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辽五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东辽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族精神。

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正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段.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

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罚其后,明刑弼教的真义。

韩愈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

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

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

《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罚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明太祖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

太祖曰:‘子论死,父救之,情也.但论其子,赦其父。

’”清代在承袭明代的立法思想的同时,对政刑与礼教的目的做了经典阐述,并指出立法的精义在于“明刑弼教"。

《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开宗明义:“中国自书契以来,以礼教治天下,匡之直之而刑生焉。


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明礼导民,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一个传统。

它产生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是人本主义的具体体现。

认真贯彻实施则国兴,慢而废弃则国亡.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以德化民"的“化”与“明刑弼教”的“教"二者具有相通性,目的都在于“导民向善”,使民远离犯罪。

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是互相连接、互补互用的,国家治理不可忽视的二柄。

法与德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柔化了法条严酷的外貌,便于民众接受。

以德化民使民心向善,遏制了犯罪的动机,有利于避免法繁刑酷的虐政。

德法互补互用,使道德法律化,遵守法律的义务和遵守道德规范的义务相一致,既止恶,而又劝善,使“明刑弼教”的“教”落到了实处.同时,德法互补又使法律道德化,使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节选自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彰明刑罚、辅助教育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人民了解教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B.儿子被判死刑,父亲行贿求情,最后判子赦父,这一事例体现明太祖重法律又重伦理情怀。

C.“明刑弼教”的“教”与“以德化民”的“化"之间存在相通性,目的都是使百姓“向善”。

D.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互补互用,能止恶劝善,可以使法律道德化并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不同时代的事例,论证了“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治理的传统. B.文章以董仲舒大力宣传“大德小刑”的事例来论证汉代儒家德主刑辅的主张。

C.文中用韩愈言论、朱元璋修订法律等材料,论证教化先行、刑罚居后的观点.
D.文章从以德化民、以法治国、德法互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在治国上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法律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这对违法者具有约束力的同时,对百姓也有软化作用。

B.清代的立法思想承袭于明代,《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就明确地阐释了政刑与礼教的关系.
C.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明刑弼教传统,国家方会兴盛.
D.为了减少法律的滥用、柔化法条严酷的外貌、遏制犯罪的动机等,必须以德化民,使民心向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

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

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

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的故事。

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

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
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

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B.“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C.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本文回顾了作者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5.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5分)
6.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截至2018年6月11日12时,中新网PC端调查结果显示,有88.9%的网友在电商平台购物过程中,有过网购信息被泄露的经历.中新网官方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96位网友遭遇过网购信息泄露,占投票人数比例的71%。

信息被泄露后,一些上门推销、诈骗电话短信、垃圾邮件、神秘包裹等不请自来。

调查显示,其中最困扰网友的事诈骗电话和短信。

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均有超过70%的网友表示,诈骗电话、短信是自己信息泄露后最困扰自己的事情。

而此前中国银联就曾利用大数据分析向社会发布安全提醒,电信诈骗案、盗窃银行卡、非法套现、冒用他人推行卡、网络消费诈骗等,其中超过90%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为犯罪主要源头。

(选编自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材料三:
继vivo NEX用户发现QQ浏览器偷偷调用摄像头事件之后,2018年7月1日,又有用户发现,使用百度输入法打开手机自带的浏览器进行搜索时,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手机顶部显示“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并且会提示用户是否要禁止它。

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7下半年,安卓应用中网络游戏、常用工具成为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的两类应用,分别达到获取隐私权限应用总数的24.4%和18。

8%.首次打开App时,对方会要求开启各类权限,有些甚至与App的使用内容丝毫无关。

在用户对软件的权限请求默许的情况下,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等都可以被软件后台记录,并发送到服务器上。

DCC1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作为隐私信息产生的源头,用户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

具体可从以下五点着手:一是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宝、安卓市场等;二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三是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四是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五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7月2日)材料四:
如果用户发现手机应用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窃取自己的隐私信息,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业自律机构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投诉.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说,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如果公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或投诉举报不畅的,还可以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工信部门举报,如果有初步的证据,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提起民事诉讼。

”他补充表示.
周辉表示,对手机应用的监管,主要部门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门。

虽然三管齐下,但部门之间职责仍有一定交叉,主管部门的职责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此外,有关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用户个人举证难度和成本都很高,这些都是维护个人隐私权会遇到的难题。

(选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7月11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网购信息泄露可能招致电话、短信骚扰诈骗等,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财产损失,不可不格外重视防范。

B.从材料一来看,2017年下半年,超过80%的手机App会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安卓和苹果手机这一比例都有所上升。

C.手机隐私权限一旦开启,意味着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都将被不法分子窃取。

D。

对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防范,另一方面也要有维权意识,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调查结果和中国银联大数据分析说明,借助于个人泄露的信息实施的犯罪所占比例已相当高。

B。

材料一显示,苹果手机2017年下半年获取用户隐私比例增速远大于安卓手机获取用户隐私比例的增速。

C。

对于手机隐私信息保护,用户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最为重要,要从源头上防止信息泄露,不能只考虑使用方便而无所顾忌。

D。

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公安部门虽然都负有对手机应用的监管职责,但职责
和分工还不明确,存在推诿扯皮的问题。

9.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面对各种信息泄露造成的隐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
累迁兵部员外郎。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

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

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

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

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

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

士可杀不可辱。

"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

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

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

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

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

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

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

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
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

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5分)
(2)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辋川别业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

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

比丘俗称和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15.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
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游无穷,无所待的境界.
(2)《逍遥游》中斥鷃说“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它飞的极限,何必像大鹏一样飞的那么高远呢?。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一句,写出了洪州官宦人家的富贵。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一句,表明过去的一切无法挽回。

(5)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一句,写出在家中无人帮其照看门户的困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
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笔法的变换、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C。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够畅达,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B。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体现在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

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内容相同。

(6分)
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文学贡献
屈原岳飞白居易沈括杨靖宇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战沙场驱敌寇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抵御外侮感怀时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逍遥游》中的大鹏乘着六月的大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从北海迁徙到南海;而斥鷃在树林间跳跃飞翔,穷其一生不见百里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