繁,⾦⼭⽅⾔有了与过去的变异。

⾦⼭⽅⾔特有词汇必须是⾦⼭地⽅特有的。

1、常⽤词汇
⼈称:阿呶(嗯奴)--我什呶(汝)--你什咿(格咿、)--他嗯那——我们什那——你们伊埭(格埭、格拉)——他们
事物:⽇头----太阳⽇昼⼼:中午搿⽇仔:前天隔昨⽇:前天搿歇:现在⽇改⽇:⼀天隔⼀天节肯:节⽇、节⽓闲常⾥:平常
年常:年年坼坼、豁豁、豁档:裂缝滩渡:河埠头、有⽯级可上下
横垛⾥厢:半当中斫麦:割麦斫稻:割稻种秧:插秧
叉袋:⿇袋吊⾐裳:缝⾐服癞丝:癞蛤蟆蛤多:似蛤蟆⽽⼩
油煠烩:油条领⾐:背⼼门厨:蚊帐趣来(竘):漂亮
2、特有的词汇
⾦⼭⽅⾔⾥除“格将摸将哈摸将”为世⼈所熟知外,还有许多⾦⼭地⽅特有的词汇⽤语。

如:
·噘⿎:就是⾦⼭特有的。

“噘⿎”,就是“腮帮⼦”、“脸颊”。

·点⼼:40⼏年前,我初到⾦⼭,当时⾦⼭⽅⾔与今天有很⼤差异。

记得⼀天家访,家长说:“⽼师契点⼼⾛。

”我以为真是“点⼼”,谁知此点⼼⾮那点⼼,原来“契点⼼”就是契中饭。

·嗨外:⾦⼭⽅⾔“嗨外”意为“许多”、“厉害”。

如“格搭⼈竟(真)嗨外!”“能噶嗨外呀”。

·坞塘:⾦⼭⽅⾔“坞塘”意为“地⽅”、“场所”。

如“格滩是哈坞塘?”
·⾯包与棉布袄:初来⾦⼭时,天还很冷,早晨出去需穿棉袄。

学校⾷堂早餐经常吃实⼼馒头。

我听着可是⼀头雾⽔:怎么⾯包可以穿⾝上的?明明是实⼼馒头,怎么叫⾯包?⽇⼦⼀长,我才明⽩:⾦⼭⽅⾔⾥棉袄称之为棉布袄,多了⼀个“布”字,说得快了,“棉布袄”(mianbuao),就把“布”和“袄”合
成了⼀个字“包”,“棉布袄”就成了“⾯包”(mianbao)。

棉布袄”与“⾯包”,两者竟然这样紧密联系起来了。

⾦⼭⽅⾔把没馅的实⼼馒头称之为“⾯包”,把⾯包称之为“上海⾯包”,有馅的包⼦称之为馒头。

初来时去点⼼店买馒头,经常要搞错。

·⾦⼭⽅⾔“休要”合字,真实读⾳在“xiao”后⾯还要加“yi”,合起来“xiaoyi”。

在字典⾥有“覅(fiao)”⼀词,这是苏州⽅⾔,解释为不要,与⾦⼭⽅⾔很接近。

有外地路⼈驾车经过某地,向⾦⼭当地⼈问路:到某某地⽅怎么⾛?⾦⼭⼈告知:⼀挺落北,转弯。

外地路⼈谢过后油门⼀踩绝尘⽽去。

过⼀会⼉,那路⼈⼜折回到问路之处,向那⾦⼭⼈⼤发雷霆:你戏弄我,乱指路!⾦⼭⼈连忙解释:同志,汝忒煞急哩,阿奴话⼀挺落北,转弯,汝哪的转弯呢?路⼈说:我就是听你话⼩转弯,这才⾛冤枉路。

⾦⼭⼈说:阿奴话转弯,汝哪的转弯呢?外地路⼈说:我是⼩转弯了!
转弯、⼩转弯······两⼈搞了半天,才明⽩都是⽅⾔惹得祸。

我所说的不是夸张,因为我初到⾦⼭时就遇到这样的困惑。

与⾦⼭⽅⾔“”这个词相关的⼀个滑稽段⼦:卖年画的摊主向⼀个过客展⽰年画,过客说“”,摊主就翻(沪语“翻”念做“xiao”)过去⼀张;过客还是说“”,摊主再翻过去⼀张……翻到最后⼀张,过客还是说“”,摊主就觉得被耍了,双⽅争吵起来。

在⾦⼭话⾥,“”实际读⾳多为“xiaoyi”,⽽“翻”实际读⾳“xiao”。

如此近似,⾮当地⼈真搞不清。

·⾦⼭⽅⾔中有⼀字“讟(du)”,简洁地将⼀⼈对某⼈⼜⽓⼜恨⽽⼜⽆奈的情绪⽣动表述出来。

讟,痛怨也(《说⽂》)。

怨讟动于民(《汉书·五⾏志》)。

⾦⼭⼈在说“讟”⼀词时,后⾯往往还连缀⼀词“来”:“讟来”。

如甲⼄丙三⼈约好时间在某处见⾯,甲⼄两⼈先到,等很长时间丙还没到,甲不耐烦了对⼄说:讟来,话了⼏点钟到,格将模将还勿曾到!
·说某⼈不好,⽤“恘(qiu)”表述。

