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2.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3.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

”这个人最可能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
A.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8.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9.顾炎武在《日知录》的“君”条中,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君”并非封建帝王的专称,所谓“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B.怀疑君权、提倡“众治”
C.直接否定了君权 D.逾越了封建的藩篱
10
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
11.《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实验 B.理论探究 C.适可而止 D.注重实用
12.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13.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14.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北宋的东京 C.明初的南京 D.唐末的长安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B.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16.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17.“文艺复兴”一词在意大利语Rinascimento中,是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所构成的,即“再生”。

此处“再生”的真实含义应是
A.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B.反对禁欲主义,否定宗教信仰
C.主张灵魂的自我救赎 D.借助传统文化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
18.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19.“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

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

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肯定人性B.信仰上帝C.提倡理
性D.宣传科学
2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
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
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22.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右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
(《牛顿的哲学原理》)上。

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D.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
23.比较《聊斋志异》和《人间喜剧》两部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B.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24.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
25.晚晴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曾说:“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据此判断郭嵩焘批判的派别及理由是
A.顽固派,抵制学习西方 B.洋务派,治国方略上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坚持与西方商战 D.革命派,要求武力推翻清政府
26.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27.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2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29.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0.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18分,共40分)
3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32.(10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

……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材料二(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

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材料三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

(2分)
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

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

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

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

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6分)
西大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18分,共40分)
31.(12分)
(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3分)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分)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3分)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3分)32.(10分)
(1)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

(1分)
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

(1分)
(2)不同:文艺复兴个人主义。

(1分)新文化运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1分)
原因: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发展强调人的作用。

(2分)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亡激发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

(2分)
(3)体现:文艺复兴宣扬资产阶级人文观。

(1分)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1分)
33. (18分)
(1)孟: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

(6分)
严: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
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6分)
(2)相同: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

(4分)差异: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