“恘(qiu)”【廣韻】去秋切,⾳惆。

戾也。

戾(li),暴恶、暴戾、罪过、乖张。

“恘⼈”也就是“坏⼈”。

如甲央⼄做⼀件事,⼄推脱,甲就会说⼄:汝恁嘎恘呀,格倷事体也勿肯帮忙!
·⾦⼭⽅⾔“险(xi)傢乎”=差⼀点⼉。

如⼀⼈⾛路踩了空,差⼀点跌倒,就会说:噢吆,险傢乎跌跤(gao)。

·“约(ya)摸着”、“约摸其数”原意是⼤概、⼤约。

早些时候,农民将⾃家⽔陆⼩菜拿到镇上卖,有的没有秤,菜随意的扎⼀把,居民向他买,问需多少钱,农民就会随意地说:约摸着本⼏钿么来。

·莫褭(niao):等⼀会,不要(另含有慢着别急意思)
·⾦⼭⽅⾔中“妈妈”⼀词有三种解释,⼀是称呼母亲,⼆是指⼥性乳房,三是指奶⽔。

有两位带孩⼦的年轻妈妈在聊天,甲抱怨⾃⼰没奶⽔,⼄说:“汝妈妈蛮⼤(du),那得妈妈嗯没?”甲答道:“阿奴⽣⼩把戏以来⾐⾥(⾝体)⼀直勿适意,奶⽔嗯没,⼩囝妈妈契勿着。

”此时⼄的⼩孩有点哭闹,⼄哄着孩⼦:“弟弟消(本字为休要合字)闹,妈妈喂(⾦⼭⽅⾔“yu”)妈妈。

”如果你不是⾦⼭⼈,能看懂(听懂)这段话吗?
另外,⾦⼭⽅⾔也有叫伯母为“妈妈”,很多⼈还叫“嬷嬷”。

3、谚语歇后语:
东霍霍,西霍霍,⽥⾓落⾥⼲剥剥。

⽇落乌云动,不是⾬便是风。

秋⼋九⽉乱穿⾐,夏布裤⼦⽪领⾐(背⼼)。

吃勿穷,着勿穷,勿会打算⼀世穷。

看⼈挑担勿吃⼒,⾃上肩架嘴要歪。

合船漏,合⽜瘦,合把铁鎝勿⽣锈。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勿进。

叉袋⼝扎得紧,众⼈⼝封勿牢。

⽇⾥不做虚⼼事,夜半敲门不惊⼼。

好记性,勿如烂笔头。

4、⾦⼭⽅⾔⼀般特点:
①⽂⽩异读(括号中为⾦⼭⽅⾔读⾳):
喂:(yu)喂奶,喂猪猡;奚:(yi)姓⽒,奚⽼师;巴:(bo)掌;
横:(wang)横⾏霸道;杏:(ang)杏仁(nin);梦:(mang)做梦;
肥:(bi)肥皂;孟:(mang)孔孟之道;棚:(bang)⽠(go)棚;
绒、戎(niong)。

②⼀字多读:
⼤:⼤(da)学,⼤(du)房⼦;
家:⼀家(ga)⼈,家(jia)长;
⼈:⼈(ning)家,⼈(shen)民银⾏;
⽇:⽇(nie)⽇夜(ya)夜,⽇(she)本⼈;
⽣:⽣(sheng)产,⽣(shang)活、医⽣。

③多字混读:
王、黄:⽅⾔都读“wang”。

区别⽅法“王,三划王;黄,草头黄”。

胡、何、吴:⽅⾔都读“wu”。

区别⽅法“古⽉胡、⼈可何、⼝天吴”。

其实“吴”在⾦⼭是不会混淆的,⾦⼭⽅⾔读“吴”为“n”,与数字“五”同⾳。

陆、骆:⽅⾔都读“lo”。

区别⽅法“陆,⼤陆的陆,骆,骆驼的骆”。

荣、雄;⽅⾔都读“yong”。

区别⽅法“荣,光荣的荣,雄,英雄的雄”。

罗、卢;⽅⾔都读“lu”。

区别⽅法“四维罗,虎头卢”。

沈、孙(应该不同):⽅⾔都读“sen”。

区别“三点⽔沈、⼦⼦孙”。

曹、赵、邵:⽅⾔“sao”,区别“曲⽇曹、⾛肖赵、⼑⼝邵”。

凌、林:⽅⾔“lin”,区别“出⾓凌、双⽊林”。

姜、蒋:⽅⾔“jiang”,区别“美⼥姜、草头蒋”。

这两个字⾦⼭⽅⾔在声调上是有区别的。

“江”不会混,“江”在⾦⼭⽅⾔读“ga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